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也在我们身边。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平时对“比”的具体接触比较少,  相似文献   

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从面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养成,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应重视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以知识的魅力感染学生的心,使他们受到激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指出 ,系统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是必不可少的。解决 ,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的事 ,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认识老问题 ,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并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发展。可见学生能否提出问题 ,是否具有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它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 ,究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 :①无疑可问。传统的应试教育是结论性教学 ,教师讲 ,学生听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动学生思维 ,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 ,由于教师传授的往往是无可置疑的知识 ,没有暂无定论…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着眼点,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7.
8.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历一个由不会提问到会提问的过程。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愉悦氛围,让学生大胆提问 学生不敢提问题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学生担心:我提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同学会讥笑吗?我提的问题如果不是今天新课的要点,老师会批评吗?因此,要克服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老师…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的生物课堂上却出现学生只会被动应答而不能主动生疑的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摆在我们的面前。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得到改善,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韩雪珍 《政治课教学》2002,(6):23-24,3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推动着人们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潜能。为此,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交流,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改变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但传统的课堂提问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不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柏权 《甘肃教育》2013,(19):79-79
问题意识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结构的优化,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以来,沿着知识与技能目标展开的课堂教学,重点着眼于知识技能、解题技巧的提高和对结论的理解、记忆,忽略了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隐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主要有: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5.
蒋文献 《山东教育》2000,(34):40-4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但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是消极的听客,是老师提问的“应声虫”,他们只是简单地直接地获取知识,很少有问题意识,很少有发现知识的过程和自由探索的实践。教师没有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势必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设问题怀境 ,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静  周保全 《现代语文》2006,(11):55-56
传统式教育是~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我们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则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核心,也是连接研究性学习各个要素的纽带。那么,在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下是笔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
江宝知 《师道》2007,(10):36-37
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人说,最大的不同是,外国教育是教人怀疑,学生因而思维活跃,问题多多;中国教育注重灌输和记忆,因而学生问题少,赖动脑。而且越到高年级,课堂上学生疑问越少,气氛越沉闷。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没有有意识地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