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 《东南传播》2010,(5):86-88
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但是又不是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刻板成见与拟态环境是一对孪生儿,因为人们对于环境的依赖性,容易对事物有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而人们依赖的标准,往往是大众传播媒介所创造的虚拟环境。  相似文献   

2.
《伏羲伏羲》是刘恒上世纪80年代后期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篇小说。作者以冷峻的文风、"零度情感"的叙述,以"性"的描写为媒介、为载体,通过杨金山与王菊豆、杨天青与王菊豆、杨天青与杨天白等人欲望与现实的种种矛盾冲突,表现了人伦与人性、人性与兽性、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的大冲撞。  相似文献   

3.
蒋京兰 《新闻世界》2010,(7):189-190
"民生新闻"应以"民"为主体,以"民生"为题材。因此,对"民"与"民生"的理解至关重要。"民"有"市民"和"农民",而"民生"有"大民生"("国计")与"小民生"。而现实的"民生新闻",却恰恰在这两点上存在误区:其一,可见"市民"而不见"农民",这就使得农民在"民生新闻"中缺席;其二,多见"民生"而少见"国计",这就使"民生新闻"流于形式、沦于琐碎。  相似文献   

4.
杨子平 《新闻实践》2012,(10):33-34
在社会公众越来越多地把新闻报道当成认识现实社会的依据时,大众传媒越来越需要"新闻常态化",即大众传媒提供给社会公众的众多新闻所构成的"新闻世界",应是呈现现实社会具有普遍意义、居于主体地位的"常态",是与"现实世界"相同、相似或相近的,使社会公众能通过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来认识现实社会,对现实社会作出准确的评估与判断,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作出切合现实社会的选择,而不是把现实社会中占少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媒介融合的研究思路延伸至有关人的领域,认为媒介融合是对人的多媒体特性的一种积极响应。对该命题的论证与阐释主要依据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和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同时以媒介融合过程中的特定现象为现实例证,以求理论和现实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6.
陈锐 《新闻世界》2010,(9):77-78
逐步"老龄化"的社会现实意味着老年受众正逐步成为未来广播的新兴受众群,拓展老年节目是广播在专业化趋势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个新的机遇。笔者以实际工作经历为依托,分析了老年广播市场的潜力,并陈述了现实操作当中的难题。希望呼吁老年广播节目得到更多支持,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光荣 《图书馆学刊》2010,32(8):18-19,64
高校图书馆民主管理目标应与现实国情和图书馆实际需要相协调,通过树立"以馆员为本"的核心理念,重新定位,制定切合实际的民主管理办法和监督保障机制,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职能和服务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杨泓 《新闻实践》2014,(12):94-96
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艺术,是以现实的真实记录为素材而创作的影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本体论的范畴。随着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实逐渐地被"虚拟"和"复制",何为真实、何为虚假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本文试图对数字新媒体技术运用环境下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绍婷 《新闻世界》2014,(10):183-184
传统出版社不再满足于做内容提供商,为创造竞争优势纷纷开始以不同的数字化形式大力进军数字出版产业,从而掀起了一股"数字化"热潮。本文从受众行为、产业构成、格式壁垒、从业人员四个方面分析传统出版社推进"数字化"进程中的诸多现实困境,并提出与之对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米惠惠 《新闻世界》2014,(5):205-206
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低头族"通过对移动媒体的使用是否获得需求的满足情况,着重考察移动媒体社交应用类软件的使用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通过智能手机获取有效信息的情况。研究发现,移动媒体所带来的新型社交方式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的维系并非是消极的,甚至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使用移动媒体有填补碎片化时间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刘艳  白丽媛 《新闻世界》2011,(8):267-268
家庭伦理剧以社会道德为题材,以人伦情感为主线,以婚姻、家事、家族和姻亲的诸家庭伦理关系为内容,在社会转型时期迎来了收视热潮。但以市场为主导,我国家庭伦理剧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片面的"反现实社会"的现象,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笔者通过分析"韩国模式"的特点,试图找出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2.
王继周 《新闻世界》2014,(5):290-291
近几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现实表征日渐凸显。本文以"安阳摔婴案"为个案研究发现,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维稳压倒一切"和地方新闻媒体"新闻"、"旧闻"、"不闻"的角色错位折射出其风险沟通能力的不足,从而错失舆情引领主动权,还提出了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和媒体风险应对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宋祎凡 《新闻世界》2012,(7):226-227
按照"拜物教"的原意与马克思后来的阐释,通过"阅读拜物教"的概念可以反映高校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大学生阅读中"观念与现实的分离"、"虚假的阅读经验"以及"虚假的个人观念"三个方面。本文认为,在现有社会环境压力下,有关针对改善大学生阅读状况的"对策"在这样一个阅读时代只会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14.
从最早出现的山寨手机到目前各种各样的山寨产品,从网络到现实社会,"山寨"已经成为当下热议的词汇。本文从大众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目前国内的"山寨"现象勃兴的原因,肯定了其以受众为中心的思想,并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管登峰 《新闻世界》2012,(7):213-215
本文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受众的观念现实为研究落脚点,在上海地域范围内,针对2012年"两会"这一样本话题,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认知树测量等方法,分析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众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受众在观念现实上呈现出的差异。研究表明:就受众个体而言,对于同一议题,由于媒介使用不同的缘故,传统媒体的受众在信息认知上差异较小,呈现趋同化状态,而新媒体受众差异较大,呈现离散化状态。而在态度评价上,两者刚好相反。本研究为跨媒体类型的受众观念现实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是对现有理论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全媒体传播、全球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当下媒体紧迫的现实需求。面对港澳地区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作为国家对港澳广播的主流媒体,中央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依托华夏之声、香港之声两套频率,不断探索中央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优势与规律,坚持"一点两翼"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即以"核心价值观传播"为中心点,注重"精品节目的精准传播"和"多种平台的有效推广",使国家形象传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一、科技档案的现实性与火电企业科技档案的动态管理现实性是科技档案的主要特点之一。所谓现实性,是指科技档案应与所记述或反映的科技对象的现实保持一致,其中"现实"一词是个动态概念,例如就一项基建工程的现实性而言,有施工中的现实,有竣工时的现实,也有扩建后的现实。科技档案的现实性,实质上是要求科技档案与所记述或反映的科技对象始终保持一致。在档案管理中,科技档案之所以具有现实性特征,是由其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所决定的,人们保存科技档案的目的主要是为现实使用服务的。因此,为实现科技档案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播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传播探源李彬(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人类的传播交流行为经过千百万年的演进,如今已达到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高度发达阶段,"千里眼"、"顺风耳"之类的幻想,早已成为不足为奇的传播现实。站在二十世纪末回首人类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在每周五晚9时许观看过几期北京卫视播出的《二胎时代》。该节目以一名宝宝入住只有一个孩子的明星家庭的形式展现二孩时代下的新育儿观。节目通过跟拍宝宝入住后明星家庭的变化,记录原本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明星家庭在面对突然多出来的二宝时的反应与表现,探讨两孩家庭面临的新问题。节目以"开放二孩"为社会政策背景,以真人秀为表现形式,选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节目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生动活泼,是目前国内宣传"二孩政策"比较好的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20.
袁丽媛 《新闻世界》2010,(11):194-195
"网络暴民"是近几年网络媒体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从虚拟空间的攻击谩骂延伸到现实中的暴力行动,与"网络暴民"相关的负面舆论激起了人们关于虚拟社会、个人隐私以及网络媒体的理论反思,"网络暴民"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包括匿名传播的媒介环境、经济利益的现实驱使、网络监管力度的不足以及虚拟人格和"群体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