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自身的问题,它还反映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美国一位从事特殊学生教育工作的教师说:"孩子,不是你不能学好,而是我还没有找到教好你的方法."如果用心探究问题学生难以转化的原因,你会发现总有一个深层次的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因此,在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的爱心,还需要我们针对这一深层次因素,科学地、艺术地选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薛浩 《江苏高教》2005,(3):90-92
高校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他们或表现为学业不佳,或表现为行为偏激,或表现为心理亚健康,或表现为生理缺陷,或表现为情绪失控。“问题学生”形成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育体制因素。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学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学生"爱的行为"教育模式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前高职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习惯上存在不少问题,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应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立"爱的行为"教育模式,明确"爱的行为"教育模式的内涵,将它运用到整个教育过程,并调动一切教育因素,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引导学生滋生对人和事物的一种爱,在爱中得到自我教化,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留守家乡的孩子和父母亡故、家庭离异的中小学生一起被称为"空巢"家庭学生.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形单影孤,他们在思想、行为、心理上多有偏差,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难点. 一、"空巢"家庭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和行的脱节 目前"空巢"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知和行的脱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回炉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回炉"的原因与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兴趣以及工作需要有关.这一问题反映了我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包括如何面对就业的问题、如何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如何有效引导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从教育的管理、办学的层级、教学评估标准的设计等方面全方位的对高职教育加以变革.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可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转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等方面去体现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因素,不可缺失学生立场。但是,一味地顺从学生意愿,看学生"脸色"行事,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需从自由、民主、需要、测评和尊重等方面,进行理性的思考,寻求一条适合学生成长的优化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百度百科将问题学生界定为: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不良因素及自身有待改进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首要表现在品德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我对"问题学生"的界定简单而直接:特指用常规  相似文献   

9.
"积极教育",是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情绪、方法和技术去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像德国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所说的那样,积极地唤起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育的准备阶段,教师的积极性表现在创建好的环境和研究教学方面;在教育的行动阶段,积极性表现在指导和引领,以及参与和关注方面.在高三阶段学习任务重、教学要求高、学生压力大的背景下,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更需要高效与积极的教育.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教学案例片段来解析"积极教育"的实施与感悟.  相似文献   

10.
王乐  张乐 《教育研究》2021,42(11):107-118
一直以来,乡村存在一种"逃离"自己生长土地的倾向.大学作为人力资源的"配置中心"源源不断地将乡村学生输送到城市.为了追问"上大学"背后的"离土"动机如何通过教育变为现实,分别选择"出走前"、"出走中"和"出走后"三组教育群像进行"画图",基于"行为原因——影响因素——结果反思"的逻辑,深描"上大学"在教育时间线上如何影响乡村学生的"离土"选择.研究发现,乡村学生在教育的鼓励和"不支持"下,通过务实规划和环境提示做出"离土"选择,同时表现出欣然接受和情感淡薄的态度.总之,教育通过认知、发展和情感三个方面将乡村学生推向城市,而其也可借助"实地化"、"专业化"和"伦理化"在系统内部对"离土"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教育性调适.  相似文献   

11.
"问题学生"虽成了教育活动中的习惯词汇,但当一些学生做出了与社会规范不相符的行为时,也只能说明其行为本身存在问题,绝对不意味着他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这一标签的出现不仅仅是对这些学生行为上的误解,更是对其内心的误解,由于此种误解,"问题学生"所显示的消极意义就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了。消极意义从情感上出发会引发学生的焦虑,更是对学生维持自我的一种打击。因此,"问题学生"的消极意义被合理地转化,还需要教育者从弱化标签意识、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帮助学生体验自我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问题学生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首要表现在品德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经常具有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对教学秩序的破坏极大,常被视之为"害群之马",使教师深感头痛,又无法回避。因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发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那么,如何教育问题学生,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摸索出一些门路,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与做法。1.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教育中的规范要求非常重要.在传统教育中,对学生而言,提倡严格约束、榜样示范的多,注重换位思考、顺势诱导的少;对教师而言,提倡勤奋耐劳、呕心沥血的多,追求轻负高效、超然物外的少.其实,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追求"清闲"等"另类"的教育行为,会发现其中也蕴含着教育的智慧和精彩,处理得当,更能收获教育的成功和喜悦.  相似文献   

16.
职校生"问题行为"的分析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影响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以及存在心理困扰方面的不正常行为。职校生中的“问题行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存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了解和认识职校生的“问题行为”,帮助他们积极转化,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能够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这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值得高度重视的教育问题。一、职校生“问题行为”的表现职校生的“问题行为”一般分为四种类型。1.过失型。特点是认识能力不足,其“问题行为”多是违反纪律、骂人、打架、说谎…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学生的种种问题行为所采取的"绿色惩罚",首先需要教师自身有良好的心理机制,建立起稳定的心理基础.教师的某种心理状态一定是在和学生及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教师必须建立稳定、积极、热爱学生的心理机制,随时随地注意学习,注意积累经验,运用教育机智,来适应变化多端的学生行为变化.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平等精神对待学生,化解矛盾春风化雨,不着痕迹;情感交流畅通无阻,双向流动,使对学生的教育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断化解各方面的社会矛盾,而学业失败正是存在于教育系统之中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之一.现在,学业失败已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并有着日益扩大化的趋势.当前最为急迫的任务就是减少和挽救"被扩大的学业失败者",因为隐含在他们身上的心理矛盾更为突出,为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作为教育系统首先责无旁贷,另外还需要家庭、社会和教育系统共同努力,其中政府行为尤其国家政策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学生的种种问题行为所采取的"绿色惩罚",首先需要教师自身有良好的心理 机制,建立起稳定的心理基础。教师的某种心理状态一定是在和学生及教育环境的相互作 用下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教师必须建立稳定、积极、热爱学生的心理机制,随时随地注 意学习,注意积累经验,运用教育机智,来适应变化多端的学生行为变化。其次,要树立 正确的教育观,以平等精神对待学生,化解矛盾春风化雨,不着痕迹;情感交流畅通无 阻,双向流动,使对学生的教育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生本理念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要求教师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获得文化、道德、思想、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此背景下,"育人"成了教学工作的重点,需要教育者将自己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转化班内的"问题学生"。本文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探究了转化小学课堂行为不良"问题学生"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