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1年,国家启动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课改15年来,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行为有了很大转变,也涌现出方方面面的改革典型,广文中学便是其中的一个。"顶天"的理念,如何"立地"于学校的整体实践中,广文中学的探索带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广文中学由潍坊一中、原潍坊二中两所学校的初中部整合成立。一所新成立的学校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经过大量的行动研究,我们确定了建设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新学校"的目标,并把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突出、广文特质"的学生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之所以这样确立,不仅是因为我们倾听了学生、教师、家长、校长、专家等上万人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我们对  相似文献   

3.
王信宝 《中国德育》2013,(17):58-59
学校开展活动,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举行,少数特长学生参加,大多数学生做观众。如何创建一个面向全体、适合个体、突出实效并且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育人模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山东潍坊广文中学将活动课程化实施,建立了十大活动课程体系,并将每类活动课程开发出供学生个性化选择的若干选修模块,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搭建起平台。学生活动课程化  相似文献   

4.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政府来说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对学校来说就是“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负责”。近年来,我们广文中学朝着“建设一所理想学校”的方向,探索“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全员适位、家长适导、学校适所”的“适才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次中欧基础教育论坛特别开辟了实践者论坛。来自实践者的经验和思考,不仅反映出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各校在课程发展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更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也引起了中欧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提供丰富课程突出学生课程选择性"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营养,是学校提供的服务品质。"山东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如是说。这也是大多数教育实践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我记得去年香港教育局专家到广文中学参观交流时,学校的入校和离校课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我所知,许多学校都举办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这样的活动,广文中学为什么要设计为入校课程和离校  相似文献   

7.
《中国德育》2013,(17):2
潍坊广文中学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重视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不断探索素质教育具体实施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特色、教师特点、学生特长的"适才教育"之路。适才教育,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包括两个基本要义:"因材施教",全力提供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教育;"因需而教",全面奠定适应各类人才发展的基础。具体开展有五条途径: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全员适位,家庭适导,学校适所。在践行"适才教育"的道路上,学校构建学科课程生本化、活动课程个性化、学校课程特色化"三位一体"的多元课程体系。其中个性化的活动课程成为德育的主要载体。学校不仅将活动课程化,还将活动个性化、精品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优质课程是学校高效育人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程文化观,坚持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校建设的需要出发,设计构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平台,构建有活力的课程文化。在实践中,我校确立了"立足校情、以生为本、逐步拓展"的指导思想,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规划加以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分层管理,突出校本课程的地域特色、校园特色、生活特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试验校,学校在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课程的校本化实施。2010年学校以上海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课题子项目《基于"学生学习"的课程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探索性研究》为引领,开展了基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建设研究。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程参与到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开发出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学生喜爱,有利于学生快乐、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生存方式,是支撑学校存在、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学校文化包含着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课程文化丰富和扩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深入到课程与教学层面,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试验校,学校在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课程的校本化实施。2010年,学校以上海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课题子项目"基于‘学生学习'的课程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探索性研究"为引领,开展了基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建设研究。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全程参与到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开发出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学生喜爱,有利于学生快乐、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黄金实力和亮点。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应该提升到课程文化的高度,应该是学校文化特色创建的重头戏。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相结合、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全员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学科课程文化的国际视域发展与本土化文化的有机彰显相结合。认真研究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视域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学校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日,山东潍坊市广文中学发生了一件新鲜事:该校举行了隆重的校名揭牌仪式,然而让众多来宾意想不到的是,校门口"潍坊广文中学"六个大字的题写出自于学校初一年级的谭晔同学。尽管笔者不懂书法,但让学生题写校名,让笔者觉得既新鲜又惊奇。一所市级重点学校没有请国内外书法名家、社会名流,校名出自于本校的初一学生之手,可见学校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双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要求学校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在“双减”背景下,南宁市凤翔路小学立足学校的文化积淀,以“君子六德四品”为内涵,开发建设了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从课程结构及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都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样使课程具有活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和茌平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以及两所学校的师生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期。他们走进央视《小崔说事》栏目,与主持人崔永元和王雪纯聊起了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也让更多的人走近了教育,走近了课程改革。在潍坊广文中学这个百年老校,丰富的课程建设正在使古老的校园洋溢着青春活力。以"把心留住"为题的《小崔说事》栏目,  相似文献   

17.
社会在发展,教育应同步,学校是教育的社会单元细胞,发展教育须发展学校。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实施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学校发展重在建设校本课程及其教研制度文化,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9.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0.
冯桂芝 《天津教育》2014,(23):53-54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媒体和蓝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它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生长点。课程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依据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教育”理论,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基于学校实际,我们构建起课程文化体系,形成学校共同的课程愿景,即红色理想课程、蓝色经典课程、绿色灵动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