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一九一九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十二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一九五一年九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十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没有完整的标点符号,只有“句读”(读dòu)。“句读”也叫“句逗”,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圆圈作为句号,用瓜子点作为读号。句读号从汉朝用到清末民初,历时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延续了多年的人物形象分析换成了断句,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所谓"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是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  相似文献   

4.
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对十七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做了规定,网络语言中句末点号、句中点号、标号的使用都发展演变出不同于国家标准的变异形式和用法;网络语言标点符号的变异形式和用法在网络语境中也衍生出一定的语篇表达功能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的祖先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据说祖籍是在欧洲。有人查考,早在十五世纪末,著名的威尼斯印刷和出版商阿尔德·曼奴奇已开始在书中使用逗号了。其实,如果查一查它的宗谱,标点符号的祖先还应推中国古代的"句读"。所谓"句读",就是文章中意思、语气需要停顿的记号,我国古代叫句末停顿为"句",句中停顿为"读"。古人写文章是文不加"点"的,读书人得自己断句。读书时,在句中语意未尽,必须停顿的地方用"、"号,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在句末停顿处,点在字的旁  相似文献   

6.
正一、考点解读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相似文献   

7.
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汉代始才使用句读,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这些简单的符号很不完备,长时间里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进入20世纪,新式标点符号才正式应用。因此,学习如何正确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标点符号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标点符号的作用亦功不可没。郭沫若先生早在1934年就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 我国最早就有人采用了“离经”的方法。“离经”,就是使句子之间断开,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可言。到了汉朝,文士学士重视章法,才出现了“句读”,即在语意未完而需停顿的地方打个点,在句终的地方划个圈,这是我国标点符号的雏形,但还不是现在用的标点,它除了表示停顿之外,并无其他作用。到了明代,刊本小说的出现又增添了两个专名号,即在人名右边加上一条直线,在地名右边加上两…  相似文献   

9.
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0.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辅助文字表情达意的工具。 我国早在两千年之前的汉朝,已经有人使用句、读(音逗,Dòu)号辅助学习文化了。到了宋朝,一些书籍刻本开始用句读号,但当时句读号仍被人民看作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人们宁可囫囵吞枣地读文章,而不愿看加了句读号的文章。由于文言文句子不长,句法也比较简单,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虽然只有句读两种符号,也可以勉强应付了。到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文古书没有标点符号,人们读书时用红笔在句旁加圈,作为句终的标志。在两字之间加圈,作为语意未尽而需停顿的标志。书写时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个字,这种读书方法叫做“句读法”。此法起始于汉代,直到光绪三十年(1804年)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启蒙思想教育家严复在他著的《英文汉诂》一书中才第一次采用标点符号。后来1897年,广东人王炳耀在我国原有断句法的基础上,吸收我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很小,却在书面语言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标点符号有助于句读。现在我们使用的标点符号,祖先在欧洲。中国虽然在汉代以前已经出现标点符号的概念,比如“离经辨志”,即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两字来写,或者用竖线、短横线等标示句子的完结,但是使用上并不普遍。两汉的时候,有了“句读”作为停顿标志,类似我们今天的断句。符号有“(?)”  相似文献   

13.
书名号《》是我国标点符号中的"后起之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还没有这种符号.  相似文献   

14.
梁文道  小山 《高中生》2010,(13):48-49
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以前也都没有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5.
古文没有标点,学生要跟着老师诵读,学习句读。所谓句读,就是在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朱笔标一个红色的记号。记号分两种,一种是"√",叫勾,即句子的"句";一种是"。",叫豆,即逗号的"逗",后称读(音d7u)。句读就是古代的标点符号。如果没有句读,句子就没法读通。古代文人富有想象地把这种古代的标点比作"红豆"。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写文章、著书皆离不开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在我国的使用,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这不等于说我国古代没有标点,只不过当时不叫“标点”,而叫“句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标点符号经历了一个由产生、演变到渐趋完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标点符号虽不是文字,但却是文字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使语言记录更加精确、生动,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甚至因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会使同样的文字呈现不同的形态,收到不同的效果。古时候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很吃力。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  相似文献   

18.
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看来,不只中国,全世界的作者都喜欢折磨他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19.
淘淘:丁丁,标点符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丁丁:15世纪末,威尼斯印刷师阿尔德·曼努齐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标点符号系统。淘淘: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文章岂不是经常被人误解。丁丁:我们到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小段为“读”。宋朝使用“。”和“,”来表示句读。淘淘:句子都不知道怎么断,古人读书可够累的。丁丁:标点的作用不只是断句哦,还能表示语气和声调,表达情感。你看同样的一句话,标点不一样,你读出什么来了?  相似文献   

20.
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渎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原来也都没有标点符号。看来,不只中国,全世界的作者都喜欢折磨他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