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不语怪力乱神”一简,原有王肃、李充二读,王读从者众而李读知音少,于是李读淹迟,天下遂以为孔子所不语者乃四事,不知王氏误读《述而》也。原孔子言说,不避神怪,尚力戡乱,圣人本色,而“神话”初祖,孔子其一,所谓“不语怪”云云,非孔圣也。依夫子之志,检讨遗泽、旁求百家,知当依李氏:力不由理,斯为怪力;神不由正,斯为乱神。怪力、乱神之属,孔子所不语也  相似文献   

2.
《论语》对“义”的运用在诸子中是最早的,“义”在史书中有价值评判尺度和指代政治道德理想这两种用法。“义”的本义是形容体貌或兵器的威仪风度,早期文献多取其“礼容各得其宜”的义项。由此而引申出的“合理”、“合宜”义项,则是“义”字众多内涵的直接基础和根源,也是《论语》运用和改造“义”的依据。《论语》对“义”的运用,第一种取其“合理”、“合宜”的义项,引申为正义.与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相对立,包含有纠正对象的意义;第二种用法虽然仍保有其“合理性”内涵,但其儒家政治道德色彩十分明显,这时的“义”,显得更接近于一个独立的政治道德概念。  相似文献   

3.
《论语》对"义"的运用在诸子中是最早的,"义"在史书中有价值评判尺度和指代政治道德理想这两种用法。"义"的本义是形容体貌或兵器的威仪风度,早期文献多取其"礼容各得其宜"的义项。由此而引申出的"合理"、"合宜"义项,则是"义"字众多内涵的直接基础和根源,也是《论语》运用和改造"义"的依据。《论语》对"义"的运用,第一种取其"合理"、"合宜"的义项,引申为正义,与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相对立,包含有纠正对象的意义;第二种用法虽然仍保有其"合理性"内涵,但其儒家政治道德色彩十分明显,这时的"义",显得更接近于一个独立的政治道德概念。  相似文献   

4.
把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与《汉语大词典》对照 ,后者在收词、立义、书证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缺失。本文举出的例子可供《汉语大词典》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树达先生是近代的著名的国学大师,《论语疏证》乃是其一部训诂著作。本文对《论语疏证》中引用文献时出现的一系列“见”类词进行说明,对其用法和意义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具有完美师德的大觉大悟大智慧的“君子儒”形象,被后世尊崇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典范永垂的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7.
孔子所说的“兴”,意为“起情”,即诗歌可以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受到启发、启迪,从而使、人的思想认识与修养得到提高与升华。孔门诗教“兴”义与“兴”之本义发生了混淆,造成了“兴”义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论语》一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巨。《论语》的题材选择、体裁形式、文本结构、语言风格,对《语林》一书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语》“便辟”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对此做了辨析,并就“便辟”等相关词语在辞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历史总是让各种潮流相互撞击激荡、左旋右拐来开辟道路,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思想的论争史。民初,尊孔派与反孔派围绕“尊孔”“排孔”问题所展开的关于文化形态的激烈论争,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本文就此次论争的社会背景、起因、焦点、过程及影响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重新审视新旧教育思想的分歧和嬗变。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给“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从《论语》只言片语式的论断中,我们可以见出孔子对于关的论述也是自成体系的。孔子论“美”可以从关的内涵和分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孔孟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仁"德思想又在孔孟的伦理思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孔子"仁"德思想和孟子"仁"德思想的分别阐述和对两者学说中"仁"德思想的比较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孔子和孟子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中核心的"仁"德思想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廷注个体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5.
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关注个体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6.
“兴”的术语解说经历了错综复杂过程,它直接导致了对于《论语》中“诗,可以兴”的错误判断。“诗,可以兴”无涉于艺术或美学问题,而仅仅指特定场合下对于诗句的引用。今天的美学家诠释兴、观、群、怨、不过是以“六经注我”的方法来表达某种善良的愿望,并不出于对《论语》及其“兴”这一语词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考察《论语》一书中介词"於"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诚信包含诚和信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诚者,待人诚实,处世真实;信者,讲信用,守承诺,重信誉。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论语》中对如何使"天下有道"提出了要求,在它的诚信的教育背后隐含的就是"诚信"的缺失。文章分析了《论语》诚信思想的特色,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诚信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9.
《论语》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儒家经典,它在教学领域有许多精髓的见解,其中既有对学习与道德修养相互作用的论断,又有对治学态度、为学方法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深刻阐述。这些教学之道不仅在当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到现在仍然有其宝贵的借鉴价值。它没有因离我们时代久远而影响其生命力,而是随着历史的推进益发闪烁出智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论语>的判断句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主语,]谓语+也;二是[主语,]是+谓语+也;三是主语+者,谓语+也;四是[主语,]+为+[谓语];五是[主语,]+非+[谓语].可见,在<论语>中已出现了"是""为"等判断词,"非"不是判断词,而是表否定的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