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得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成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最后形成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技能,能够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将高职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优化提高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生既是体育教育的受教育者,又是学校体育质量的评判者,高年级学生历经了两年的大学体育学习,具有对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能力。通过对高年级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反馈调查,为改进体育教学、推进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彭恩嘉 《内江科技》2013,34(4):86-87
信息素养是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创新、塑造完美人格必备的基本素质,文章就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信息素养的涵义、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医专体育教育随着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素养,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并培养了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了体育教育的创新效果。但体育教育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创新趣味性和实效性不强。因此,本文中阐述了实施医专体育教育的教学策略,从而增强体育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体育教育更好地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础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体能的关键。良好的基础体育教育不仅仅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大脑供氧、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我国基础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体能素质,以更好的身体素质进入学习角色是我国基础体育教育的首要目的。现就我国基础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南宁市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终身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意义做了简要阐述。认为对职业学校学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终身教育又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终身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庞德芳 《科教文汇》2009,(18):197-197,274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南宁市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终身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意义做了简要阐述。认为对职业学校学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终身教育又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终身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体育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体育知识,更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锻炼学生身体机能。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育教学有效性,许多学者提倡将美学概念引入体育教学中,增强体育教学的审美特性,以更好的发挥体育教学的身心教育功能。体育教学和审美教育的融合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思路,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又有效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本文将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审美教育思想的渗透展开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新兴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下,终身教育成为了现实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终身教育成为了高中体育教育发展的潮流。在高中的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要具备终身体育意识思想成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本文就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出发,深入了解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内涵,探讨了影响高中学生形成终身教育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体育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只能单纯按照教师或者考试的要求实践,学生丧失了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以及学校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僵化,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创新对高中体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提出了以建设创新型高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型分类教育新模式、建设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建设创新型体育评价体系等实现高中体育教育创新的途径。体育教育创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创新要有明确的创新内容让学生去实践。建立学会选择是创新教育的基础素质中的要素之一、学会设计一个适宜难度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以及建立一个明确过程、分层有序的评价体系等具体的学生实践途径和方式。最后,高中体育教学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在观念和行为上都进行创新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在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培养方面,不能单纯的从职业素养上加以培训,在心理健康问题上也同样不容忽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依靠心理教育课就能解决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体育教学规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会使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发展。从体育教学入手,论述了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关注、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教育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谈运动处方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红 《科教文汇》2010,(6):135-135,146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引进运动处方理念,把运动处方贯彻于学校体育教育整个系统工程中,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根本上完成"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体育教育任务,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谈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方法.本文从转变观惫,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兴趣、终身体育的思想及当前阻碍体育教学中诸因素的成因等进行了剖析与探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陶明芬 《今日科苑》2009,(16):211-21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质,使期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体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任。  相似文献   

15.
中职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还要使所有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体育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锻炼等方面的优势极为明显。文章结合中职体育的特点,简述了中职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琳  郭琼 《科教文汇》2008,(4):101-101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高等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对未来参与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以期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人们不仅重视知识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围绕心理健康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其中学校体育这个方式不仅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中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出发,借鉴美国体育教育形式,讨论体育教育对于心理健康的意义,从而提出对策启示,让体育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课的研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浅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是体育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全面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措施之一,升学考试体育不仅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围绕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体育教育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这一问题,就形成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能力的体育教学模式作了探讨,认为在体育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活动意识,又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