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鸿门宴上项羽放走了刘邦,分析者大都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抉择的错误,是项羽由辉煌走向人生末路的转折点。而我却认为,项羽放走刘邦正是他智仁义勇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论史者多认为这是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认为这是妇人之仁。说项羽有"妇人之仁",原因有二:一是他没有认识到刘邦是与他争天下的强有力对手,这是他见识短;二是他对刘邦下不了狠心,这  相似文献   

3.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鸿门宴上因妇人之仁放走刘邦,以致"时不利兮骓不逝"而乌江自刎。古往今来,作为一个悲剧英雄,项羽引发了多少文人的一声浩叹。现摘录几首吟唱项羽的小诗,并略作赏析如次。  相似文献   

4.
拔枪焉能杀汉王─—《鸿门宴》教学管窥河南西华县奉母镇教育办公室刘广现关于《鸿门宴》一文的诸家教学资料中,都认为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是沽名钓誉,优柔寡断,当杀不杀,纵虎遗患,以致铸成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憾。笔者于查阅史料和学生的逆向思维之中,得出与众相左之...  相似文献   

5.
勿走极端     
某教师在分析《项羽本纪》中项羽的思想性格时,说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表现了项羽的“善良仁慈”,而刘邦却是“阴险狡诈”(顶羽为何偏偏对刘邦“仁慈”,而对被他活埋的几十万士卒却不“仁慈”?)以致有的学生在答卷中感情深沉地直呼“我们的项羽”(照此刘邦当然也可称为“我们的高祖”“我们的皇上”了)。有的教师在评介孔子时,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关于《鸿门宴》的教辅资料中,一般认为项羽在这场斗争中刚愎自用,不听亚父之劝,犯了妇人之仁,大意放走敌手,留下后患。而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当时背景,重新探讨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看法。比如学者张志坤在其文《鸿门宴楚汉得失之我见》中认为鸿门宴实际上是项羽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夺得关中,大获全胜。学者周骋在《刘项关系与〈鸿门宴〉结局识论》一文认为鸿门宴是因为当前的形势而导致项羽不得不安抚刘邦,就大局上,项杀刘毫无必要;就理智而言,项不杀刘,不为失策;就未来前景而言,项羽已有对策,不杀刘不能看作放虎归山。学者蔡伟更是高度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而在研读了这些论著与仔细研读了《史记》《汉书》中有关史料后,笔者觉得其实项羽之所以在鸿门宴时没杀刘邦,除了以上那些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两位枭雄间的深厚友情。  相似文献   

7.
于志新 《教师》2011,(32):126-127
在现有关于《鸿门宴》的教辅资料中,一般认为项羽在这场斗争中刚愎自用,不听亚父之劝,犯了妇人之仁,大意放走敌手,留下后患。而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当时背景,重新探讨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看法。比如学者张志坤在其文《鸿门宴楚汉得失之我见》中认为鸿门宴实际上是项羽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夺得关中,大获全胜。学者周骋在《刘项关系与(鸿门宴)结局识论》一文认为鸿门宴是因为当前的形势而导致项羽不得不安抚刘邦,就大局上,项杀刘毫无必要;就理智而言,项不杀刘,不为失策;就未来前景而言,项羽已有对策,不杀刘不能看作放虎归山。学者蔡伟更是高度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而在研读了这些论著与仔细研读了《史记》《汉书》中有关史料后,笔者觉得其实项羽之所以在鸿门宴时没杀刘邦。除了以上那些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两位枭雄间的深厚友情。  相似文献   

8.
《鸿门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对其中的传主项羽,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2000年3月第2版,第一册)和江苏版教参(2005年12月第2版,第三册)认为,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苏教版《〈史记选读〉教学参考书》(2008版)分析《项羽本纪》时认为,鸿门宴上的项羽"头脑区钝,优柔寡断,完全缺乏政治斗争手腕","范增对他那样忠心耿耿,他不听,项伯那样吃里扒外,他却言听计从.刘邦甜言蜜语的恭维奉承,樊哙义正词严的申斥,张良事后的巧妙反应,他都一一容得下,他完全被人家里应外合地争取、利用、愚弄了".教参的编写者对项羽在鸿门宴的表现持否定态度,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头脑区钝,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被人家争取、利用、愚弄,简直是个只知使用武力,头脑简单的鲁莽武夫.然而,笔者在反复阅读《史记》《汉书》等资料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想法.笔者以为项羽可能真的有"妇人之仁"、轻视刘邦等心理,但放走刘邦的根本原因却不是这些.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一文的诸多教学资料中,皆以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为沽名钓誉、优柔寡断、当杀不杀、纵虎遗患,以致铸成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恨。笔者备教该文,于查阅史料和学生的逆向思维之中,得出与众相左之论:鸿门宴上,项羽产也不该杀死刘邦。从当时的舆论看,人心向背对项羽大为不利。怀王曾与诸将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关中。项羽恃强违约,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是<史记>记载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多数人认为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是他的"为人不忍"和"妇人之仁"等性格因素造成的.王立群亦认为是"项羽的政治幼稚".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项羽的政治理念与追求是"霸业",刘邦表示臣服后,项羽也就将他纳入了自己的政治体制之中,与其他诸侯一样看待,从而在鸿门宴上放过了刘邦.刘邦选择了"帝业",因而极力消灭竞争对手项羽.  相似文献   

11.
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善遇"刘邦,根本原因在于鸿门宴前、鸿门宴中、鸿门宴后十四五个月内,项羽就没有认识到刘邦的威胁性,没有认识到刘邦会是他日后独霸天下的敌手.那种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之所以"善遇"刘邦,是因为项羽恭敬慈爱,是因为刘邦是武安侯、待定关中王的认识,项羽杀不了刘邦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关於项羽是否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有研究一下的必要。怀疑项羽是农民起义领袖的理由,大约有以下三点:(一)项羽出身於旧楚国的贵族,他参加起义的动机,只是站在旧贵族的立场,对於秦朝的报复,不能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二)项羽在章邯投降後,曾坑杀秦降卒二十万,进入关中後,又在咸阳烧杀虏掠,行为残暴,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三)秦朝灭亡後,项羽分封了十八王,自称西楚霸王,想恢復战国时代的割据局面,完全代表着反动的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及社会发展的趋势。这样,怎能称他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呢? 我认为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现在根据项羽的事迹,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敬请大家指教。一、项羽响应了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3.
刘方 《师道》2003,(8):47-48
一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相似文献   

14.
熊铁基同志《评项羽的功过是非》一文,对项羽作为一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估计,对于他失败的原因,做了颇有见地的分析。但其中关于项羽封王的论断,似乎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因此,提点看法,与熊铁基同志商榷。如何看待项羽的封王?这一直是评论项羽的关键性问题。熊铁基同志认为:项羽封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是在项羽军帐中喝酒,按常理刘邦作为客人,应当坐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东向”,可是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大多研究者认为,这座次是项羽安排的,表现了项羽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妄自尊大、骄横无礼、以势压人、藐视刘邦的傲慢自负心理。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鸟的认识动物课上老师问张琳 :“你认识笼子里的两只鸟吗 ?”“认识。”张琳回答。“那你能告诉我 ,哪只是布谷鸟 ,哪只是啄木鸟 ?”“我知道。很简单啦 ,一只是布谷鸟 ,它旁边那只则是啄木鸟。”少睡觉大学生 :“教授 ,在梦中我经常梦见自己已成为一位教授 ,为了让我的梦想变成现实 ,我该怎么办 ?”教授 :“少睡觉。”心太软语文课上 ,老师正在讲《鸿门宴》 ,见小B正戴着耳机听音乐 ,就走过去问他 :“项羽为何会放走刘邦 ?”小B慌忙站起来 ,可他还停留在任贤齐的世界里 ,于是脱口答道 :“因为项羽心太软。”吃人东东是个大懒虫 ,做作业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鸿门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很多人认为项羽应该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为今后的统一王朝奠定基础.但从项羽的称霸计划上分析发现,项羽在《鸿门宴》前后根本就没有杀死刘邦的想法,而是想保留承认刘邦的存在。究其原因,项羽之所以这样做是从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出发的。  相似文献   

18.
项羽是失败的英雄,关于他失败的原因,后人的观点莫衷一是。我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性格因素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许多读者认为项羽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这有一定的道理。鸿门宴可谓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峰会也正体现了项羽的弱点,这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项羽为什么没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呢?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性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项羽自刎于乌江,早已为史学界公认。最近有文,依《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项羽“身死东城”,《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汉书·高帝纪》记载:“灌婴追斩羽东城”为据,认定项羽被灌婴斩于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而不是自刎于乌江,被认为是新看法加以摘转,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故撰此短文,就教于诸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