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双城记》以独特的视角、锋利的笔触,将上世纪英法两国的社会背景展现地淋漓尽致。小说采取沉重、优美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将剧情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堪称是浪漫现实主义的佳作。特别是面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层面的批判上,狄更斯向读者展示了他精湛的写作手法,从其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整个故事的脉络。本文将从时代性入手,结合作品的人物特点进行分析,将《双城记》所展现的来自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批判,回味这部英国古典时期浪漫主义现实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
一托玛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作家。在他的一系列以他的家乡道塞郡为背景的小说中,“最终的印象是一个邪恶的命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毁坏他们幸福的各种可能性,并把他们引到悲剧的结局。”他既不能认识到社会变化的真正根源,也找不到社会未来的真正道路;他不得不求助于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念和叔本华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作为英国学史上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的济慈,其诗歌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人留下了美的享受。然而在他的相当一部分的作品里。诗人同时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既艺术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又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本将结合诗人的某些诗篇。重点分析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曾倡导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在《西方美学史》中时刻注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原则,反对“唯经济决定论”,对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有着自己的理解。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朱光潜根据具体历史现实指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将其分为文艺思潮运动和创作手法,认为作为文艺思潮运动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不具有普遍性。日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发展与西方文艺思潮运动的线性发展历程相颠倒,与朱光潜的观点形成映照关系。  相似文献   

5.
谭宗燕 《考试周刊》2007,(38):93-94
查尔斯.狄更斯一直被公认为英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少有人去认真解读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成分。本文试图通过狄更斯在《雾都孤儿》所使用的个性化的语言、色彩对比、故事情节的安排以及其丰富的想象力四个方面来窥探早期狄更斯的乐观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最有成就的作品是名为"威塞克斯小说"的一系列小说。主要内容是描写19世纪后半期英国宗法制农村社会的衰亡,表现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既闪现着人道主义的光芒,又具有浓厚的悲观色彩,体现了哈代思想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然而,他对英国批判现实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也情有独钟。他的诗作与哈代的诗作具有很多共通之处,表现在具有共通的怀疑精神和悲观气息,具有共通的诗歌主题表现,具有共通的诗歌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艾略特作为象征主义诗歌最有影响的代表,他以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与欧美传统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他与象征主义运动的其他作家一样,公开反对浪漫主义在诗歌创作中直抒胸臆的创作方法,主张诗歌要靠“直觉”表现“内心”。他同时又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包括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相区别,主张将批评的重点投向社会化领域。在学的表现形式上,他提出并坚持自己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伤方法。《荒原》是他上述诗歌理论主张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9.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大多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完美产物。《双城记》揭露了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和凶残,以及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呼喊。  相似文献   

10.
论艾芜早期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芜早期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是以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展示苦难人生的真实画面 ;同时又以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塑造了众多敢于向命运挑战的流浪者形象 ,描绘出一幅幅雄奇险崛的异域风光。因此 ,艾芜是一位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质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19,(6):53-56
沈从文借鉴了狄更斯以过去为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创造出以湘西世界反抗城市文明的异化堕落。这同左翼文学以未来为理想世界的狄更斯浪漫主义接受相矛盾,并引起批判和论争。论争的结果导致当代文学中对狄更斯浪漫主义正确理解的消失,这是造成狄更斯成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2.
《红与黑》问世160年来,对它的评论焦点几乎全都集中在对主人公于连的认识上。人们却很少谈到这部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作品的浪漫主义成分。国内较有影响的一些外国文学教材,在分析《红与黑》的艺术特色时,也都忽视了这一问题。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从时间上说,它的产生和发展,同法国后期浪漫主义几乎是齐头并进的,雨果的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同《红与黑》几乎是写于同一年。多数早期批判现  相似文献   

13.
杨扬 《文教资料》2013,(36):25-26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是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其在法国的发展独具特色,不但具有各国现实主义的共性,还具有明显的个性.法国的现实主义不但没有和之前的浪漫主义划清界限,而且和之后发展的自然主义纠缠不清,同时带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但无论如何,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是世界现实主义流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实主义继续向前发展重要的奠基.  相似文献   

14.
徐訏的小说创作形成了他创作方法的独特风貌,即以传统的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兼容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成分的开放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5.
第十章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 一、重点提示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包括多种文学流派:二十年代以前是浪漫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二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繁荣时期,九十年代以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衰落,无产阶级文学萌芽,颓废派文学开始流行,文坛上出现了几种文学流派并存的局面。对浪漫主义文学我们只需了解它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它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关系。对于无产阶级文学,我们需要掌握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作家、作品。对于颓废  相似文献   

16.
作者看台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著作颇丰,共有近20部中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大卫·考波菲尔》、《荒凉山庄》、《远大前程》、《双城记》、《艰难时世》、《老古玩店》等。他以妙趣横生的幽默和讽刺、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巧妙融合而著称。他的作品在英同,  相似文献   

17.
众多文学评论者一直循着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来研究苏轼的词,对其现实主义词风进行论述的很少。循着苏轼的人生轨迹,从他对边境事件的反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心国家命运投身政治斗争、对劳苦民众的同情和关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亲友的深厚情感这几个方面对其现实主义词风作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物介绍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是现实主义的黄金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对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刻的启迪意义,其优良传统尤其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探析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及美学内涵,特别是深入考究其批判精神的当代价值,也有益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和发展,从而用文学的方式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威廉·丁·豪威尔斯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的领域都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他批判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小说。"真实"这个词高悬于豪威尔斯关于文学的一切标准和一切理念之上。豪威尔斯其实没有一个如何去判断文学作品中的现实性的标准,也没有关于作品的艺术性、道德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的系统理论,但他的现实主义的呐喊为19世纪美国文学反映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杜绝文学和艺术的模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