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忠明 《新闻知识》2001,(11):17-18
2001年7月13日晚,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投票选出北京作为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这一天,媒体聚焦莫斯科。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时,举国狂欢,群情鼎沸。各报编采人员更是激情飞扬,各展所长,为读者奉献出一份份丰盛精美的新闻大餐。作为全国最大的通讯社———新华通讯总社,当天晚上就发出了电讯稿,题为:(引题)江泽民致电李岚清对北京申奥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主题)首都各界欢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副题)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群众联欢。…  相似文献   

2.
信息传真     
李岚清书法作品赠送家乡档案馆五一前夕,金坛市档案馆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李岚清亲笔题赠的个人书法作品集册《诗情画意写金坛》。金坛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故乡,素有江东福地美誉。《诗情画意写金坛》艺术作品集,收录了李岚清亲笔书写的108幅书法作品。书中的诗是从《历代  相似文献   

3.
本报讯(记者韩阳)5月25日,李岚清同志创作的《音乐·艺术·人生》一书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首发仪式。首发式前,李岚清在百年讲堂举行“音乐·艺术·人生”讲座,向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传授欣赏经典音乐的感受和经验。曾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2003年以来先后出版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和《李岚清音乐笔谈》两部著作。据介绍,《李岚清音乐笔谈》出版后,许多读者及高校希望李岚清能到高校开设讲座,以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李岚清自2004年12月起,以清华大学为开端,踏上了举办“音乐·艺术·人生”专题讲座之旅。在一年多的时…  相似文献   

4.
奥运拉动     
北京申奥成功,举国彻夜不眠。爆竹,礼花;歌声,喊声;人流,车流;雨水,泪水。江泽民三句话回响世纪坛,李岚清动真情泪洒莫斯科。申奥成功,是北京的成功、中国的成功。此间观察家分析:奥运将对北京乃至全国的拉动至少有八。  相似文献   

5.
简讯     
《图书馆界》2012,(2):97+95
李岚清同志向自治区图书馆赠送图书2012年3月17日,广西民族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开幕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向自治区图书馆等5家文化教育单位赠送了《我为大师画素描:李岚清素描作品集》和《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艺术作品集》两部图书。广西组成督导组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公共文化示范项目进行督导、检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7月 2 4日上午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新馆 ,并饶有兴趣地听取了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李广山和副主任戴利华对新馆的介绍 ,同时对网络服务的情况作了较深入的了解 ,随后 ,李岚清副总理参观了我中心收藏的珍本古籍展 ,并为我中心签名留念。随同视察的领导有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贾庆林、北京市市长刘淇、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以及国务院和北京市的其它领导等李岚清副总理视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新馆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7日,广西民族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开幕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向自治区图书馆等5家文化教育单位赠送了《我为大师画素描:李岚清素描作品集》和《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艺术作品集》两部图书。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一年     
《新闻世界》2004,(12):6-8
12期杂志厚厚地垒在办公室的桌子上。承接着冬日里暖暖的阳光。2004年.瞬间划过了我们的岁月。这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新闻世界》改版创新的日日夜夜。辛苦也罢。疲惫也罢,因为努力,我们有了坚持的力量;成功也好,喜悦也好。点点滴滴都是我们携手共度的美好见证。悄然回首,原来那些逝去的时光与永存的字都已经刻骨铭心地留存于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9.
5月30日,重庆日报头版发表记者李鹏采写的《听李岚清讲音乐与人生》。这是一条难得一见的精诚由中、情神并茂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0.
发现并选定了好题材,对于摄影专题的作者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为它为专题的成功提供了前提,准备了条件。然而,这只是一种可能,成功的达到,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题材的表现。我们可以说,题材的选择和表现是摄影专题取得成功的两个密切相连、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摄影术发明之初,人们为这项魔术般的技术所震惊,一段时间里,人们满足于它对人物和事物的再现功能,这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摄影仅仅作为再现事物的了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人类的需要,表现事物、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成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3月5日,对黑龙江电视台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黑龙江电视台重新整合了四个有线频道,第一次让所有的自办节目在五个崭新的频道中成功播出,开创了黑龙江电视台历史的新纪元。同样,这一天对于黑龙江的电视法制节目而言,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正是从这一天开始,黑龙江电视法制节目昂首迈进了频道时代。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如期举行,这是一次成功的盛会、胜利的盛会,世界也因为这次峰会新闻报道更加了解了重庆,重庆也更加了解了重庆。  相似文献   

13.
2001年4月,对于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特别是新闻出版界的中枢机关新闻出版署的工作人员而言,是一个难忘的历史时刻。在当时国务院机构改革大刀阔斧地调整和精简机构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新闻出版署升格为新闻出版总署,为正部级单位。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与背景所做出的重要决策,体现了对新闻出版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同时也对新闻出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01年12月13日,朱 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及随同人员一行莅临视察升格后的新闻出版总署,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朱 基总理明确…  相似文献   

14.
“做人不仅要有才气,更要有骨气有志气,像竹子那样,虚心、有节。”2005年3月12日,中国人不会忘记,因为这一天是植树节;这一天,长沙人难以忘却——这一天的大雪是十年来少有的,南方人在自己的城市真正领略到了玉树琼花的壮观;这一天,对于我们三位记者来说是倍感欣慰和温暖的,因为在这一天,记者采访了中国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李焕德教授,真正近距离地感受到什么是一个先进中共党员的风采,什么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具的美德,什么是一个学科带头人应有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2015年9月4日下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李岚清同志来到"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展厅,认真观看赵丹、赵青先生的书画艺术作品。在参观过程中,赵青先生向李岚清同志详细介绍了她父亲的艺术历程和书画艺术特点。李岚清同志兴致很高,不时驻足欣赏,称赞说,赵丹先生塑造了一系列出色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五、2005年数码印刷行业印记 1.收购热潮 2005年,对于数码印刷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不仅仅是因为许多新产品和突破性新技术的出现.还因为热哀于收购其他公司的企业也在这一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表5中列出近两年以来数码印刷业内主要厂商的收购事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数码印刷领域近来的并购速度,也突显出喷墨技术是被追逐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李岚清视察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文化城购书中心本刊讯2005年3月24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经理王建辉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湖北出版文化城购书中心。李岚清同志在购书中心一楼卖场饶有兴趣地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名器纪念文物”展示区和香草花园咖啡厅后,在“音乐天地”图书专区仔细浏览了陈列丰满而整齐的书架,对购书中心能够兼顾《中国音乐学文库》、《音乐论著丛书》等专业音乐理论和丰富的大众音乐读物的做法很满意。当经过“鄂版精品图书”专区时,…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4日下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李岚清同志来到"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展厅,认真观看赵丹、赵青先生的书画艺术作品。在参观过程中,赵青先生向李岚清同志详细介绍了她父亲的艺术历程和书画艺术特点。李岚清同志兴致很高,不时驻足欣赏,称赞说,赵丹先生塑造了一系列出色的艺术形象,让我印象很深,现在我脑中的林则徐还是赵丹  相似文献   

19.
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一播放,立即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好评如潮。这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纪录片精品。它的成功,固然集中了中央电视台的智慧和汗水,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参与也功不可没。他们为该片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大大增强了这部片子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同时帮助摄制人员准确地把握了创作的基调,突出了创作的主题思想。如他们提出要充分展现邓小平同志1975年的整顿(因为那就是全面改革的尝试)和在新时期各方面的重大建树,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这样就更精确地概括了邓小平同志的精彩人生和历史贡献。随后…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传播》20年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为国内最早创刊的广播电视专业学术期刊之一。回顾20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很平凡,很艰苦,很不容易,但却无怨无悔,因为我们为自己辛勤劳作所结出的成果而倍感充实,充满成功的喜悦——这100期刊物的存在就是对我们劳作的最好肯定。一、四个发展阶段及其成绩《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年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创建期(1979—1982)《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时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