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愁”二字正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交通手段和通信设备的发达,慢慢拉开了人与乡愁的距离。没有了舟车的劳顿和鸡鸣茅  相似文献   

2.
大海 《广西教育》2007,(4C):22-22
“乡愁”二字正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交通手段和通信设备的发达,慢慢拉开了人与乡愁的距离。没有了舟车的劳顿和鸡鸣茅店的辛苦,也不再曝于寒星晨月、烈日酷风的煎熬,一日之内达于全球。手机、电脑、奢华的酒店正使旅程变得舒适而惬意。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进,乡愁与我们渐行渐远亦是必然的结果。以至读到前人的思乡诗文,很难再产出那种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深刻共鸣。看余光中先生的文章时,感到在读过的有关乡愁的作品中,他的乡愁是最深最悲、最细腻,同时也是最悠长的。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我的乡愁是琦君对那场八月桂花雨的回味,是李白对月而吟的低头思故乡,是稼轩无意间的深山闻鹧鸪——那透明的阳光是乡思的誓言,那细微的啜泣是雨水的吟诵。异乡羁旅客行走于别人的城市,踽踽独行,衣上酒痕诗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与《乡愁》邂逅是在7岁。我仍清晰记得在那个不谙世事、日日云淡风轻的年纪里,自己怎样读余光中、读他的《乡愁》。常常是拍着小手,又蹦又跳地念着“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对仗如童谣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白玉苦瓜》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经过不断尝试、追求而走向成熟后的一篇代表性作品。作品撷取了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白玉苦瓜"这一特定的意象,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积聚在心中那厚重的历史感、挚爱祖国的情愫和强烈的民族意识,都深深地融入所咏叹的历史文物中,并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立意深湛,构思奇特,堪称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6.
【精彩段落】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相似文献   

7.
有游子就有乡愁。乡愁成为历史悠久的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几十年风雨,一湾海峡的阻隔造成人间悲剧,“乡愁”成为台湾诗歌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余光中的《乡愁》是无数台湾乡愁诗中的代表作。了解诗人的经历,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 余光中1928年9月生于南京,1938年作为流亡学生几经辗转到达重庆。1947年高中毕业考入金陵大学,就读于外文系。1948年随父母迁往香港,不久即往台湾。195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2年入伍,1956年退役任教于东吴大学等校。1958年赴美  相似文献   

8.
一1972年1月21日,余光中在台北厦门街家里,写了《乡愁》,只用了二十分钟。二十分钟的脑力劳动,影响持续了三十多年,遍及四海五湖,感动了亿万个炎黄子孙,近年则引起一些评议。《乡愁》发表后,最早予以好评的,应是陈鼎环。陈在《台湾时报》1972年3月29、30日发表《诗的四重奏──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有幸教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篇诗作《乡愁》,这首诗人文气息非常浓郁,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初,距今已有三十多年。本来我觉得面对的一帮“不识愁之味”的学生,教读这篇文章会有一些难度,然而,事实上那股令人揪心的乡愁不但没有渐渐淡去,反而越来越浓,好似一坛陈年老醋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0.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第二届"台湾论坛"发表演讲。在演讲结尾,余光中与台下的听众互动,共同朗诵了他的名诗《乡愁》。有人问他《乡愁》有没有下文?年近八旬的诗人幽幽地吟道:  相似文献   

11.
在余光中数量众多、风格多样的诗歌中,怀乡思亲之作占有突出地位。生于大陆、长于大陆而后辗转定居台湾的余光中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诗歌之中,写下了许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思乡之曲。其中创作于1972年的抒情小诗《乡愁》影响深远,曾被谱曲广为传唱,深受海峡两岸人民喜爱。大陆著名诗人流沙河曾在集会上多次朗诵这首诗,每次都激起强烈反响,他赞叹此诗说:“这是一粒水晶珠子。”  相似文献   

12.
教读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章,让人感受到诗人不仅是在用诗情诗境抒写海外游子难忘大陆故土的殷切思乡之情,更是在用音调动人的乐声吟唱一曲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一往情深的恋歌。  相似文献   

13.
教读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章,让人感受到诗人不仅是在用诗情诗境抒写海外游子难忘大陆故土的殷切思乡之情,更是在用音调动人的乐声吟唱一曲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一往情深的恋歌。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选自《余光中诗选》)余光中,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生于南京。1948年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开始发表诗作,次年转入台湾大学外文系,逐渐成为台湾诗坛的重要诗人。著有《舟子的悲歌》(处女作)《莲的联想》《五陵少年》《白玉苦瓜》《紫荆赋》等十几部诗集。作为一个在台湾成熟的诗人,余光中本来是一…  相似文献   

15.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一种隐藏在思想深处的痛,一种欲说还休之感,更是一种难以言尽之情。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教学迫切需要改变“读读-讲讲-背背”的模式,只有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以新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较好的引领学生去领略诗歌的魅力,汲取诗文的精华,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学界及余光中本人都一再强调他历经了从追求现代到重返古典的诗路跋涉,却忽视了他于千变万化中恒在的对再现艺术观的决绝反抗,对欲爱纠结、生死焦虑、文化乡愁的创造性表现,以及对中华文化认同与身份界定的沉思,实践着从克罗齐到科林伍德的“直觉-表现“说,深得屈原、李白和李商隐的神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表现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18.
余光中生于南京,青少年时期流涉滇、川、苏、闽,1949年后又漂泊于台、港、北美。现实空间的不断变易是余光中的诗思乡怀国主题的原动力。既然思乡不能借归乡化解,于是,诗人就只能借助于文字回家。这首诗就是他构建的文字家园中最为令人心动的景观之一。从审美心理学上说,乡愁属于一种缺陷美。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  相似文献   

19.
吴然宏 《教学随笔》2007,(3):26-26,19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20.
<正>乡愁,是年轻的心渴望亲近故土时,从心底弹奏出来的乐音;是一份雾里挥别、怅然若失的心境;是一棵根植在心头、不长年轮的岁月树。乡愁,是一个人生命中有关乡土的永远的情歌。感受乡愁,从诗开始。被誉为顽童、赤子的余光中,是一个情深意重的人,一生都陷在乡愁情结里。余光中的乡愁,极尽哀婉缠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