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谓人格,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也称为个性。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等。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巩固的。它表现出个别差异,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其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所谓人格建构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构建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如知识、智力、情感、个性、审美、创造意识等人格结构因素,其目的着眼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努力达到…  相似文献   

2.
人格,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也称个性。它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兴趣爱好等等,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一般说来,如果个体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他就具有正常的人格,而有少数人,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指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决定着人的幸福指数和人生的价值观念。个性的形成与环境、教育、社会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主要是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人文素养,注重个性发展,尤为重要。一、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可谓众多,教师不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一个模式,具有相同的个性。教师面向所有的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实践经验表明,在教学中,我们面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把人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叫作个性倾向性,把能力、气质、性格在每一个具体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5.
个性,就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心态、品格、气质和行为方式等,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的才华和魅力通常是由他的个性表现出来的。教师的个性是教师为适应本角色规范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心理和  相似文献   

6.
杨李浩 《课外阅读》2011,(8):223-223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个性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例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有某方面的特点上,而且也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  相似文献   

7.
雷悦 《北京教育研究》2004,(5):48-48,41
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贯穿在一个人的整个行为中的具有倾向性的稳定心理特征。即是说,个人的性格既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某种情况下.总是表现出特定的生活感情和态度。所谓性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一个人在行为举止上都千篇一律的,而是指人的性格基本结构是不变的。性格的稳定性.也不是说它是不可改变的。性格特征是在人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又随着人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过程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这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归宿.也是当今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每个人的物质环境、社会实践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个性发展也是千差万别的。对于发展中的儿童来说,由于个性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必须针对儿童个性发展情况,因材施教。下面结合美术教学谈点浅见。 儿童在个性发展过程中,他们的个性在绘画中也表现出来。性格越成熟,绘画的手法越相对稳定。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因材施教,他们的缺点会  相似文献   

10.
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这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归宿,也是当今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个性心理特征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一个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别和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基本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总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过程中,那些比较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差别或特点就成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听讲时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很认真,甚至回答的每句话都细心地思考过,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人格,在心理学上又称为个性,是指个体在一般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特点。而心态,则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发展儿童的个性不仅是教育发展的手段和条件 ,也是教育发展本身的目的。素质教育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从人的差异出发 ,通过教育过程 ,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 ,从本质上看 ,素质教育就是发展个性的教育。那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发展儿童个性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呢 ?1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激发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强化、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这是由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训练为…  相似文献   

14.
经历了几年的职业英语教学生涯,从开始摸索、尝试、失败,再摸索、再尝试,从心理学得到启发,终于找到了一套适应职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把人在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叫做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是在每一个具体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在心理学上叫做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在某一个人身上独特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格,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也称为个性。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等。  相似文献   

16.
赵静 《教书育人》2006,(2):54-55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每一个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独特性。与一般事物不同,人的个性具有可塑性,人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漠视它、掩盖它、抹杀它;而应该是承认它、尊重它、张扬它。教学个性化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和表现,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教学习惯、方式、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教学个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每一个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独特性。与一般事物不同,人的个性具有可塑性,人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漠视它、掩盖它、抹杀它;而应该是承认它、尊重它、张扬它。教学个性化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和表现,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教学习惯、方式、方法和技巧。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成熟的教师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具备属于自己的教学个…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当今社会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因此,独特的、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方面,与心理过程有密切关系。个性是在心理过程进行和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在心理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点,就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把这些特征概括为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当今社会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因此,独特的、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