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观察自然,思考自然.科学家更趋于去揭示自然规律的本质,而艺术家则更趋于用不同手法表现自然,使人产生美的震撼.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就说:"科学和艺术事实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中国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申莉华 《物理教师》2006,27(8):55-56
文章介绍了物理知识在中国古代几种灯具中的应用,对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和文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学生提问”想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发刊于本期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文,感受很深。中国学生的弱点之一是不善于发问。李政道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去“学答”。意思是科学创见始于提出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其实,中国学生不会提问题,源于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5月和10月,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都要从大洋彼岸回到中国。在北京短暂的逗留期间,李政道先生总要特意邀请几位艺术大师相聚。 科学大师和艺术大师之间不仅仅是友谊,他们正在共同探索着科学与艺术通过绘画形式的交流和对话——1987年以来,李政道先生每年都邀请著名画家为物理科学的前沿学科专题作画,科学大师则是这项工作的总策划。  相似文献   

5.
李政道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在中国大陆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1946年赴美攻读博士并从事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至今。透过李政道的科学道路和教学生涯,我们不难发现:李政道先生不仅是一位当代卓越的物理...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科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到现代李政道①(一)当代的科学大问题,在宇宙学里有两个1一个是类星体②2一个是暗物质3在粒子物质学里有两个4一个是对称破缺5一个是不可见夸克6若能了解这些问题,将对21世纪的科学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二)我先来解?..  相似文献   

7.
去岁金秋,我国科学界和艺术界的名流汇聚在首都炎黄艺术馆,就杰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主编的《科学与艺术》大型画册出版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高度赞扬李政道的物理成就和治学精神,并称赞李政道:李精于学。李政道是亚洲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与杨振宁因推翻宇称守恒定律于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与杨振宁是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很想了解李政道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爱国热情,很想了解这位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奋斗历程。由蒋东明学者撰写,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李政道传》,就是一本全面而系统介绍李政道一生的人物传记。传记首先介绍了李政道的学习历程。李政道出生于名门望族里。温暖的家庭生活,良好的家庭环…  相似文献   

9.
颜慧 《科技文萃》2000,(11):21-22
2000年8月5日,刚刚在北戴河与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于6日又赶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学者、教授、画家共同商讨在2001年如何举办<清华90年:科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艺术作品展.李政道先生是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也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这次大型国际文化活动,将由李政道先生和吴冠中先生共同主持.为此,记者采访了这位多年来积极倡导科学与艺术结合并身体力行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物理知识在中国古代几种饮器中的应用,对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和中国古代科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提出问题的能力”无疑是人们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李政道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去“学答”,意思是科学创见始于提出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其实,我们的学生不会提问题,源于教师不善于提问题,或者不注意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物理知识在中国古代几种饮器中的应用,对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和中国古代科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台.”李政道博士认为:“21世纪就是两者会合的时期”,“科学与艺术就象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从1993年开始,在李政道博士的倡导下,北京大学每年举办两次“艺术与科学”的沙龙.这项活动为艺术界与科学界的人士创造了相互沟通的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寇亚林 《成才之路》2011,(21):12-12
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李政道博士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是在做‘学答’。"在现代社会的教学中,有好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主动地进行,不能提出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辩证自然观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但却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学也不例外.这样的辩证自然观在先秦时代就已成型,已形成较完整较系统的体系,其主要框架就是:阴阳思想、五行思想、天地人和相统一思想、易气八卦思想.这样的辩证自然观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土地上发生发展的,有其特殊的文化条件和科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是悠久而不衰的农业文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兴起与繁荣,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随着古代农业原始的兴起与发展.首先得到诞生、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科学是那些与农业紧密联系的学科,其中地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我国古代地学的形成先于其它一些古代自然科学,诸如数学、物理学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学与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点——农业更为休戚相关、如《山海经》在春秋已成书,《禹贡》《管子·地员》成书于战国,均是我国最早的科学专著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学生却是在做学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基本问题。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围绕问题展开科学的探索、研  相似文献   

17.
李政道的治学经历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政道的治学经历对科学教育的启示叶松庆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与杨振宁共同提出的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宇称不守恒定理,曾轰动了当时的整个物理学界,使物理学因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他的...  相似文献   

18.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自1900年6月设立以来,已经整整100年了.100年来,有6位华裔科学家先后荣膺了这一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奖项,而第一位走上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诺贝尔奖领奖台的中国人,则是当时只有31岁持中国护照的留美博士李政道.  相似文献   

19.
焦飞 《物理教师》2007,28(10):43-44,46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因为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获得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诺贝尔奖.2007年是李、杨获奖50周年纪念.50年来,他们的壮举激励和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少年和科学工作者,他们的成才之路、赤子之心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研究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四大发明”代表着古代中国对世界的科学贡献,那么当代中国在科学创新方面又有哪些重大成果呢?在2007年,有关部门组织了中国当代的“新四大发明”评选,结果是: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岛素、复方蒿甲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