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赣西北客家是客家人在江西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自明清入迁以来,其民俗文化有了较多的发展。从语言使用现象来看,客家话在赣西北客家后裔心中仍有较强的向心力,双方言现象是赣西北客家文化区的普遍存在。由于民俗文化具有传衍的连续性与变异性,客家人自闽粤迁入赣西北,百年后形成不同于迁出地闽赣客家文化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为典型语言特点轮廓逐渐模糊,文化心态呈现避闭→开放的转变,文化发展前景呈区域趋同态势,究其成因,赣西北客家文化独特风格的形成既出于民俗文化内在发展规律,同时又源于自然、政治等外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赣西北万栽从事民间宗教活动的职业人员分佛、道二派.与道教信奉张天师相对应,从事民间祭祀活动的客家俗僧以禅宗高僧普庵为鼻祖.自称普祖门下.调查显示,万载客家俗僧是分坛活动的,不同客家分布区俗僧的坛号不同,其活动状况也有较大区别.共同的祖师崇拜与大致相同的法事昭示着他们属于同一的民间信仰教派,即普庵教派.  相似文献   

3.
随着本、客居住环境的逐渐趋同与经济社会的一体化现代化,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在客家传统婚姻习俗的变化最为显著与突出。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婚姻习俗的变化,整体观之,表现为对传统婚礼繁琐礼节内容的大量裁剪,走的是删繁就简之路;微观细析,则表现在结婚对象的打破本客分界与本地分界、结婚仪式与书表的极大简化、礼品形式与费用数量的变化等;对比考究,则深受当地本籍婚姻习俗的影响,呈现出本客婚俗合流的发展趋势。客家在婚姻习俗上与本籍婚俗的趋同,尽管并不足以影响到客家整个民系的保全,但对客家文化特征会产生较大的弱化作用。本着文化的求同存异与文化的多样化理念,有必要适当强化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客家群体对自身婚姻传统习俗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普庵教的信仰本质是对佛教高僧普庵古佛的崇信,它的特色表现为融禅、密、道、巫为一体。普庵教的传承以普庵教香花弟子坛堂为依托,它的存续以独特的民间宗教仪式为载体。现实中,普庵教的独特性在淡化,它的传承潜伏着危机。  相似文献   

5.
开头引入无声语言题,从服饰语言,态势语,;化妆三方面论述主持人的外在无声语言;从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实践素质三方面论述节目主持人内在的无声语言.而外在的无声语言与内在的无声语言就是主持人总的无声语言.其中通过举例子,引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仪式是一种象征,储存和积淀了大量的文化、传统的信息,并以其突出的实践性特征成为社会行为的一种因素和社会活动领域的一种积极力量。《西游记》以唐僧四众西天拜师取经结构全篇,以历经种种磨难的考验为中心,向人们展示了于其中隐含的文化内蕴:师父就是师父,隐喻着规训、规范、秩序、传统,看似软绵无力,却有着巨大无比的惯性权威;徒弟还是徒弟,无论其有多大本领都必须在规训、规范、秩序、传统的操纵下完成对"意义"和"精神"的追求。于是由佛祖如来导演的这一场拜师仪式实际上演绎为各民族乃至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过程,各民族乃至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不断地继承和创新中完成过去、来到现在并走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7.
大约从明朝嘉靖年间始,生活于闽、粤、赣地区被称作“棚民”的客家人开始向赣西北湘鄂赣山地丘陵地带迁徒。其迁徒原因或为生计所迫,或为避倭寇及乱战,或为当地乡绅招徕。“棚民”落根于赣西北,基于与当地土著乡绅经济与文化的冲突,酿成比较严重的土客矛盾,甚至于激起“棚民起义”。“棚民”为赣西北山地经济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的建设有多种途径,其中之一就是运用仪式去展现、塑造与创新学校文化.因此,关注仪式,关注其文化意义的塑造,这是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下课仪式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17日在常州市第三中学等学校联合校本教研活动中,笔者注意到执教教师在上课之初所说的"上课"二字和通常的有些不一样:教师言辞恳切、声音洪亮、面带亲切的微笑,给听课者带来一种为之一振、庄严肃穆和"执教者自信从容"的感觉.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此时的学生,表情端庄、目光聚集于教师.我们该如何构建契合学校教育哲学、富有个性色彩而且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校上、下课仪式,营造"学习场"氛围?  相似文献   

10.
《诗》、《书》二籍是儒家的要典,也是孔子授徒的重要读本,正确理解“《诗》《书》执礼”的意义,对我们全面把握孔子的言教思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对春秋贵族的葬礼和丧祭礼多有书及,尤其对落葬礼仪中的饰棺墓圹、出殡改葬、陪葬人殉、升(降)级葬,对葬后祭礼中的虞、卒哭、祔、祥、禪、禘等都有所涉及,这些记载不仅再现了春秋贵族崇隆威仪的葬礼和繁缛持久的丧祭礼程式,同时也折射出了隐于丧葬礼俗之后的当时人们的灵魂不死、等级、宗法、孝道等思想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2.
敦煌石窟壁画婚礼图中出现了多幅镜子图像。这些镜子是当地婚礼仪俗中常用之物,具有辟邪的功用,也被作为神圣之物,供新娘新郎在婚礼仪式中加以展拜。镜子还象征着夫妇同心,表达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3.
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体制下,学校的一些仪式逐步被纳入学校的制度和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程序之中,本来生动而有内涵的仪式在步入程序化的轨迹中渐渐失去教育的意义.同时,一些有价值的仪式却被淡出了学校的教育视野,学校仪式的德育价值走向衰微,学校德育因为失去科学有效的仪式支撑而更显无力,如何认识学校仪式与重建学校仪式的德育价值是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