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国平 《教育》2011,(13):61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默刚因为阅读了周国平先生推荐阅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便想起要了解周先生的近况,于是到网上查看,无意之中发现了周国平先生的《周国平论教育》,以往更多的是从哲学的视角阅读他的作品,向先生学习哲学知识和方法。没想到周先生退休之后,开始关注起了教育问题,惊喜之余,便  相似文献   

2.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是周国平先生新年伊始在上海图书馆做的演讲主题,全文刊登在《光明日报》上。读周国平先生的这篇文章,不觉让人从内心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整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我们到底该有怎样的精神追求?到底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周国平先生作为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谈古论今、  相似文献   

3.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热闹的时代,每天早晨一睁眼就开始了忙碌,忙着吃饭.忙着上班,忙着挣钱,忙着应酬……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熙熙攘攘中,没时间沉静,没时间思考,更没时间独处。周国平的哲理散文《独处的充实》为我们在这热闹尘世中,提供了一片宁静的绿阴,让我们暂时摆脱尘世的杂乱与纷繁,回归自我,回归自己的灵魂,他教我们要学会独处。  相似文献   

4.
周国平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平论教育》一书汇集他多年来发表或者演讲的关于教育方面的数十篇随笔,在文中他呼吁"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他认为人的精神属性,按照通常的划分,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依夕 《新读写》2010,(6):15-15
克里斯朵夫,我愿握住你的手,倾听你内心的呢喃。 儿时清澈、稚嫩的眼光中透着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就像那架静静躺在角落里的、尘封许久的旧钢琴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在音乐与现实间究竟会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6.
周洁 《教育教学论坛》2014,(48):238-239
净化人的心灵,健全人的人格,使人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与物质欲望保持一定的距离,始终有一种高贵的精神境界,这应该是当代大学教育思想的底线,否则,大学立刻就有沦落为职业培训场所的危险。如何借助传统思想资源来重塑大学精神、提升学生品质、完善人格、净化灵魂,这是当代大学不得不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及其所在社会的品质和未来。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净化灵魂与完善人格、自由思想与独立学术以及博雅教育,来沉思大学应有的品质与精神,探索大学教育改革可能的方向,寻找大学教育教学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水一般的灵气,造就你童年的音乐之声;火一般的激情,造就你青年的音乐之魂;山一般的沉静,造就你晚年的音乐之神。残阳下,你孤独地眺望远方。克里斯朵夫,我愿握住你的手,倾听你内心的喃语。儿时清澈、稚嫩的眼光中,透着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就像那架静静躺在角落里、尘封许久的旧钢琴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在音乐与现实间究  相似文献   

8.
雷蕾 《家教世界》2013,(12):243-244
大学兴起于中世纪的欧洲,以南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北部法国的巴黎大学为代表。当大学作为一种组织机构,建立起了相应的制度,大学就产生了。大学之初没有建筑,是学生或教师的联合体,可见真正的大学是精神、学术的共同体。本文建立在阅读《大学的兴起》的基础上,试图从大学兴起的脉络与痕迹里找寻当今部分大学所缺失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正一把打开图画书之门的钥匙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是一部教读者如何阅读和欣赏图画书的阅读指南。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对图画书门类的介绍及形式和结构的仔细分析,下篇则选择了一些世界经典图画书进行精彩解读,附录还为读者的深入阅读和研究提供了主题索引。更为可贵的是,彭懿以小说家的笔力、诗人的气质,让这本理论书变成可读性极强的作品。即使是一位对图画书一  相似文献   

10.
孙江永 《江苏教育》2009,(7):101-104
导读:周国平受尼采的影响很大.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方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而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相似文献   

11.
顾峰 《教书育人》2008,(7):76-76
手捧《思想录》,细细读来,那种感觉,仿佛欢畅的甘泉流淌进我干涸已久的心田,仿佛阳光驱散我心头忧郁的黑云与苦闷的闪电,将我沉睡的理性与懵懂的心灵唤醒。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昵?  相似文献   

12.
美国研究型大学——哈佛大学,在追求卓越中丧失了灵魂,主要原因是大学领导人的不力,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课程偏离了教育本质,大学生在金钱中、竞技体育中迷失了自我。因此,中国研究型大学应以此为鉴,力争实现大学领导力的回归,明确教育目标,在教学科研并重中坚守"成人",课程目标注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课程内容做到科学与人文融合、专通相结合,让大学生增强使命感,做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名师自述1981年7月,我从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分校(后进了本部),一干就是整整37个年头。其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证书。长期以来,我坚定地铭记着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06,(5):62-63
前段时间和朋友逛书城,花了半天时间淘到了北京师大王炳照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教育》,于是爱不释手地开始阅读起来,零星记下些读书笔记,相信对自己,对关注我的博客的朋友们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石莹 《中文自修》2009,(12):25-26
上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对我国社会影响至深。其实,白话文早就出现了,但真正在整个社会上普遍获得认可得到五四以后。一种语言想要真正站住脚,必得有这一种语言写就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文学作品对白话文的确立功不可没。五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光耀后世的文学大家,他们的名字为许多人熟知,譬如,鲁迅、周作人、沈从文、曹禺、老舍、茅盾、徐志摩、巴金、张爱玲、萧红、郁达夫、戴望舒、穆旦、艾青、闻一多、钱钟书、李幼人、张恨水、冰心、梁实秋、朱自清、丁玲等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米,在我的印象里,狼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这些和“狼”相关的词语大多是用来骂人的。可是在那苍茫的蒙古大草原上,老一辈放牧者对狼却十分敬重:人死后要用牛车或马车拉到天葬场.由狼送到腾格里那儿。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作家叶开喜欢阅读的孩子大声疾呼:"我不喜欢语文课!"叶开在一篇专栏的结尾讲到:"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学生们寒窗苦读多年,毕业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这对于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我,是沉痛的一击。我和我的同行们在自信而勤奋的做着愚蠢的事情?孩子就像易碎品,这让我小心翼翼地进行了反复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个落魄了的音乐家马修,一座名叫"池塘底教养院"的学校,一群因被看扁了而叛逆、无所不为的孩子,一个虚伪自私冷漠的院长,一位喜爱音乐的数学老师,一个热爱运动的体育老师,一个老好人门卫,一个有着失望透顶的孩子的漂亮母亲,一个趴在铁门前期待星期六父亲回来接他的孤儿……种种个性鲜明、身份各异的人物构成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充斥着成人世界的虚伪卑劣、狂妄独断以及不动脑筋的无能和专横,如那个院长不给孩  相似文献   

19.
《翘起你的大拇指》是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所著,阅读该书加深了我对赏识教育的深刻理解,并指导我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渐感受到赏识教育的理念远远不是几句表扬人的话可以概括的,它需要更有智慧的思考,更有方法的实施才行。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一种以公民培养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一个好公民必须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实践自己作为现代公民的职责.经典阅读作为通识教育,既需要激活古典文本的生活世界,又要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使传统问题成为自己切身的问题.由此,使作为公民的学生既有基本的阅读思考能力,又能思考现代中国社会的处境与问题,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作为通识教育的经典阅读的最好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