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晨 《语文知识》2006,(8):29-29
“非常6+1”“幸运52”“梦想中国”“挑战主持人”等电视节目家喻户晓,已然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这中间,栏目标题别具一格的超语法现象功不可没。所谓超语法现象,是指不遵循传统的语法结构模式,通过一种完全陌生化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语义的语言现象。这种超语法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陈霞 《文学教育(上)》2009,(19):146-147
险些+VP是汉语里一个较为特殊的语法现象,与“差点”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语法现象。朱德熙先生对“差点”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且“险些”这一类语法现象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源头,并且“险些”在古代与现代的用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变换、语义特征、隐性语法关系三个角度分化“在+NP[L]+V+NP”句式。在这一分化中,除了“V”的语义特征不同是造成分化的原因外,“在+NP[L]”’、“V”、“NP”在句式里隐性语法关系的不同也是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语法学界对于“一起”一词的词性判定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全面分析了“一起”的分布情况。由于对副词“一起”的一般用法的看法分歧较少,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在+一起+动”这种格式中的有较大争议的“一起”的词性问题。本文承认“一起”是一个兼类词,具有名词和副词的语法功能,但又和以往的研究有所区别,认为“在+一起+动”中的“一起”也是副词。本文还对“一起”所属的副词具体小类有所分析。  相似文献   

5.
插图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历史教学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无论是“3+X”模式的高考,还是“3+x+1”模式的高考,试题的命题都涉及到中学历史教材插图的运用和渗透。在教学与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准确处理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并使学生熟练运用插图,以便更好地记忆、理解教材,并能在高考中百战不殆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迁化量词。这种迁化现象袁现在现代汉语中就是经常用在“V+个+VP”这种格式中。本文主要从“V+个+VP”的构成、语义等几方面作一简要分析,认识到“个”在表现“V+个+VP”结构的深层语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当人体从食物中摄取了Na^+、K^+等无机盐后,一部分被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则被排出。关于K^+排出的特点,高中《生物》(选修本)在“无机盐的平衡”中总结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而临床上往往将Na^+的排出特点归纳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如何理解这两种离子不同的排出特点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2009,(11):42-42
再探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格 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的后两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对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格,老师们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比喻+夸张;有的认为是对比+夸张。争议点是比喻,还是对比?  相似文献   

9.
结构与过程     
某日。笔者同教育部职成教司某领导在出访某职业学院途中.谈论起这样一个话题:“当前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试图用过程性方法解决结构性问题;用结构性方法解决过程性问题……”诚然.笔者当时的思考有即兴发挥的成分,但尽管如此,事后细细想来,笔者的观点还确实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许多现象中找到了进一步的注解和证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天门方言“V+起(哈)+趋向动词”结构中“起”和“哈”的不同语义、语用情况,并结合其他方言里的同类现象,探索“起”、“哈”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施俊亚 《广西教育》2013,(45):79-7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改变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教学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状况。然而,对于这一理念的解读,许多教师又出现了认识的偏差,把“改变过于强调”理解为在实践中的“忽视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使教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么,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如何开展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陈双玉 《阅读与鉴赏》2008,(11):61-61,56
昆明旅交会召开前,市内街头出现这样一条引人注目的标语——“您昆明了吗?”。对于这条标语,争议颇多。有专家认为其“是一个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病句,表达意思不明确。”而《春城晚报》就这句话在昆明街头作的一个随机采访却显示“大约5成以上市民表示能够理解”。据笔者调查的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含有“Too+形容词+不定式”结构的句子。例如:Thechildistooyoungtojointhearmy.这孩子年龄大小,不能参军。Itistoodangerous(forthechildren)toplayonthestreet.(孩子们)在街道上玩耍太危险。lamonlytoohappytomeetyouhere.我在这里见到你不胜高兴。Youaretooreadytocrltlclzeothers.你动不动就批评别人。从以上这些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每个句子中都有“Too+形容词+不定式”结构,但它们的含义却不尽相同。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Too+形容词+不定式”结构及其含义呢?下面我…  相似文献   

14.
“VP+?+NP”结构中,“?”位置具有双向语法功能,不管在“?”位置上出现介词形式还是动态动词形式都可能有动态和引介两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解数学课外题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a+b+c)^10,(x+y+2z+w)^8的展开式有多少项?对这类多项展开式的项数的确定问题,利用二项式定理及多项式乘法法则也可解决,但有时比较麻烦。在这里我们运用组合知识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程度副词+名词”这种语言结构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是不被承认的,但是这种现象依然不能阻挡地出现并且扩大化,对于这一现象,20世纪60年代起部分学者就对此给予关注,直到近20年学术界才有了从语法、语义、语用各个层面真正的较为全面的讨论,本文就此种结构存在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心理角度对“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怎样克服议论文写作的“高原”现象?——谈议论文的规范化、序列化训练●浙江绍兴鲁迅中学黄中海几乎大家公认,高中生的议论文大多停留在“三段论”式的套路上:开头指出论点+中间罗列事例+结尾重复论点。老师们作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于是大家慨叹:高中生的议论...  相似文献   

18.
汤景鑫 《现代语文》2009,(10):46-48
本文从配价语法、语义指向和语音特征等角度对“N1+V1V2+N2”句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能使其产生“致使”意义的制约条件,并分情况讨论了V1V2可能有的配价组合方式,得出了“N1+V1V2+N2”结构只有在V2是一价动词时才能够产生“致使”义。  相似文献   

19.
将三个苹果放进两个篮子里,该怎样放呢?你或许说,这不是太简单的事嘛。但无论你怎么放,总有其中的一个篮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就是有趣的数学现象——抽屉原理。我们可以把以上的现象概括为以下的“数学语言”(抽屉原理):抽屉原理1把多于n+1(n为自然数)个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或2个以上的物体。抽屉原理2(更为一般的)把多于m×n(m、n为自然数)个物体任意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放有m+1或m+1个以上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碰到或运用到“抽屉原理”。下面我们来…  相似文献   

20.
虚词“之”在常用句型“A谓之B”式中的词性和用法多有争议。笔者以为:在“A谓之B”式中,当A为“谓”的施事主语时,“之”为指示代词,并作“谓”的间接宾语;当A为“谓”的受事主语时,“之”“义复指”或“虚复指”A内容,其语法功能已经丧失,为一个衬音助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