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叙写“我”的经历,描画“我”的个性,抒发“我”的议论,倾诉“我”的感情,这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在写作中不可回避的。可以这么说,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内容,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永恒重点。近年来,各地中考明显加强了叙写“自我”的比重。按理说,面对每个人都最为熟悉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叙写“我”的经历,描画“我”的个性,抒发“我”的议论,倾诉“我”的感情,这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在写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可以这么说,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内容,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永恒重点。近年来,各地中考明显加强了叙写“自我”的比重。按理说,面对每个人都最为熟悉的“自我”,写来应该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但许多同学总是固守陈旧的思维模式,不善于挖掘具有鲜明性格和丰富生活的“我”所拥有的丰富矿藏,结果笔下的“我”仍是呆板、单调、毫无光彩的人物。其实,恰当地运用一些方法,可以使我们笔下的人物———“我”变得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叙写“我”的经历,描画“我”的个性,阐发“我”的议论,倾诉“我”的情感,这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在写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可以这么说,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内容,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明显加强了叙写“自我”的比重。按理说,  相似文献   

4.
叙写“我”的经历 ,描画“我”的个性 ,抒发“我”的议论 ,倾诉“我”的感情 ,这是每个中学生在写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可以这么说 ,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内容 ,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永恒重点。近年来 ,各地中考明显加强了叙写“自我”的比重。按理说 ,面对每个人都最为熟悉的“自我” ,应该写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许多同学笔下的“我”仍是呆板、单调、毫无光彩的人物。笔者认为 ,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恰当运用一些方法 ,可以使同学们笔下的人物“我”变得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一、突出个性写自我不少同学一动笔写“我” ,就是以…  相似文献   

5.
书本的恩惠     
罗小平  胡名 《学子》2004,(8):47-47
作者是益阳市二中学生。文章以时间为线,从童年时对童话的喜欢,小学时对诗词的感悟,写到进入中学后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作者由“读”、“背”到“思”的成长过程,脉络十分清晰。叙写自己读书经历时,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诗词歌赋自然引用,充分展现小作者丰富的知识与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力。  相似文献   

6.
本期专栏我们邀请的嘉宾是“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省级决赛评委,高中评委组组长,教授级特级教师王栋生。人为什么要写作?在王老师看来,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对中学生而言,参加作文大赛,不仅可以一显身手,更能从中寻找到写作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与王老师一起,分享写作带来的乐趣与满足。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的写作似乎已经成为当前中学生语文教学中亟需解决的,也是学生必须重视的头等大事。本文试着从一次以“寻找”为话题的考场话题作文中,就低分的几种类型寻找一些头绪。这个话题应当着重对“自我”心灵或灵魂的审视、拷问;应当着重对“自我”的价值观的体现和反映。总之,学生反映的应该是很“自我”的,很“主观”的东西。但是在考生作文中却反映出不少的问题。一、东拼西凑型该类型的写作模式大多都是先讲述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如《寻找亲情》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亲情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作文难,难作文”。说实话,“谈写作色变”几乎成了大多数中学生的通病,作文教学也是教师们教学之中很棘手的一个课题。新的教育技术理论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给作文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并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适应时代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写作与自我     
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是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但是,写作又是一个唤醒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写作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学生,其自我评价(SA)、自我体验(SE)、自我控制(SC)均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被分裂的主体也会有所区别。让学生“给自己画一幅像”,首先应该画好由自我意识决定的“主体我”。因为由“主体我”的思想、认识、观察、判断来决定的“客体我”往往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去年十二月,《中国教育报》和《中学生》杂志联合举办“我的老师”、“我的学生”征文。我利用“中学生写作研究会”,和写作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参加这次征文活动。结果,得到不少收获。我和一位同学的习作被采用了,分别发在七月二十日的《中国教育报》和六月号的《中学生》上,对大家是一次不小的鼓舞。  相似文献   

12.
姜有荣 《广东教育》2008,(11):12-12
[写作指导] 文题中的“滋味”本义是“味道”,喻义是“某种感受”。为此,本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二是多法生感。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过程之中,“生发”于无痕。三是用足描写。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上。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性批改,能促使学生相信自我、赏识自我、挖掘自我、超越自我,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与信念,将“要我写”的尴尬局面扭转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里 ,写作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之一。一个中学生 ,练好写作基本功 ,至关重要。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文章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因此 ,讲写作 ,不能只着眼于文字表达能力 ,要强调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近几年 ,我常和中学生谈“六有”———心中有爱、肩头有担、腹中有墨、胸中有识、目中有人、手上有气。这不是我的发明 ,而是平日和朋友们交谈中形成的共识。心中有爱。热爱祖国 ,热爱生活 ,热爱人民 ,真诚地和人民“同甘苦 ,齐爱憎”。年轻人朝气蓬勃 ,风华正茂 ,要满腔激情投身到生活中去 ,怀着爱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一种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中学生的杨洋,偶尔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男女生之间的故事,我觉得这无可指责。下面我略举“三要”,以解杨洋目前之惑。一、写作无“雷区”,但格调要高。中学生尽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但对世间的人和事总有其粗浅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男女生之间的故事不应该成为中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怕作文的多,拿起笔来,不知写啥。其实,面对五彩缤纷的生活,每位中学生都是写作的天才。作文指导专家、《作文成功之路》杂志总编王浴海先生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雨打窗棂,八面来风,一叶,一瓣……一思忖,一闪念,都可入诗入画入文,关键在于有无自我的心意在里头,有无自我的个性在上面,有无自我活生生的思想在深层。”“自我的心意”、“自我的个性”、“自我活生生的思想,这是使生活活起来,使立意深起来,使文章能够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心灵感受”的“活的灵魂”。达到如此高妙的境界,诀窍是什么?多年来,我以《作文成功之路》为写作…  相似文献   

17.
宰羊     
“真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话题,“真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中学生最容易动笔的便是亲情,尤其是母子情。笔者所作的下水作文就是一篇有关母子情的文章。本文没有通过对母子俩直接发生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发真情,诚然,并不是说这样写不行,但这样写总显得落了俗套;笔者选择了与“母亲”和“我”关联都不怎么明显的羊作为切入点,希望能给中学生习作者一点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加娟 《语文天地》2012,(12):57-59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似文献   

19.
莫琴艳 《成才之路》2011,(26):41-41
摘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提到作文,学生总是叫苦连天。那如何来“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呢?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引导学生积蓄素材,变“无话说”为“有话说”。要鼓励学生勤于练笔,变“不会写”为“我能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技能和方法。这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也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症结,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0.
周刘波 《今日教育》2007,(5S):52-53
写作是教师职业的增长点。丢弃写作,我们就丢弃了一种职业的激情与希望。写作可以沉淀和锤炼思想、积累精华.它是质疑自己、挑战自己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唤醒自我价值的需要.教师的职业生涯一辈子都不应离开写作。一位老教师曾对我说:“学生可以容忍你很多缺点,但他绝不会容忍你作为教师却不学无术。”王蒙也说过:“自己丰富了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