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7,(5)
本文在对"肯德基诉零点公司"法人名誉权纠纷案判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自媒体转发中的注意义务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区分注意义务标准是自媒体侵权案审理的内在要求,面对大量的由自媒体引发的侵害法人名誉权案,2014年的网络侵害人身权司法解释和新颁布的《民法总则》其司法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一名记者,最近在琢磨自媒体创业,向罗振宇和程苓峰看齐。你们觉得前景如何?每当谈到传统媒体、媒体人的命运时,其实很多人的观点,和陈序所著的《主编死了》这本书的大意类似。显然长冬将至,众多传统媒体人开始新一轮大迁徙,而这场迁徙的终点之一叫自媒体。就如2015年1月25日,界面举办的"‘界面为盟’——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圆桌论坛上流传的一句话:传统媒体人不是在做自媒体创业项目,就是在走向自媒体创业的路上。内容生产者迎来了创业的黄金时代。"媒体人创业的黄金五年来了"似乎成为媒体人的共  相似文献   

3.
浅议自媒体新闻现象——从“药家鑫案”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磊 《新闻前哨》2012,(2):58-59
2010年10月下旬,当中国网民还在为河大撞车案纷纷不平的时候,一则爆炸性新闻再次吸引了全国人民的视觉神经——西安一名大学生开车撞人后因担心车牌被记下.于是下车连续八刀将伤者杀死。一时间.民怨沸腾。而此事件最早是在微博上发布出来的。随后各大论坛相继跟进.各种报道中谣言与事实并存。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拓展了媒体人的视野,延伸了新闻生产的渠道,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但它归根结底依然是个工具。这就要求媒体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媒体,对新媒体和新技术有敬畏之心,不能人为物役,滥用自媒体及其代表的话语权。遗憾的是,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炫耀个人形象的窗口,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宣泄不满的平台,还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打造成公关工具,与一些公司企业相互勾结,成为非法牟利、造谣生事、打击竞争对手的“黑媒体”。  相似文献   

5.
安转红 《新闻世界》2011,(5):244-245
近日,《新闻记者》先后刊登的有关毒毛巾案的两篇文章引人关注。两篇文章各有侧重,但所持观点却大相径庭。笔者认为关于此案的"容忍判决"实质上是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戕害新闻业的健康发展,传达了媒体舆论监督权和法人名誉权是不平等的这一错误观念。本文以央视报道为剖析对象,论证了媒体如何保证自身舆论监督权和法人名誉权之间的平衡,真正行使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以营造健康有序的舆论监督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张雨蒹 《新闻世界》2013,(11):230-231
众所周知,人类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传媒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层出不穷的社交网站和各种类型的自媒体将信息发布的门槛一降再降,引起了新闻从业者传播理念上的变化,"把关人"的角色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转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媒体条件下新闻实践的各种新特点,来探索新时代媒体人的角色嬗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记者》2015,(2):46
编者按2014年,企业自媒体成为一大热词,催生了很多相关事件。对于早已陷入转型焦虑的传统媒体来说,这个概念及其对应的新闻实践再次触痛神经:连企业都来做"媒体"了,那传统媒体做什么?本期特邀请来自业界、学界的三位专家解析企业自媒体的来龙去脉与具体含义,面对这一"风头正劲"的新生事物,传统媒体应该怎么看、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以往,读者只能从报纸、杂志、电视、书籍、网站等媒介获得对作者、编者的认知,如今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作者、编者不再遥不可及。编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经由自媒体形成了较传统媒体更为紧密、微妙的"微关系"。厘清并利用这种"微关系"进行关系营销,势必会为发展遇到"瓶颈"的图书出版业带来曙光。一、"微关系"带来的出版变革1.自媒体上"自产自销"据新浪微博2014年3月15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  相似文献   

9.
自新媒体出现并快速普及后,自媒体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倒逼传统媒体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以“老梁”及他的节目为例,阐释了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需谋求“转型”理念、强化“信息服务为王”理念、强调“以市场和受众为中心”并更加重视用户体验,从而获取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的产生,让书评经历了从传统书评到站点式书评的变革。而当下以自媒体为典型的新新媒介的急速崛起,特别是"罗辑思维"等自媒体节目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书评在自媒体渠道上传播的可能性。本文借助个案分析,探索自媒体平台上书评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艺臻 《今传媒》2014,(4):30-31
"乌合之众"是指人们常说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合。群体中的个人因为受到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会表现出"低智商",滋生出"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这在意见多元化,表达自由化的自媒体时代,表现更为突出。2013年2月,"李某某轮奸案"在网络爆发,网络传播环境中呈现出非理性表达和暴力言词一边倒的局面,对自媒体时代"乌合之众"的心理特点分析将有助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贯穿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具体实践中,成为当代中国“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在避免进入舆论监督认知误区的同时,应与顶层设计形成同构关系,与自媒体形成议程设置互动,强调建设性,并构建更完善的舆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刘宝琦 《东南传播》2020,(4):101-105
技术革新带来了自媒体的野蛮生长,个体写作的勃兴、传统编辑的缺失、互联网对时间、空间以及话语空间的重构都为"反鸡汤"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温床。这些自媒体"反鸡汤"强烈的趋利意识和浓厚的媚俗倾向一直以来为人诟病。分析这个问题时不能仅限于片面的苛责,在这些非理性文本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以"咪蒙"为代表的自媒体人自身所存在的价值取向偏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消费主义的侵蚀、煽情主义的滥用和女权主义的异化。研究发现自媒体"反鸡汤"的价值取向偏移,是整个现代社会经济取向勃兴和审美取向式微的一种体现,也是整体网民媒介素养较低导致的结果,据此提出了改善现状以提升主流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亮 《中国广播》2015,(1):63-66
本文以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抢险救灾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浑水泡面”报道为例,梳理抢险救灾行动报道中,以国家电台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场、互联网舆论场之间的互动传播现象,剖析舆论生成的机理规律、传播失效的矛盾困局,探寻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谢雅玲 《新闻世界》2012,(4):104-105
近年来,伴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媒体在公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自媒体在反腐揭黑的新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就酝酿了众多的公共危机事件,其中尤以"郭美美事件"最为引人注目。本文就以此为个案,分析自媒体时代舆论危机应对的误区,探究新形势下舆论危机的特点,并藉此反思舆论危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Web2.0时代是自媒体的黄金时代,博客、播客、电子互动杂志、RSS等新技术粉墨登场。在这场大潮中,艺人徐静蕾的博客"老徐"和电子互动杂志《开啦》分获巨大成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播现象。本文将这一现象置于web2.0时代的大背景框架之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揭示出当前自媒体的五大传播新特征:传者个性化、传受一体化、内容精细化、互动多维化、媒介开放化。  相似文献   

17.
王丹  王佳 《新闻世界》2012,(4):110-111
网络舆论对传统社会舆论格局的冲击是显著的,微博的出现就更加强化了这种冲击。微博以其便捷、独立、自主的传播特点,冲击着原有的信息传播形态,为我们带来了"自媒体时代"。在"郭美美事件"中,微博成为舆情的发源地和发酵地,天涯论坛成为人肉搜索的大本营,在网络舆论发酵到一定程度之后,传统媒体也加入到讨论行列,进一步进行深度调查、发布权威信息,加强了舆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之间相互融合,媒介出现民众化转向,用户型内容生产争大众媒介对二手信息的倚重使新媒介用户陷入智力衰退、知识枯竭和无知的状态.由于融合过程中存在技术藩篱,自媒体内在的信息净化机制失灵,传统媒体担当了真相的公共调查者角色,形成一种外部的净化机制,在移动客户端的评论场域引发观点和事实的碰撞.在自媒体融合时代,应打破融合的技术藩篱,强化新闻素养的培育,同时还要建构一种大传播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何思颖 《今传媒》2024,(2):11-14
在“三农”题材自媒体短视频(以下简称“三农”短视频)逐渐发展起来后,众多乡村居民通过短视频将现代化的乡村呈现出来,使得网民群体对乡村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在“三农”短视频的影响下,乡村文化氛围逐渐浓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乡村文化传播范围也不断扩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中“三农”短视频的关注重点、“三农”短视频运营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三农”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旨在提高“三农”短视频质量,有效发挥其助农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由《经济观察报》"甬温线事故"特别报道着手,分析其四个月间共四十七篇相关新闻报道及评论,解读中国新财经媒体在舆论监督的优势及"大财经"、"大监督"特点。随着我国新兴商业阶层崛起,市民社会的逐渐发展,媒体将更好地担当"守望者"角色,从关注权力运行到监督权力本身,由事件追责发展为体制追问,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