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将大学生按照体育人口特征分为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并对他们的健康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人口分布呈枣核状;具有体育人口特征的大学生对健康观的认知较非体育人口特征的大学生完善;体育人口群体与非体育人口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场地问题是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准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在时间方面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上海市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透视其妇女体育的开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上海市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结果 认为,在上海市体育人口中,女性体育人口大大低于男性体育人口。在时制约妇女参加体育活动 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妇女体育人口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社会体育人口与体育市场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体育人口是体育市场的主体,是体育市场需求理论的中心出发,分析了体育市场运作目的、体育市场运作四大要素与体育人口的关系,论述了体育人口数量、社会人口转型等因素对体育市场需求的影响,并探讨了体育人口环境对体育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链川体育财团(FFS)编写的《日本体育白皮书》中“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现状分析”部分的解读,对日本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实施状况、体育人口的界定、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竞技体育人口和观赏体育人口等进行解析,揭示日本参加体育活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探求日本发展体育人口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体育人口概念的提出和争论在我国体育界从未停息过,而户外体育人口作为体育人口的亚类,其概念及特征也必定存在争议,因此,怎样更好地界定体育人口及户外体育人口,并对户外体育人口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法,通过归纳分析体育人口、户外运动等领域的异同点,以此探析户外体育人口的概念和特征,从而为更好地指导全民健身运动,丰富体育人口理论和户外运动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体育人口是体育市场的主体和体育市场需求理论的中心出发,分析了体育市场经营目的、体育市场经营四大要素与体育人口的关系,论述了体育人口数量、社会人口转型等因素对体育市场需求的影响,并探讨了体育人口环境对体育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体育人口是体育市场的主体和体育市场需求理论的中心出发 ,分析了体育市场经营目的、体育市场经营四大要素与体育人口的关系 ,论述了体育人口数量、社会人口转型等因素对体育市场需求的影响 ,并探讨了体育人口环境对体育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确立体育人口概念前提条件的研究,提出体育的概念是定义体育人口概念的首要前提;体育人口概念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特征;定义体育人口应注重体育实践的客观事实,而非仅考虑体育实践者的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不同性别人口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河南省大中小城市各阶层2700名社会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河南省目前不同社会阶层体育人口的数量、性别结构、锻炼频度、锻炼时间、锻炼项目、锻炼需求等状况。结果显示,河南省体育人口较低,男性体育人口大于女性体育人口,时间问题是制约其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人口新论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通过对体育人口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关于体育人口的概念及判别标准等方面的 问题.在明确论说体育概念种差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体育人口理论的若干要点,包 括体育人口概念定义、体育人口测评选项原则及判别标准、体育人口分类及其依据.体 育人口调控基准线等。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科学》2014,(4):74-79
采用文献资料、人文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人口作为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一项主要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人口作为反映群众体育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成为我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一项主要指标,然而从体育人口概念研究的不确定性、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不能科学解释亲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全部人群、体育人口概念和判定标准在体育现代化试点过程中难以操作等层面来看,体育人口作为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一项主要指标缺乏逻辑的自洽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人口及体育人口的社会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体育人口,是进行体育社会学研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借用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来描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体育态势和体育发展水平。布实际操作中,通常将与体育存有某种相亲关系的人群称为体育人口。在体育人口中,又以与体育之间的相亲程度,再次划分为实质性体育人口和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实质性体育人口,是指那些以自己的社会实践直接参与体育的人群。直接参与的方式一般为训练、锻炼、组织管理和经营等。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则是指那些以某种方式间接参与体育的人群。间接参与的方式多为观赏和以某种形式表现出的对体育的积极支持等。在日本体育社会学界,某些  相似文献   

13.
体育人口测度指标的功能、特征及其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探讨体育人口测度指标功能和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专家评定、单元统计等方法筛选体育人口测度指标。依据人口学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理论,构建体育人口测度指标体系。认为:体育人口测度指标具有描述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和具体性、替代性、时间性特征;体育人口测度指标体系在形式上具有“树图”结构特征,在内容上具有反映体育人口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辽宁省中部地区村镇为调查个案,对农村体育人口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中部农村体育人口中男性比例要高于全国体育人口中男性比例,而女性体育人口则与全国体育人口中女性的比例基本持平;2、文化水平偏低、经济收入不高,是影响农村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又一因素;3、具有东北特色的民间体育形式深受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文章建议: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基层体育组织;对民间体育有效管理和开发;大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切实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和职责。  相似文献   

15.
苏北农村地区不同体育人口类型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苏北农村不同人群体育参与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本文采用的体育人口划分标准,苏北农村地区中标准体育人口仅占7%,近似体育人口占10%,偶然体育人口占6%,纯粹非体育人口高达77%。不同体育人口类型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健身意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法,对长三角地区35~45岁非体育人口的现状、体育人口标准的三个条件因素对该年龄段的非体育人口的影响以及本年龄段非体育人口的体育态度趋向进行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地区35~45岁年龄段的非体育人口比例仍高于全国2000年的比例水平;该年龄段非体育人口具有很大数量的“潜在体育人口,”在短时间之内增加该年龄段的体育人口数量是完全可行的。并对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文献资料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观赏、关心体育的人口、参加体育人口的数量、体育人口的演进、体育活动项目、国民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消费等状况进行研究。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中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差异;揭示中国与世界各国国民体育价值观念、参加体育活动项目、体育消费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湖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现状 ,找出在湖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体育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制定当地体育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运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少数民族地区 10县市共 6 2 0 0名农村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座谈。结果表明 :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不仅大大低于我国农村体育人口的平均水平 ,也大大低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人口的平均水平 ,体育观念陈旧 ,基层体育组织缺乏 ,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农民体力透支等是导致当地体育人口极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前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体育理论界对体育人口的问题极为关注,常常将体育人口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我国来看,体育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是较少的,并且大大低于其他一些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人口数量。对此,体育界的众多有识之士针对这种情况,除大声疾呼提高体育人口之外,还对我国体育人口在我国的形成及其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体育人口形成的基础,尤其是与经济的关系,探讨较少。本文想就此提出一点看法,抛砖引玉,以促进对体育人口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访问专家等方法,调查和分析厦门市部分高校教师体育人口的现状以及影响高校教师成为体育人口的因素,并且阐述了发展高校教师体育人口的意义和提出了发展高校教师体育人口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