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环 《学周刊C版》2013,(14):110-111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中教材中精选的古诗文可以堪称"文学文化经典",它们是经过了大浪淘沙留存下来文质兼美的篇章,然而由于时空的隔阻、古今语言的流变,使得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目前只能在古诗文这扇大门外,透过一道缝隙向里张望,因而也就无法真正领略古诗文五彩斑斓的世界。可见,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正是诱发学生品读古诗文兴趣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职前教师教育阶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是未来教师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将影响其个人的终身专业发展.为此,职前教师教育应从思想观念和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途径两个方面加强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读诗与读人     
<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切诗歌的创作都有其缘由,一切诗作的内涵都与作者的思想倾向、品行性格、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诗如其人,诗、人合一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任何一个诗作都会打上诗人个人的烙印。我们阅读诗词就不能不先读诗人,读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生活经历、家庭影响,读诗人的思想倾向、人格秉性、为人之道,还要读诗人的创作缘由以及诗歌风格,更要读诗人种种的创作因素与其具体诗作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一项五年级小学生在自然听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个案研究。研究围绕词汇量、兴趣、听读次数等影响因素和词汇附带习得的交互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词性知识习得率为49%,词义习得率为30%。自然听读避免了生硬阅读带来的枯燥感,激发学习者的语言兴趣,增加二语的可理解性输入,促进词汇知识的部分习得,并且当听读加以注意、运用和理解需要等因素时,就有可能促使二语词汇知识完全习得。这一发现反映了二语词汇习得的渐进过程本质,对二语初级学习者的二语词汇学习和二语教学均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与经典对揍.尽现立意之高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时”、“事”是文学经典的取向原则。即聚焦社会、观照时代精神。因此关注经典与作文备考的链接.能引导学生超越学校藩篱。大胆聚焦社会.深入人间正道.使习作洋溢浓郁的时代气息.渗透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显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悲天悯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读,要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有实效地读,还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读。让我们的孩子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能够习得祖国的语言文字,采撷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攒千年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7.
读为主线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读要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有实效地读,还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读.让我们的孩子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能够习得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攒千年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8.
徐正安 《教师》2020,(9):19-20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利用阅读素材进行写作,将"读"与"写"充分结合,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这有利于学生将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素材、知识以及技能充分运用到写作之中。文章重点以中华经典文学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胡助金 《江西教育》2009,(12):25-26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读不仅要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还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习得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攒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10.
赖荣明 《小学语文》2010,(11):41-43
【设计理念与思路】 《美丽的小兴安岭》语言美、意境美、层次清,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意境”之美,本着“以生为本”“以读为主”的原则,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读,读出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文章内容的意境美。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是眼、口、耳、脑综合并用的活动。只有读到实处眼前才会形成图画,才会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明确读的目的“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释出疑点,并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启开阅读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受益终身。“读”不是个独立的成分,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体,以读为纽带,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以读为契机。把握课文的知识内在联系,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相似文献   

12.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读不仅要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还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习得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攒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13.
张萌 《考试周刊》2009,(5):44-45
词汇附带习得是在语言学习活动中读、听的附带产物,学习者会在读或听的活动中习得一些词汇知识。而频率和语境在不同方面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利用这种互补有利于促进语言习得的进程,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阅读可以增加见识,净化心灵,读经典更能让人们受益终身。让高中生爱上阅读经典可以先从激发其阅读兴趣入手,然后用学生喜欢的阅读方法进一步引导。从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引导,不必功利心太强,也不必去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我们只需让他们爱上经典阅读,在师生共读中静待花开。  相似文献   

15.
常常觉得,天下文章可分“读的”和“写的”两种。何谓“读的”文章?就是名作、巨著、经典。读这样的文章,是与高贵的灵魂对话,与伟大的思想碰撞,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滋养。但经典的高贵与伟大,如同大山般横亘在面前,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读懂已属不容易,更遑论其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高级阶段学习者书面语言错误的分析,试图说明(1)大部分问题句子并非母语干扰的结果; (2)避免语法错误不等于二语习得富有成效。文章强调,要真正习得一门外语,必须习得其语言形式所依赖的语境知识,必须经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增强语感,变被动知识为主动知识,最终做到对语境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提倡和大力推广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在余江全区各校推崇与强调大量阅读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期待以经典文化的滋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涂上亮丽的底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浅谈课题组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所做的探索:为什么读?——冻雷惊笋;读什么?——碧玉妆成;怎么读?——陌上花开。  相似文献   

18.
大凡好的文章,都具有音乐美,都有其内在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教学时需要放声地读,投入地读,动情地读,精美地诵读,即"美读",才能尽享美文的情感美、音韵美。故此,"美读"应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不应是语文课堂的点缀。"要深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叙事抒情的文章,还要美读,激昂处还他以激昂,委婉处还他以委婉,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出  相似文献   

19.
为何要进行时评作文教学中国古代文人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这一传统的经典表述。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与评价中,这一传统仍值得教育者重视并将其发扬光大。施教者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独立思考,勤奋练笔;学生在评价考试中也应有关注现实,忧国忧民,解决现实问题的精神。这种传统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考查中的体现就是大量的时事作文试题的涌现。以黑龙江省为例,2006年"读书与网络阅读"、2007年"丛飞将爱心传递"、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8,(8)
为了开阔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和扩大知识范围,读课内文本或课外经典美文时,可对所读文章加以扩展。扩展阅读,是指以某篇作品、某本书为阅读基础点、起点,向有关方面扩展开来的阅读方法。阅读对学生参悟复杂人生、培养敏锐语感、审视芸芸众生,陶冶高尚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