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调查结果 1.学生对"两课"现行教学内容的评价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总体上对教学内容不是很满意,其中相对较好的是<邓小平理论概论>,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到了43.7%,其次是<政治经济学>占39.6%,<法律基础>占36.6%,对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是<思想道德修养>占到了32.2%,<毛泽东思想概论>占到了30.5%.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以文化人之意。学校文化究竟应该"化"谁?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很显然,学校是人类希望向下一代集约化地传承文明成果的产物,一代一代的新人类通过学校的系统教育,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索、创造。建设学校文化,目的就是希望下一代在学校里所受到的教育更有效,影响更持久。由此来看,学校文化要"化"的人最终无疑应指向学生,抛开学生谈学校文化就成了无稽之谈。换言之,一所学校的文化如果不围绕学生的成长需要来建构,那它就是伪文化,至少是走错了  相似文献   

3.
<正>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从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1月11日上午,上海市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感动。但专家表示,此种方式不可取。(1月13日《京华时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按理说应该是件好  相似文献   

4.
李康珍 《考试周刊》2013,(47):123-12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这样在老师不教时,学生仍然知道怎样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三本著作出发.阐述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特别强调了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认知由注重物质,向注重文化、注重精神领域转化的历史性重要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习近平主席曾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某大型公开课上,一教师教学《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框。美轮美奂的PPT及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突出了"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课堂学习进展顺利,眼看就要下课了,一学生忽然站起来问道:"老师,小沈阳的小品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吗?"教师一愣,很快反应过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文学理论>教材存在理论体系不科学,理论阐释无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脱离实践等问题.要提高<文学理论>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应加强对<文学理论>教材的建设,使其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实现理论阐释和学生的审美体验相结合,并从"文学研究"扩展到"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质是主体间的文化传承,加强文化论著阅读有利于传承优秀文化的生命,同时也是一条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课程整合中的大语文观和文化大背景中的语文能力同样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语文的语言文化本质,提高开发<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的自觉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选修课程"中也提出要开设"文化论著研读",因此,进行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不断解构与重塑过程中"建国始祖""民族始祖"和"人文初祖"成为近百年中小学教科书中最为经典的黄帝面孔。这几张面孔分别从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角度告诉了学生"黄帝是谁",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我们是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的研究是基于高中物理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九章<机械振动>简谐运动的图象、学生实验十一<练习使用示波器>、十三<传感器的使用>等中学物理基础知识,结合虚拟仪器"频率计"而设计的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简谐振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对振动的周期性、图象问题、固有频率等问题认识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利用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乐器--吉他而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2.
魏翠娟 《文教资料》2009,(12):230-232
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从<大学语文>为"专转本"考试打下基础,提高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继承发展中国文化、培养爱国情操,以及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大学语文>的重要作用,得出了<大学语文>的设置非常必要的结论,并提出了从多方面支持改善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孝经译注>为其作详细注解,这在弘扬孝道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很有意义,但个别训释有失偏颇,如因,丑、复等.经过考察发现,"因"当释为"凭借",而非"由于"; "丑"并无"卑贱"之义; "复"意为"再、又",而非"重新".  相似文献   

14.
陈涛老师的 <课堂需要深度追问>(<语文学习>2010年第12期,以下简称<深度>)一文记录了"追问式"阅读教学的经过.课堂上,仅在"自读"环节,学生就从<落难的王子>读出了"厄运使人坚强",如果不是从课文前后的辅读文字或者什么参考资料中移用过来的话,应该说是很难得的了.  相似文献   

15.
读欧阳凯<<牲畜林>喜剧意蕴解析>(见<语文学习>2010年第12期)一文,顿觉眼前一亮. 先后听过10多位教师执教的<牲畜林>公开课,总觉得教师与文本很"隔",学生与文本更"隔".从"喜剧"视角来审视,或可使我们更能真正走近卡尔维诺,真正走进<牲畜林>,这样,师生才有真正的"欣赏".  相似文献   

16.
<正>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立足于学校课程规划,明晰课程实施目标,规划课程实施路径,突出课程实施重点,化解课程实施难点,创新课程实施亮点,逐步实现着校长从"行政领导"向"学术领导"、教研组从"学科管理"向"学科建设"、教师从"教学技能"向"课程能力"、学生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转型,有效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使课程成为学校发展、教师进步、学生学习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因此,21世纪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2009年,我们山城区第八小学确立了"每一个学生都很优秀,让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和"文化育人,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并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促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这是学生以<渴望……>为题的作文,借贵刊摘录.让我们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 <我渴望得到一样的爱> --向静 明明是弟弟把鸡蛋打碎了,可爷爷却指桑骂槐地说:"我家向林可好得多了,他乖得很.不像有些人,自己做错了事,心里明白却不肯承认!……"我知道爷爷说的有些人就是指的我,我的心都楸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正>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学生优良习惯,是高一政治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如何缩短旧习惯向新习惯的过渡期,教师在高一政治教学中必须下点"逼"功。一、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阅读,及时关注国内外发展形势,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综合素养很有帮助,应成为高中生学习政治的必备习惯。事实上,现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