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故著名语言学家高名凯先生在其《语言论》中写道:"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隐语是不可能存在的。他们所以这样主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隐语总是不好的东西,它是‘偷儿的语言’,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以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凡事无需偷偷摸摸地做。其实,正如我们所说的,‘隐语’这个术语的来源尽管是‘偷儿的语言’,它的现实含义却只是带有秘密性的社团方言。隐语之是否存在,要看‘秘密行事’是否必要,不是看有没有偷儿存在。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偷儿,也可以有隐语。"就现实社会而言,黑社会隐语行话与其它社会群体隐语行话的共存,均由其固有功能及文化构成之需所决定。可见,把隐语行话笼统泛称"黑话",实在是一种可笑的偏见和误解。  相似文献   

2.
正一时光倒转到20世纪初叶,那时的杭城曾有过这么一所学校,它建于科举时代浙江省城贡院废墟之上,虽然以学校之名它仅存在了不到二十年,但它却曾在近代浙江的大舞台上风云一时。它就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前身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说它风云一时,是因为凡研究浙江近代史和浙江近代教育史都回避不了这所学校。"木瓜之役""一师风潮"  相似文献   

3.
做好境外记者采访接待工作在对外宣传中具有特殊作用做好境外记者采访的接待工作,利用他们的传媒工具为我宣传,可以起到我们的对外宣传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这是因为:1、境外记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熟悉本国或本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本国或本地区各个阶层、各种人士的所思所想,例如关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曾经流传着一种议论,说我们的政治性图书在国外没有人看,果真如此吗? 下面发表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评,证明国外有人看,而且看得很认真。关于二战期间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有过大量的报道。Holocaust一词为那里的人们所熟悉,而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却知之甚少。尽管如此,《美中评论》还是以较大的篇幅发表一份严肃的评论,这一事实说明,有一部分读者的确是关心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金秋,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与江南美丽名城杭州之间展开了一场南北对话,专家学者共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之策,擦亮大运河这一千年历史瑰宝的"金名片"。2500多年前,中国人一石一土,开凿出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它连通南北,跨越黄河、长江、淮河以及海河与钱塘江五大水系。无论时间空间,不管生活在何处、来自何方,我们中的许多人、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许多城市,  相似文献   

6.
盛唐诗人群体中有不少诗人都担任过县尉一职,这种共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的心态与诗歌创作颇具影响。县尉职位、经历、交游等对这一群体的诗歌创作,尤其是东南之地的县尉诗人山水诗成就突出,彰显出明显的地域特点,而"神仙尉"称号的深入人心,也透出这一群体共通的心理内容。  相似文献   

7.
外站的老兵们 我们几个新兵的到来,着实地让老兵们兴奋了一大阵子。这里面有好几个让他们兴奋的原因。一是外站已经好久没有上来人了,看到有人上山来,连狗都兴奋,别说人了。二是因为我们的到来,老兵们能抽出身来回家过年了——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年轻的老婆团圆或者借机相对象了。三是他们自从1971年入伍当森警后,森警就没再招收过人,这些七一年兵在比他们更老的兵们面前,四五年来一直被当做新兵喊,多年的压抑感因为我们的到来,一下子变成了优越感。这几条因素合到一块你说能不让他们兴奋吗?  相似文献   

8.
寻找神性     
在一个古老的印度传说中,人类曾经都是神。由于人们滥用自己的神性,万神之王布拉马决定将神性从人们身上拿走,藏在他们找不到的地方。但到底藏在哪里成了问题,布拉马召集众神开会讨论。"我们把它埋在地底下。"众神说。布拉马回答道:"不行,人们会挖进地里把它找到。"众神又说:"我们把它沉到海底。"布拉马回答道:"那也不行,他们会想法潜入海底找到它。"然后众神又说:"我们把它拿到高山山顶藏起来。"但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上更是有割不断的渊源。两千多年来,日本一直仰慕和学习中国文化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可以说,中国为日本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养分。而近代以来,日本果断脱亚入欧并走上侵略扩张之路,给"文化之母"中国和中国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这种特殊的关系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文化上的相似带来的亲近之感与国家间的恩怨造成的心理阴影,像是一对无法分离的矛盾体,始终困扰着中国人看待日本的心态。随着两国政治上的起起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讨论“文化之间需要有墙吗”问题的时候,使我想到《庄子·山木篇》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一棵长得奇形怪状的树,由于它不能成材,因此樵夫没有把它砍掉,它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如果它成材,就会被砍掉,而不能保存。另有一只不会叫的鹅,因为它不会叫,而被杀了请庆子师徒吃,这只鹅没有能保存下来。也就是说,它如果会叫,就会不被杀来吃,而能保存下来。于是庆子的弟子问庄子:那棵树因为没有用,而保存下来;这只鹅因为不会叫(按:也指没有用),而被杀了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办呢?庄子回答说:我们最好处于才与不才之间,这样好保存自己。这个故事说明事物只有相对的意义,没有绝对的意义。在讨论文化问题上,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应有“墙”,还是应“无墙”。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中国哲学的规点看,“有墙”与“无墙”好象是矛盾的,但在中国哲学中“有墙”和“无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上看,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遇时,它往往呈现出一种“在有墙与无墙之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在当下才出现的,有一位学者曾说过,在中国古代,不管是盖房子还是穿衣吃饭,都体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目前,日常生活审美化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并当作一个研究课题被提出,是因为它同文艺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相似文献   

12.
长平 《文化博览》2007,(10):6-7
泰戈尔说,"我们误读了世界,反而说它欺骗了我们。"前不久有一家报纸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这句话,作为它的一组报道的点睛之笔。那组报道叫"中国人误读的  相似文献   

13.
于淼  雪石 《对外大传播》2006,(10):44-47
前不久刚剐落下帷幕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曲终人来散,仍有书香围绕之感。 不知哪位有心人,在世界各国制定的地图上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每一个国家在绘制地图时,都把本国放在地图的中心位置。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哪里有什么“中心”呢。 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吗?郡就要想办法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变化着的世界。 “翻阅新书.认识今天的俄罗”,这是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宾国俄罗斯打出的横幅广告。“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烛火”,这是俄罗斯新闻官在图书博览会开展仪式上的演讲。再看那些温馨的童话图书旁边悬挂的广告语“我们期待未来”,不由得生发一种莫名的感动——世界渴望交流与沟通。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一个国家发展的助推器。徜徉国际图书博览会,使人联想到这恰似一座座相互连接的桥梁,使得蓝色星球上交织的经纬线有了温度,也沟通着曾经生疏的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之所以选择水立方来举行这个晚宴,是因为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是习近平主席于2 014年11月11日在APEC第  相似文献   

15.
想象“人”的苍凉之美——新时期作家心态研究之二孟繁华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的文学被命名为“新时期文学”,这一时代/文学的关系,无庸置疑地表示了它对历史精神追随的自觉。这一认同里,“新时期”与“文学”被缝合在一起,这种喻示关系先在地规定了这一时期文学的精神气...  相似文献   

16.
商业化的时代,我们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也有它进步的意义.回想三十多年前那些大话、空话和假话,我们是真诚的相信,今天不相信了,包括商业化的时代,比如2008年开始不能讲股市,因为讲股市不能说真话,说真话就要挨骂,就是因为商业环境和商业利益形成的压力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以五行相生之序来解说自伏羲以来历史王朝更替的新五德终始说 ,是刘歆而非刘向的历史学说。刘歆的新五德终始说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杜撰 ,而是既有明确的政治动机 ,那就是要为西汉末年政权危机寻求出路 ;又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那就是这一学说的创立是与自邹衍以来人们古史观念的不断变化紧密相连的。刘歆的新五德终始说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思想 ,它第一次以五德终始言历史王朝的正闰 ,而将秦皇朝排除于历史王朝的统序之外 ,从而全面揭橥了中国史学史上的正闰之辨 ;它鼓吹“圣王有父”、“圣王同祖”说 ,宣扬了一种“报德”的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以老年之作赢得年青人的心,不仅是周先生一人,何方的著作被《北京青年报》连载、资中筠先生在书展上受到年青人的热捧,还有李锐、李新等回忆录都在年青人中拥有大量粉丝。这是因为他们的著作有思想魅力,以强烈现实的关怀精神感染人、吸引人;有思想的威力,以博古通今之识和自我反思,促人省醒,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1,(5):190-191
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肖鹰在2011年8月22日发表的《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的博文中指出,我们的文化生态还没有建立起一种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的环境.这就造成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敌对与恶性循环,对两种文化模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只有大众文化在一曲高歌,  相似文献   

20.
乐黛云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中撰文指出:中国人长久以来,强盛时以“大国心态”傲视他族文化;贫弱时,或自卑投降或演变成阿Q的“精神胜利法”。因此,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自觉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因为文化自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先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认识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和种子。但是,一种文化只有种子还不行,它还需要发展,需要开花结果。传统失去了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