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基本情感体验。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凡不能满足或不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学习效率就高;消极的情绪可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冷、学习效率就低。……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来说,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高兴、快乐、喜悦、愉快等积极情绪,会使人思维活跃、活动效率提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沮丧、愤怒等,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幼儿教师的消极情绪无益于自身的健康与发展,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  相似文献   

3.
情绪是人对外部世界满足程度的一种心理反映。当人的需要、愿望得到满足时 ,就会产生高兴、快乐、激动等积极情绪 ,否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如忧愁、失望、急躁、愤怒等。积极情绪能提高人的信心和活动能力 ,使人精力和体力旺盛 ,激励人勇敢地面对困难 ,成为人向上的动力 ,消极情绪则易使人消沉、烦躁 ,削弱人的活力和意志。科学研究表明 ,心情愉快、情绪积极乐观的学生 ,易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同时智力提高快 ,身体发育好 ;相反那些情绪总是低落、忧郁、消极的学生 ,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甚至会影响到智商及身心发育。影响学生积极情绪的来源有…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这是提高学习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各方面满足学生情绪上的基本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  相似文献   

5.
创设情激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习活动中的兴趣是乐于接近、寻求和获得知识的一种情绪色彩的倾向或需要;兴趣是学生对外界事物产生的好奇心,满足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止境的本能欲望。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听、想、问,思维也就被激活。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作为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就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语文课,创设好各种情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积极情绪;当得不到满足时,便产生消极情绪。如果一个教师产生消极情绪,就会苦闷,急躁以致心理失调,就会导致师生间的情感障碍,使得教育工作归于失败。可见,教师的工作特点要求自身能够调节情绪把不利的消极情绪变为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7.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  相似文献   

8.
人在认识客现事物和现象时,总带有一定的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情绪就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当学生的情绪良好时,可使人体肌肉放松,。C情平静。持这种情绪学习,可校人?..  相似文献   

9.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悲哀、忧虑、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一、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这就是下面要探讨的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一)影响自身行为的发生从小学阶段起,情绪对学习生活和人际沟通的影响日见增大。学生的情绪会极大地参与认识的加工过程并影响自身行为。积极的情绪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推动力、调节机制的巨大潜能和动员代偿机能,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消极的情绪则相反。学校教育实践表明:中小学生在愉悦状态和兴趣状态交替出现和互相补  相似文献   

10.
赵传攀 《广西教育》2006,(3B):27-2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根据人的需要或体验。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能满足人的需要会引起肯定的情绪——满意、愉快、喜欢、赞叹等;相反,如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相抵触的,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不满意、苦闷、哀伤、憎恨等。  相似文献   

11.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悲哀、忧虑、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2.
情绪按效果分,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一种对事物或事件认可、支持、推进、满意、认同的心理表现.它是以积极为特征的,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良好心理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只有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经验告诉笔者,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参与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荣誉的需要和成功的需要等.如何满足学生上述的需要呢?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调整课堂策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特别是我们班主任在上班会课的时候,更要把握班会课的脉搏,及时点燃学生的热情,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满足上述的学生参与需要.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的动力作用大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  相似文献   

14.
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取得成功,心理就会有强烈的满足感,以至喜形于色,兴高采烈到手舞足蹈,这是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因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化了这种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兴奋,会促成进一步追求探索的动机和兴趣。学习亦是如此。所以教师要进行愉快教育,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学生创造产生积极情绪的条件。一、愉快教育的教学内容愉快教育是充满情趣的教育,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从教学内容上教师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新颖性。新颖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需要,如果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使其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开发和培养智力和能力。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是有感知、质疑、自尊、成功的需要以及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刘仁玮 《现代教育》2011,(Z1):72-72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需要和愿望时,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在初中阶段,困扰学生的消极情绪主要是焦虑  相似文献   

1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倾向性主观心理体验与相应的行为反应。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如果需要得以满足,人就产生肯定性质的情绪体验,如喜爱、愉快、满意、振奋等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产生否定性质的体验,如忧虑、悲伤、惊恐、愤怒、痛苦等消极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生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一种情绪表现,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内在巨大动力,是产生求知欲的“激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知识都有一种渴望了解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人对事物产生怎样的情绪,是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前提的。学生的情绪对认知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动作的接受性好,处理问题迅速;消极的情绪动作迟缓,容易出错,学习实效性低。体育课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任务重,教师必须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转换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方式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以相互交往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成…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良好的学习情绪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 ,对症下药 ,积极调控 ,使教学效果向良性发展。按效果分 ,学生的情绪可分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 ;按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分 ,学生的情绪可分为爆发情绪、潜在情绪和持久情绪。对于学生的这些情绪如何调控呢 ?一、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学生的积极情绪是一种对事物或事件认可、支持、推进、满意、认同的心理表现。积极情绪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基础。保护学生的积极情绪 ,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