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然而,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却不够重视,很少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都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朗读的目标不明确课堂上,老师在教学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朗读应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它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及情感修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朗读的意识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小学语文阅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小学生发展语感,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朗读教学.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我在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中得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述要求,对朗读的重要地位和功能都给予了着重强调,可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0.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促使学生把全部心智投入其中,可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情感因素,引导通过语言情境的想象和感受、语言能力形成的同时,得到境的感受、情的诱发、理的启迪.为提高朗读效果,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声语言的"表现技巧"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学生"自读感悟"的一种辅助手段.朗读训练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真情感参与,尽量地将语言表达的技巧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揣摩.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巾培养语感,在读巾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学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以下就该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黄红梅 《广西教育》2013,(45):76-7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理解,也是发现,更是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法。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坚持以读为本,为学生搭建多种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把书读懂、读透,并在朗读实践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从而运用语言,让朗读带领学生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低年级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  相似文献   

16.
"教学千法读为本",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吟咏、朗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语言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杨招娣 《吉林教育》2008,(16):48-49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是教学的主体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呢?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这就要求语文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19.
"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亦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20.
正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它具有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表达能力等作用,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朗读并不是在盲目的、毫无意义的反复中"轮番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