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格改革是当前经济理论界的热门论题,争论的焦点是改革的环境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价格改革必然导致社会的剧烈震动,如果没有财政、物资供应的宽松环境,势必给价格改革造成极大困难,出现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当前的经济改革重点,只能是以完善承包为中心,扩大地方、部门、企业的决策权力,尽可能消除旧体制的影响,逐步实现经济体制的转轨换型。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实际上是主张绕开价格改革这个难点,尽可能避免因价格改革给社会带来的震动而最终导致整个经济改革的失败。与此相反,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的经济模式中,市场是国民经济有效运行的枢纽,没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允许商品的相对价格(比价)不合理和一物多价现象的存在,必然使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市场参数无法依据,可能加剧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因此,当前经济改革必须以价格改革为中心,尽快实现双轨制向新体制的转轨。关于环境问题,他们认为,不宽松的原因是企业经济效益低下造成的。而这又主要是由于价格不合理。使竞争难于充分展开造成的。不理顺价格,宽松环境不过是一种妄想。所以根据我国的情况,价格改革不可能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物价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常识》指出:“价格改革是发展市场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理顺价格关系,必须要求让价格成为真实、准确反映供求关...  相似文献   

3.
当前,物价上涨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烈话题。的确,近几年物价上涨幅度大,超过了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正常的价格改革,价格调整和放开,与非正常的轮番涨价,乱涨价,变象涨价等混杂在一块,形成了一股物价上涨的“洪峰”,使群众对物价上涨趋势难以忍受,对价格改革产生了逆反心理,把经济改革等同于价格改革,把价格改革等同于物价上涨,错把物价上涨当做改革、开放、搞活的结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带来了阻力。尽管物价上涨不是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流问题、全局问题,但由于它敏感度高,牵动面  相似文献   

4.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理顺价格关系,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这不仅阐明了价格改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再次重申了价格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提出了价格改革的任务,指明了价格改革的方向。本文仅就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首先,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是自觉依据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价格改革主要是围绕着理顺价格关系、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改革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的。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价格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定价产品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价格结构明显变化,各行业盈利水平差距缩小。但由于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迅速,破坏了经济生活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投机倒把和企业乱涨价成风,使价格复归,出现新的结构扭曲。因此,如何进一步理顺价格结构和加强对物价的有效管理,仍是深化价格改革的关键所在。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做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价值规律和市场对生产与流通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变动来实现的.因此,“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略就价格体系改革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价格改革,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已整整十年。十年的价格改革,确实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主要表现是价格开始进入了市场体系,并通过现实的商品交换促进价格的形成。与改革前的计划价格比较,在交换关系中形成的商品价格,更符合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富有弹性。概言之,更象商品价格。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对价格改革的抗距心理,使得我国价格改革举步维艰,陷于困境。经济工作的重点不得不转入经济环境的治理和经济秩序的整顿,价格改革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因此,认真反思我国十年价格改革的经验教训,探求价格改革出路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九年了,差不多同步进行的价格改革也已进行了八年.由于改革是对人民群众长期生活于其中的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转换,因而就有一个人民群众对体制转换过程及新体制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尤其是价格改革,与群众的消费水平直接有关,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我国人民由于三十多年传统经济生活的培养而形成对物价水平稳定的特殊偏好,总认为物  相似文献   

9.
<正> 价格改革以其进展的艰难性、利益的广泛性、社会的敏感性和前途的风险性,而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热点”问题之一。九年来的价格改革虽费尽心机,而结果却不如人意:一是物价持续上涨不止,二是比价在远离均衡点上复归,对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对策的研究已引起经济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对“比价复归”则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目前为止,尚未见到专文论述。而忽视对“比价复归”原因的研究,在下阶段的价格改革就有可能重蹈覆辙,陷入“价格结构调整——比价复归——价格结构再调整”的不良循环。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比价复归”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经济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价格,是市场调节最深刻,最有效的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经济改革日趋深入的今天,价格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马克思的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或价值的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必然要借助其外在的价格形式,并通过价格的波动来实现。因此,要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合理的价格体系,就必须认真研究价格在市场上的波动类型,科学把握引起市场价格波动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十四年价格改革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是以高度集中的国家定价为主要形式的集权体制。这种体制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群众生活和社会安定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过度集中,使价格信号失真,导致“鞭打快牛”,资源配置劣化,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从此价格改革走上了历史舞台。十四年来,价格改革因不同时期所采用的方式与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本文系统回顾了十几年来价格改革的历程,从我国价格改革的理论准备,到对80年代价格改革的反思,指出了我国价格改革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价格改革的新思路,即以建立市场价格机制为目标,调整价格结构,完善价格调控体系,加快价格体制转换的步伐,搞好配套改革,为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价格改革起自七十年代末,是一系列改革中起步较早的一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无不受价格的制约,合理的价格体系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剂,且价格改革本身又有很大难度,所以它又倍受重视,成为一系列改革中的“重点工程”。国家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打破了计划价格传统观念,对现行价格不断进行调整并适当参与市场机制,给价格体制在经济运行中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几年来,价格改革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循的条件下,边探索、边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  相似文献   

14.
价格改革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环节。我国原有的价格体系是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的产物。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比价关系极不合理,特别是农副产品与原材料价格偏低。这种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的价格体系不符合商品经济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它的弊端日益暴露和明显了,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已起不到促进作用,非改不可。而价格改革又是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揭示商品经济中供求与价格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的启示。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有计划的商品生产中供给与需求的理论规定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应确立反映不同经济活动关系的三对供求范畴,即计划预期的供给和需求、有效供给和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指出了供求关系的实质是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即实现问题。第二部分考察了供求与价值、价格的内在联系。根据劳动价值论的深入分析,价值规律要求的价值决定应该修改表述为:符合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而是否根据社会必要的劳动量合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是决定供求平衡关系的深层原因。因此,供求的变化实际上通过社会必要的劳动量的变动影响着价值变动,进而才影响着价格变动。那种认为供求与价值无关只影响价格变动的观点应该改变。第三部分从供求与价格的内在联系引出了对继续推进价格改革思路。文章认为,重新认识供求与价格的内在联系,在推进价格改革时应确立生产观点和经济效益原则、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原则、动态发展的辩证法原则。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点要求和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价格改革的综合性与复杂性,继续推进价格改革应采取“治、调、放、靠、引”相结合的一揽子计划。单纯选择或调或放、或冻的思路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长期以来该行业一直都是国家垄断行业。但是电力行业垄断在带来规模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企业效率低下,财务亏损等负面影响。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电力改革,尤其是对于销售电价制定的改革。以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理论为基础,从近期销售电价变动原因入手,分析了单一加成成本定价和补贴价格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在销售电价制定的改革中应该完善和深化价格歧视理论的应用,并且充分考虑销售电价制定体系中的多种市场因素,以期为完善电力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价格体系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各项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计划体制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它们的成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体系的改革.其中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价格体制理论是价格改革理论的重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价格体制理论的核心。理论界对这个“重点”和“核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原有集中管理的计划价格体制和宏观自由放任的市场价格体制及现行的混合价格体制割裂了计划和市场的内在统一,不适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需要,不能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我国价格双轨制正式确立并实施以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成为学术界有争议的一个热门话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双轨制价格的产生有没有客观必然性,怎样评价双轨制价格的利弊得失,价格双轨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等问题上。笔者拟就上述问题发表一些见解。一、价格双轨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价格改革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放开小商品价格开始到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的确立,历经20年的风风雨雨。这其间体现着由农村到城市,由沿海到内陆逐步推进的开放搞活的经济改革轨迹,由“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入的经济改革进程,价格改革先后走过了由“调放结合、以调为主”到“调放结合、以放为主”再到绝大多数商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的几个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