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馨 《今传媒》2015,(3):22
主持人语:信息化社会,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交互性和碎片化等传播特征体现愈显突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致使组织传播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信息传播创新模式无疑是推进组织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保障。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发展呈现出“以人为本”的趋势,从而影响了媒体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新媒体在传播学理论视阈下体现出新兴的传播特点,这就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度挖掘并分析传播新模式对完善组织结构、提高组织信息传播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签,媒体则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互联网、网络电视、手机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文化传播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在这样一个开放性传播平台上,传播范式也面临着新媒体元素的重新润色。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效果入手,阐述在新媒体语境中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等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传播平台、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不断迭代更新,媒体的产品业态、传播方式和经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农村新技术》充分研判发展形势,转变办刊思维,形成了“保证期刊出版质量,主动布局新兴媒体”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道,打造新时代精品“三农”期刊。文章以《农村新技术》为例,总结提升期刊内容质量的具体方法,同时介绍杂志通过集聚优势科技资源开展科技传播研究、搭建新媒体平台、提高新媒体影响力的经验,希望对同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做好科普期刊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这年,涵盖手机、电视、阅读器、可佩戴设备等在内的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倍受关注,微博、微信、微电台、微电影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应用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使得新媒体传播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强劲  相似文献   

5.
张弘 《中国广播》2009,(4):22-24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随着传播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有新的传播方式脱颖而出,占据主导地位,新媒体发展的快速多变,使国际传播模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发挥网络在对外传播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常会把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指的是电视、广播、报纸、周刊(杂志)、户外广告等媒体形式。而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是近年来信息文化传播中的活跃要素,它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各个领域,渗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新媒体语境下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新趋势和新策略,是现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的重中之重。由周小华等著的《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一书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发展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形式、渠道和效果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分析与总结,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功能、价值与应用方案,反映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技术的不断变革,推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而传媒行业也引入一些新的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技巧。其中,新媒体凭借极强的互动性和迅速的传播速度,逐渐挑战传统媒体的地位。事实上,新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移动技术,服务于信息时代发展的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作为一种社会进步的产物,新媒体新闻传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成为维持社会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近年来,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的媒体策划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并且拥有了新的传播特点和更好的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策划事件的传播特点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媒体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20世纪的传播当中占据着主流地位,这些传统媒体传播群众的声音,具有不可代替的时代性。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数字化的逐步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视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相互碰撞并产生了融合,融媒体电视新闻便在这种传播背景下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以新近发生的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为切入点,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在危机传播中既扮演了重要的采集终端设备的角色,也同时是重要的新闻发布平台.基于这样的多极传播格局,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危机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从危机信息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布展开,从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风险两方面展开分析,并尝试结合危机传播的过程对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传播秩序变化、信息发布的流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移动互联网进入发展黄金期,新媒体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通道。新媒体的加速扩张对传统媒体构成巨大威胁,用户流失、广告收益下滑,传统媒体前景危机四伏。"变则生,不变则亡"。当前,传统媒体应当主动适应当前媒介发展形态和趋势,积极实施媒体融合战略,全面拥抱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要持续推动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挺进主战场、筑牢主阵地,创新发展内容优势,完善全渠道融合传播平台,促进传统媒体加紧转型升级、向纵深发展,为新时期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赋能加力。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技术条件及移动终端设备均已发展成熟,自媒体在互联网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首先论述自媒体的兴起及其传播形态,继而阐述自媒体的概念及其传播模式的变化,最后探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传受一体化、碎片化及网状传播、双向反馈、节点共享等。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构成了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新闻传播业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的中断或终结.文章探讨了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发展中三大带动性的增长极——媒介化社会、非理性、大数据和算法的研究,并分析了新型主流媒体在未来发展中的角色转换与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16.
江南 《新闻世界》2014,(4):119-120
如今,新媒体呈席卷之势冲击着传统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惊人。手机媒体凭借其高度的便捷性、兼容性,成为了移动媒体中的佼佼者。笔者从四屏一云的建构、手机报的优化、微博微信的利用、影像传播的适应性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对传统媒体如何借力移动媒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蒋宏宾 《视听界》2014,(3):49-53
基于新媒体的强势生长和技术支持,向其主动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之道。广电媒体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将自身优势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生成全新的广电系全媒体生态格局,关键在于运用互联网思维,适应互联网技术下的信息生存和传播法则,以全媒体生态为受众提供分众化服务与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8.
高坤 《青年记者》2015,(3):65-66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手机成为新兴传播载体,由于其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多样性、快速性、综合性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本文从当前媒体格局的变化入手,研究新媒体发展模式对报纸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探讨报纸的转型策略。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改变传统的媒体生态自上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给原有的媒体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媒体生态格局被打破。时至今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融合型新媒体已经成为大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传媒环境和格局,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的纸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纸媒体虽然拥有新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相较于新媒体,其最明显的不足表现在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上,新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递上更加具有时效性,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人们阅读起来更加方便,这都是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的冲击。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和纸质媒体的优势进行分析,研究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地区性传统纸媒体的生存现状,并探讨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地区性传统纸媒体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移动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基于信息传播的移动性,具有移动性、私密性与融合性等特点。较之传统媒体与固定网络媒体,移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决定其将是与人类对信息的心理需求直接产生应对的媒体形态。移动新媒体的使用对人类的影响,将不仅是外显的媒介接触方式、使用行为上的新变化,更在于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至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媒介接触方式的变化造成的对特定群体的影响,尤其是对身心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将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