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用形象思维,数学用逻辑思维。然而,高明的诗人若能将枯燥的数字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诗歌诗意畅达,顿生不尽的情思和韵味。唐代张祜《宫词二首》(其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此诗用数字颇多,而且蕴涵丰富,“三千”谓宫女离乡之遥,“二十”言宫女幽居之久。只需“一声”,便“双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诗国,自古以来,颇多诗人都喜欢以数字入诗,成了流芳千古的佳句。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千里”并非确数,而是泛指广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看见一个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郑板桥立即派人送上衣食。众吏问何故,郑板桥日:“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缺十即缺食。”在这里,缺衣食之人巧妙地运用数字为联而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古代许多诗人运用神奇的数字而使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夏日纳凉,其乐融融。我国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的纳凉诗,这些纳凉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妙趣横生。古人没有电扇、空调等降温设备,只好利用自然环境,近水的亭台楼榭、池塘、桥畔,自然成了纳凉的好地方。唐代涛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中吟道:“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  相似文献   

5.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么几个看来简简单单的数字,竟然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魅力,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作,令人回味不已。人们耳熟能详的“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寥寥几笔,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由于这首诗明白如话,朴实有趣,朗朗上口,不少人都教自己刚开始学话的幼子背诵。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长有过一则数字诗趣闻。有一年冬日,他踏雪孤山,见放鹤亭内一群秀才正在借酒赏梅,便上前求饮。秀才…  相似文献   

6.
苏轼认为:“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熔化耳。”(周紫芝《竹坡诗话》)他写《诗颂》:“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即俚语俗话正是诗的妙处。且读苏东坡被贬黄  相似文献   

7.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颜色词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常被看做兼类词。颜色词能给人一种视觉形象,常引得诗人的高度重视。在文学的殿堂里,诗词是最美的奇葩,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色彩入诗,诗情画意更浓,让大自然更富有灵气,使诗更加有声有色,使人物形象更动人,给人想象更丰富。色彩入诗,使诗歌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局面,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的诗歌王国。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任翻为官时有一次去台州巡察,路过中子山禅寺,在下榻的僧房墙壁上写了一首《题台州寺》。  相似文献   

9.
"飞"这个很平常的字,一旦进入诗中就好似一枝橄榄,耐嚼耐品,韵昧无穷。现以中学课本中的"飞"字句为例,作一粗浅赏析。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句中的"飞"字既照应上文"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反映行军神速;又为下文木兰凯旋埋下伏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木兰跃马驰骋、勇敢矫健的女英雄这一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0.
11.
主持人龙吟: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诗词中"情景反差"手法的运用,产生出怎样的效果?诗法指津古典诗词作品必然要描写人物各种各样的情感。欢乐与悲伤是人的感情中对立的两极。一般而言,欢乐明快的景色易使人宠辱皆忘、心旷神怡,而凄清冷寂的景色则常使人若有所失、黯然神伤。所以,在古典诗词创作中,作者常常是以乐景写欢乐之情,以哀景抒悲伤之感。然而,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有时是不以人的主观情感而转移的,因此,情与景常常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之中。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因其以言造象,立象尽意的表情达意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形象性、美观性、情感性。古诗词教学应立足这个特点,走一条既能遵循古诗词特点又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之路。笔者以此为基础,展开以画入诗品诗味,浓妆淡浓总相宜的教学活动,将诗歌中学生感悟的意象、情感、心境,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线条、形状、色彩,提高了学生诗歌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法国作家梅里美说得好:“作诗只能说到七分,其余三分应留给读者自己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韵味。”写诗是这样,作画也不例外。古代传说中的那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绘画,画面有匹马,马蹄边有几只飞舞的蝴蝶,不见花草树木,画面虽简单,却含不尽匠意于画外,十分耐人寻味:蝴蝶为什么绕着马蹄飞舞呢?那不正是马蹄上沾有落花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喜欢以数入诗。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柳宗元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李白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都是脍炙人口的以数入诗的佳句。至于陈沆的十“一”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以及无名氏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那简直是诗的数学游戏了。数字虽是干巴巴的,但以数入诗,用得恰当,便情趣横生。以诗入数的现象也很普遍,翻开《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古代算经,定理、法则、算题很多都是诗歌形式。“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这就是以诗歌形式表述的有名的孙子定理。“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  相似文献   

15.
数学入诗     
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去长安求取功名,时隔5年,不写家书,心有休妻之念.后来,他写了一封难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卓文君接到信后,拆开一看,只见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  相似文献   

16.
地名入诗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里的这两句诗巧妙地利用了地名的词汇意义,表达出因抗元失败而产生的惶恐、孤独之感。此后,诗句也就随着文天祥的英名而流芳百世了。  相似文献   

1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  相似文献   

18.
老牛     
我是一头老牛,是关在牛栏里的庞然大物,尖尖的双角,最先荡开前路的不平;硕大的肚子,载满春天和冬天的故事;粗长有力的尾巴是驱逐屑小的长鞭;壮硕结实的四腿,是支撑天地的骨头。  相似文献   

19.
老牛     
一步一步踏进深深的泥涡肩上哦笨重的纤绳深深勒进了肩膊恶毒的苍蝇的嘴残忍的扎进体内吸去鲜红的血液一滴一滴映着苦涩的泪无数的鞭痕哦承受了太多太多积累成了背上的驼老牛@唐媛丽  相似文献   

20.
老牛     
1976年,他已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的一名学生。快过春节了,一天,手头拮据,无奈的他只好向哥哥求助。哥哥却说:“你还是自己想办法吧。父亲说过,让你多受点儿苦,就当是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