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育均衡发展是为了改变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目标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自我发展,而教育公正是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个体自我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理念。教育公正理念下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分为教育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初级层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中级层次、受教育个体的自我实现的理想层级。在我国,第一层级已经实现,第二层级正在深化,第三层级的理论需要完善,实践更需要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2.
自我发展是强调受教育个体主动积极发展的教育方式。要讲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从而把握这一课程的结构和体系,就必须理清自我发展的矛盾关系,主要是自我发展同社会发展、自我现实和自我理想、自我设计与自我实现、自我认知与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学习与自我实践、自我发展过程与自我发展目标几个方面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一种对话,是个体与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对话。一个人能顺利进入写作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我话语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自我话语形式的发展水平。文章阐述了优化写作者话语形式的主要途径:找准理想话语形式的参照,遵循远近结合的原则,确定话语形式的方向;通过复述、仿写、诵读与倾听等一系列对话方式,在反复实践中促进自我话语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命记忆是每个成长中的个体所共有的,它保留了个体生命成长在时间中的生活印记。这些生活印记是自我存在的最好映射。不仅如此,生命记忆也是自我成长的潜在意识需要的对话,它是生命记忆的回顾与反思。再则,生命记忆是个体自我表现的内在需求,每个生命个体希望通过其确认自我存在并获得生命性的丰满感觉。本文将从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价值取向来探究生命记忆在学校教育中意蕴,以此启发和促进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责任感的培养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很重要"是生命主体在社会背景环境下,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认知、发现与肯定,体现的是一种对基于个体自我价值提升之上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本文主要从学校的文化濡染、课程优化及评价激励三个实践层面,来阐释以"我很重要"为标识的基于自我价值提升的责任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主题聚焦于生命的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即生存教育。自我定义记忆是指个体生动、充满情感和更能准确定义“我是谁”的记忆,这些记忆与个体生活中未解决的冲突或持久的关注点密切相关,与生活目标和生命意义相连。将自我定义记忆融入生命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同时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命故事、主体性视角讲述自己生命故事、借助自我对话融合多重观点、通过测评衡量生命意义建构程度等,与自我同一性相结合,向具体化、可操作性和自主性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确立教育目标的终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目标是调整教育活动和进程的准绳,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这是制定教育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目的,人的自我发展需要是教育目标确立的前提;教育目标的最终体现是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贯彻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并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新的教育形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是确立教育目标的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的刚性落地,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面育人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亟待被重新认识。应将青少年教育置于宏阔而鲜活的社会生活之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独特作用,引导中小学生在与自然对话、与生活对话、与社会对话、与生命对话、对心灵对话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生命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中的"内省"不同于西方出于知性的自我反思,而是一种"德性内省"。它是个体在思考和处理自我-他人关系中对自我言行、品质、观念进行道德检视的实践活动,是与个体道德感知力、道德自觉性、理想自我等相关联的,能够提升个体道德品质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对当代道德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定学生理想教育目标,制定学生理想教育计划,探索学生理想教育良策,总结学生理想教育规律,推动学生理想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是新时代教育科学发展规律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一.启发小学生自我探索理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小学生自我探索"为什么要学习文化知识"是树立理想的第一步。通过语文阅读历史英雄人物故事或名人成功故事进行自我探索思考"自己有没有人生理想"、"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侯淑才 《中学教育》2004,(10):31-33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反思是教师内在素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又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是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的目标在终极意义上与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与幸福生活,但这种一元教育目标已无法满足当代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必须依据学习者需求、学科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分解为多层次、具体的、直观的教育目标,其中,老年学习者需求是老年教育目标现实建构的最为基本的和核心的依据。心理与社会是教学过程并列并存的两个方面,老年学习者需求可分为个体心理需求和社会化需求,基于老年学习者个体心理需求的教育目标即促进老年人的精神发展,其又可以依据个体与自我、与他人和社会、与自然和超越性存在等三个自我层面分解为若干小目标;基于老年学习者社会化需求的教育目标即帮助老年人理解与应对丧失,其又可依据老化的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维度继续分解为"认知—情感—行为"等三个层面的若干小目标。基于老年学习者个体心理需求的教育目标(促进老年人的精神发展)和基于老年学习者社会化需求的教育目标(帮助老年人理解与应对丧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康德有言,"自然迫使人去解决的人类最大问题,就是达成一个普遍管理法权的公民社会",因而建立和维系公民社会是人类的最高使命。国家的基础在个人,理想的公民社会必须建基于健全的个体,有赖于个体在谋求他人的福祉之中充分地完善自我。教育的本质乃是个体成人,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公民,这意味着公民教育事关教育的整体目标。本文立足于个体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公民的整体性生成原  相似文献   

14.
目标学提出的“目标教育”,旨在向社会大众传授人生目标知识,以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为指针,引导人们设定自我人生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和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目标教育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对理想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介绍、探讨、倡导、推行和实践对话,恢复缺失的对话技能,学会对话,运用对话,于对话中重塑人生的目的、意义与精神,通过对话,改造自我、人性、教育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自主课程是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和学校教育框架内,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与自由发展的课程。它是学生依据个人的状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与方式、自我评价与管理,以实现自我发展的个性化课程。自主课程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自主课程的构建向度体现在:价值向度是对自由、解放与人权的诉求;目标与功能向度是个性发展与个人化;内容向度是以个体发展为圆心;实施向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管理向度是自主决策、设计与评价。它是实现人类充分、自由发展和全面、个性发展的教育理想与社会理想的一种设想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位于马斯洛"需要金字塔"顶端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成为理想中期待的人物的需要"。情感教育理论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成为自我得到充分实现,最终拥有理想自我的人。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越来越多地呼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我需要。激励学生挖掘自我潜能,促进学生提升自我价值,是发挥语文育人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目标。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努力唤醒学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自我与规范、"为我"与"为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4个维度探讨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容易高估自身道德水平,道德自我与道德规范有一定程度的疏离,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较为明显,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逐渐趋重.问题存在的原因来自个体自身、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自我的理想与信念,道德自省意识与自我调控能力欠强:高校道德教育以工具性价值为取向,以传授道德知识为核心;社会转型带来价值观念的变迁,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道德认知紊乱责任感消退等.  相似文献   

19.
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大学生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我的关系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培养活动.它对于实现大学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完善学生个体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可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创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校园生态环境氛围、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等途径,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教育即对话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共享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教育即对话"倡导把现行教育中束缚学生的传统教育范式转换为教育对话范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对话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