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戏》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写了三次看社戏的过程,而第三次赵庄看戏则是小说的重点。通过与前两次看戏的对比,我们看到平桥村这个虽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却有着醇厚的乡情,真真的友情,浓浓的山水情,厚厚的母子情。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社戏》,无论从篇幅还是从语言讲,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都是较难的。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大纲要求),理解小说的中心,领会作者的感情,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讲授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能成为名篇是不是名人效应呢?我没有觉得《社戏》妙在何处。  相似文献   

4.
5.
6.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常读常新的经典,人选教材的篇目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社戏》我当年也学过,可惜记忆已经有些飘渺了。为了教学,重新再读。先生对那方“乐土”、那淳朴人风的刻画,却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往事鲜活的回忆,发现还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社戏》笔墨简约,语言细腻生动,富有诗意,其独到而高超的修辞艺术更是为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社戏》,作为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优秀传统篇目学习了几十年,无论学过此文已几十年的成年人,还是正在学习的青少年,都对此文的情节念念不忘,特别是“偷”罗汉豆一节给新老读者都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在此文最后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此“豆”之所以那么好吃,  相似文献   

9.
10.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社戏><绝唱>两课教学可作如下构想:  相似文献   

11.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相比《呐喊》中《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和《阿Q正传》等其它作品,《社戏》没有入骨鞭挞,也没有辛辣讽刺,有的是读后悠长、韵味十足的感觉。语文课本中《社戏》节选自鲁迅《社戏》原文,去掉了前半部分糟糕的看戏经历,只留下少年时鲁镇看戏经历,以少年"我"的视角,写出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江南水乡世界。  相似文献   

12.
杨娅妮 《考试周刊》2010,(49):34-35
《看社戏》是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几次看社戏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艺人们漂泊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反映出乡土文化的真实与厚重,流露出作者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对低层民众的关注与同情。  相似文献   

13.
大凡小说中的人物对小说情节推动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社戏》的教学中,有学生问我,桂生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是怎么一个样子的?这一问还真让我吃了一惊。确实,在对《社戏》一文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老师便拿出了双喜、六一公公。然而有着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中鲁迅的《社戏》,细读之,我们不难发现,平桥村是鲁迅在上个世纪中国最黑暗的时期所神往的一个世外桃源。而鲁迅毕竟不同于陶渊明,他并不是遁世的隐士,而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斗士,他不是叫人们躲进桃花源来逃避现实,而是用充满了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平桥村来和当时黑暗的现实进行强烈的对比,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这个从鲁迅把《社戏》和《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直斥现实的篇章同收于《呐喊》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小说大都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人民的痛苦和精神的麻木,以冷峻、悲凉、深沉、压抑的感情基调,获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但短篇小说《社戏》却是另一番情调,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偏僻水乡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生活图景,抒发了对诗意人生的无限眷恋之情,呈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一、淡化情节。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并且是  相似文献   

16.
成分赘余是高考语知类试题经常涉及的一种语病.然而在学习语言的范本——语文课文里却频频出现这种病例.教学中若不及时指出.学生很容易以误为正,习非成是。为此,本文拟从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2007年7月第2版)之《看社戏》一文中,摘出部分赘余例句,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17.
18.
本教研组的一位老师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市语文优质课大赛,参赛的课文是《社戏》。我们决定以此为契机,集体备这一课,共同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备课、上课水平。  相似文献   

19.
鲁迅短篇小说《社戏》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和谐快乐的生活画面.小说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邻村看社戏的情景,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几个生动场面,情景交融,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本丈着重从环境美、人情美、故事美三个方面来展现《社戏》中作者所着力表现的美好的生活情景.  相似文献   

20.
欧宇 《成长》2021,(1):29-31
《社戏》收录在《呐喊》的末端,与同时期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等直斥现实、无情揭露的篇章相比,显得“格格不入”,是一篇形式和内容都略显特别的小说。鲁迅的小说在语文教材中几经删减,而《社戏》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更后,还能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试图对《社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