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3月在《青年记者》发表的《新闻领域弄虚作假现象探析》,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三等奖。责任编辑来电话让谈体会,我欣然接受。作为一名从业近30年的老新闻工作者,获中国新闻奖不是第一次,但是,新闻论文获奖却是第一次。我由衷地感谢《青年记者》给我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我在新闻领域探索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创刊于1992年5月28日的《伊犁晚报》汉文版,于去年底经批准在全国公开发行。今年以来,报社领导和采编人员本着地委领导“立于全国晚报之林,努力办出自己特色”的意见,使这张在全国和自治区新闻评比中五次获奖的晚报进一步展现新面貌,受到读者的喜爱。 我是《伊犁晚报》汉文版的忠实读者,认为这家地州级晚报为自治区众多报纸中的佼佼者,在全国晚报中也并不逊色。《伊犁晚报》不但姓“晚”,而且姓“党”。它跟巾央精神紧,跟实际生活近,跟读者群众  相似文献   

3.
发表在1993年4月11日《遵义晚报》上的消息《“婆婆”侵权“媳妇”胜诉》,开始,我对这篇作品能在全国晚报经济新闻大赛中获奖有点不解其意,因为此类题材的新闻报道已是屡见不鲜。然而,认真读数遍后,方悟出点道理来。因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后,企业状告主管部门,这在全市(遵义市)尚属首例”,消息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样的“第一”而取胜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杂志2001年第12期在《晚报·都市报专页》上发表了胡方松先生的文章:《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对21世纪中国晚报发展之路的思考》(以下简称《把》文)。应该说,有关中国晚报改革发展道路和方向的相关研究文章一些媒体曾或多或少地刊发过,关于把晚报变成一天出版三次的想法,我想很多晚报界的同志肯定也有过,但真正把这一想法付诸文章,我还是第一次从《新闻战线》上读到。正如该文的编者按指出的:“本文作者重视对报业现实问题的研究,并着眼于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种科学、求实…  相似文献   

5.
天山,本来就千姿百态;而诗人铁木尔·达瓦买提笔下的天山,则更是崔嵬壮丽。去年他发表在《乌鲁木齐晚报》维文版上的《天山颂》,最近被维文副刊部评为一等好稿。《乌鲁木齐晚报》创刊三年来,他已在晚报汉、维文版上发表了数十首高质量的诗歌,而这还只是他关心晚报的一个侧面。1983年10月,新疆历史上第一张晚报——《乌鲁木齐晚报》试刊了,并且准备在1984年元旦正式发刊。当时一切都是新的:新报,新人,新班子。能否办好这张报纸,不辜负领导和读者的期望?我  相似文献   

6.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7.
我的处女作发表在1991年9月18日的《太原晚报》上,谁能想到一篇“豆腐块”的小文章竟使我走上新闻报道之路。 大学三年级时,我班一名女同学父母双亡,只有高考落榜的妹妹和她相依为命,生活无经济来源,面临退学的困境。班里的同学知道后纷纷捐款,并到家中看望她。我觉得这件事很感人就连夜写了篇500字的表扬稿,第二天送到《太原晚报》社会部。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淡淡地说:“写的有点像板报,先放下吧!”我当时感到稿子没有希望,但仍坚持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太原晚报》从头看到尾。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1991…  相似文献   

8.
荷赛获奖照片造假”是新闻界今年春天的一个焦点性事件。2004年2月13日,新浪网发布快讯: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非典时期的婚礼》荣获2003年第47届“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第二天,《武汉晚报》在头版作了大篇幅报道,并刊出获奖照片。据说邱焰得知获奖消息后非常激动,称自己第五次参赛首次获奖。高兴之余,烦恼却接踵而至。照片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最终将邱焰告上法庭。4月5日上午,陈英诉荷赛获奖照片造假侵权一案在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第七法庭开审,但长达3小时的庭审并未作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恰逢1999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在哈尔滨揭晓,在全国118家晚报报送的583件参评作品中,共评出12个特等奖,由我采写、发表在西安晚报上的消息《我市一儿童致信克林顿》荣获特等奖。获奖的消息在西安晚报头版刊登后,许多同事、朋友、老师纷纷表示祝贺,报社的几位老总见了面都说:“不容易呀!”更多的人则对如何捉住这条重大新闻感兴趣,问我写稿的经过。其实这篇消息是我在小天鹅艺术团采访时无意间碰上的。 1999年5月12日下午,我如约来到陕西省小天鹅艺术团采访,团长李志华非常热情,将他们艺术…  相似文献   

10.
第29届(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公布,我的漫画作品《又一轮考核结束了》获得二等奖。这是我第二次获中国新闻奖。第一次是在2016年度,我的漫画作品《团聚过了》获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而我的另一幅作品《沉重的爱心》获2017年度中国新闻奖提名(候补)。  相似文献   

11.
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似乎对我眷顾有加,由本人撰写的两件作品在评选中有幸同时获奖:评论《中国人过中国节》获言论类二等奖,论文《由同题竞争到新闻独创》获新闻论文类二等奖。这对已在新闻战线摸爬滚打了20年的我,以及我所竭诚服务的长沙晚报,无疑是莫大的鼓舞。《新闻战线》的  相似文献   

12.
1992年2月23日,我采写的通讯《耿耿志长存》在《西安晚报》头版头条刊登。熟悉的人都说这篇通讯写得很感人。我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高,而是被采访的对象——胡兴汉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与胡兴汉相识于1984年,那时他是洪庆镇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之前,我就听人说过胡兴汉带领全村群众兴办企业,改变了穷山沟面貌的事迹,相识后我曾两次采访过他,并在西安晚报上发表过两篇“豆腐块”。后来老胡当上了省人大代表、省优秀学员和西安市劳模。  相似文献   

13.
1945年12月20日,郭沐若同志为《华西晚报》题诗: 五年振笔争民主,人识华西有烛龙。今日九阴犹惨淡,相期努力破鸿蒙。题诗原件是我在父亲李衡(次平)的遗物中找到的,以前未曾听他讲过这件事。在四川和北京查阅资料,均未找到1946年元月的《华西晚报》,未敢遽断郭老此诗确已在当年发表。现综合父亲遗下的零星材料和查得的文献资料,对《华西晚报》作个简单的介绍。“华晚”的老同志健在的还多,如总经理田一平同志(现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主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专著评选于最近在北京结束,36部学术专著获奖。 △最近,首届全国都市报总编辑会议在成都举行,共谋都市报发展大计。 △1月1日,全国唯一的《科学晚报》在长沙第二次创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为之题写了报头。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8,(3)
我为《西安晚报》写稿四十年文/亦杰我从1958年开始为西安晚(日)报写稿。40年来,除“文革”期间外,一直没有间断过。可以不谦虚地说,我是西安晚报的忠实作者,与我同时代的通讯员,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多见了。40年来,在西安晚(日)报发表各类文章600...  相似文献   

16.
据《人民日报》1997年7月27日报道:香港目前唯一的晚报——《新晚报》在今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停刊启事”.报道介绍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香港就有《工商晚报》创刊.随后《星岛晚报》、《华侨晚报》相继诞生.五六十年代香港晚报多  相似文献   

17.
请你亮相贾延漪,笔名延一,男,山东科技报社长兼总编辑,技术职称高级编辑。从1966年5月起先后任济南晚报编辑、济南日报编辑等职,1980年调入山东科技报社至今。曾有大量新闻和科普作品发表于各家报刊,并多次获奖。通讯《在北京访曾老》、消息《骨髓移植术的一项重大突破》等作品分别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今年8月在兰州举行了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奖。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议和投票表决,共有48篇论文获奖。这些获奖论文集中反映了1988和1989年广播电视学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其中半数是曾在本刊发表过的。这一期我们选登了两篇没有在本刊发表过的获奖作品。一篇是卢子贵的《电视的党性原则和民族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有人向我建议,说《新乡晚报》办公条件够差的,那里一定有东西可写。我去了。从到那里之日起,就深深的意识到,若不能将《新乡晚报》,将编织《新乡晚报》的人的酸甜苦辣介绍给读者,我会久久的感到不安。从1983年3月1日,《新乡晚报》第一次笑微微地与读者握手算起,迄今她已经三岁有半了。三年多的时间,孕育她的人拖“儿”带“女”,搬家四次。若单是易址,多些迁徙之苦,也没啥。令人心疼的是,每搬一次家,总要从这个完整的躯体上割下一部分,寄到别人篱下。四次搬家,办公点分成了四处。所谓的大本营,即总编和几个主要业务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20.
《大连晚报》已经走过了15年的风雨历程。15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过晚报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大连晚报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值此《大连晚报》创刊15周年之际,通辽出版《记者摇篮——〈大连晚报〉创刊15周年特刊》,总结工作经验,反映奋斗历程,很有意义。办报初期,《大连晚报》只有四开8版,发行量仅几万份;近几年,特别是经过1999年以来的第二次创业,现在已扩至四开48版、56版,发行量突破了30万份,广告收入也创历史新高,并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跻身全国报业百强,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