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美国,公民教育是指民主社会中关于自治政府的教育,旨在培养知情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公民.美国人认为,民主社会中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美国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不仅对美国本土,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公民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内涵.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尊重公民个人的价值与追求,一切从“你”——一个具体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自律”和“规则”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公民“清醒的思考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与仪式教育对公民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极大地加快了其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也是公民教育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而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作为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和时代性特征。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实现路径的分析,可以从中吸收借鉴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经验,对中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服务学习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是公民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基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视角,梳理了美国服务学习理念和实践的概念、模式和发展历史,初步探讨了服务学习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和价值,进而分析了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对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期为完善我国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服务学习课程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是一个实施公民教育比较典型的国家,不仅有着较为长久的公民教育的历史,而且与时俱进、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公民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和未来的趋向,以期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公民教育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理念之探析--赴美考察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理念主要有七点: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平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人文精神是教育之魂;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教育是社会自由的保证;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支柱;教育是一种信仰。这些教育理念被美国政府、政党、社会所接受,所遵循,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和实践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直很重视对移民的同化,公民教育是移民同化采用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为此,20世纪中期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其实践探索值得研究。美国成人移民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帮助非美国公民身份的成人移民通过入籍考试,加入美国国籍,并培养他们对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使之与整个社会结合成一个团结而统一的整体。为实现这一目标,公立学校、移民归化局和其他一些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教育是美国的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和教育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传统正面临着全球化、移民多样化、国家认同危机等方面的挑战,并由此产生了极端爱国主义、温和爱国主义、道德爱国主义三种不同立场。面对各种挑战和争议,美国实践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包括:通过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影响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公民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倡导多元价值、尊重差异;关注公民身份的责任之维,倡导积极公民的培养,等等。而作为文化和教育传统的诸多方面,诸如:注重传递核心价值,强调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公民能力的培养,融爱国主义教育于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之中等,则受到广泛尊重,并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公民责任意识是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公民的整体素质和公民意识的发展方向.健康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动力.美国是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领域中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为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文章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基本内涵入手,比较了中美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异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对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重点介绍了美国的国际化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在分析美国高校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国家公民,还要增加国际理解与合作,在吸收他国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是国家和社会良序运转更持久的保障。对于社会来说:公民教育使个体拥有强健之体魄、健全之灵魂和和谐之社会;对于国家而言,公民教育使个体变得热爱国家、关心政治和参与政治。公民教育关乎国家与社会,其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但对于何谓公民教育的问题,却并不见得人尽皆知。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2011,(9):1-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恩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的确,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迫切需要,这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图景中的公民教育在认识论上存在着三组二律背反,即国家与公民的不和、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和、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的不和。现代公民教育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取决于它有没有超越二律背反的视野与能力。超越二律背反的关键在于现代性中人类存在意义的重塑,即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并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塑造公民美德。公民教育理念并非是应对当前人类生存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产生人类可能性的一种努力,是教育的必有之义。为此,公民教育必须是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相互依存度的增加,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及解决,均需要具有全球意识并为之行动的全球公民,由此在原有民族国家公民教育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全球公民教育,且对这一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共识。当今发达国家的学者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尽管对此教育的理念还存在争议,且实现这一理念的教育实践不尽一致,但其精神实质则是趋于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教育对于我国来说属于非本源性事物,其发展始终受到外源性因素的影响。考察中国公民教育之流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观念对于中国公民教育变革之深刻影响。这些观念大致可以概括为个人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国家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多元化的公民教育观三个阶段。从观念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公民教育,可为我国当前建设中的公民社会提供理念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公民教育是国家和社会良序运转更持久的保障。对于社会来说,公民教育使个体拥有强健之体魄、健全之灵魂和和谐之社会;对于国家而言,公民教育使个体变得热爱国家、关心政治和参与政治。公民教育关乎国家与社会,其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但对于何谓公民教育的问题,却并不见得人尽皆知。  相似文献   

17.
社群主义公民教育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兴起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群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对新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主张提出了严肃批判,促使美国人重新思考国家的现实和未来。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社群主义公民教育思想提倡价值认同、公民参与和德行养成,其主张对美国社会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指导目前美国公民教育实践的一种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不时紧张的国际局势给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直接的挑战,对正当爱国行为的需要促使爱国主义教育向理性化转型,公民国家责任教育在这种形势下应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公民国家责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是通过阐释公民和国家之深层关系而促使公民产生行为必要性的教育。公民国家责任教育追求对爱国情感和爱国理性的同时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正当爱国行为。在实施中,公民国家责任教育应当注重受教育者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注重进行深入的多元知识基础教育、采用非灌输的教育方式、重点培育学生的爱国理性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国家主义和民主主义公民教育理念的引入,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上述两种公民观的影响,近代中国学者在思考培养何种公民的问题上,一类坚持国家本位,主张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有国家观念的有用公民;另一类侧重从改造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塑造公民,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过教育的良好公民。在这两种典型的公民教育理念之上,又衍化出了一种“最低限度的公民”概念,试图构建中国式的公民教育。在这些观念的论争背后,隐含着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层关注,这也是公民教育难以回避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20.
林楠 《辽宁教育》2013,(6X):91-93
<正>所谓美国公民教育,是指国家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美国所有的合法公民都有权享有的一种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权利,具有目的的隐蔽性、内容的渗透性和方式的实践性等显著地特征。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存在差异,导致各个国家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形式不尽相同。然而,公民教育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