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任何职业都有与该职业特点相适应的行为准则或规范要求。医生救死扶伤,法官明镜高悬,商人诚信公平,都是具有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则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  相似文献   

2.
强化基础道德教育——小学德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础道德教育的涵义和特性1.基础道德教育的涵义和内容基础道德教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沿袭沉淀下来的带有普通意义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它对维系人类社会的稳定,继承传统伦理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道德体现的是社会对下一代人的道德要求,是把社会的传统、习俗通过教育这个中介逐步转化为个体的内在品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学生个体道德认知的发展与道德行为改善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却不能刻意用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因为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都是个体在人格成长中经由社会化的历程逐渐发展起来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生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两个阶段,即十岁以前的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十岁以上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律的判断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向学生发出命令的权威性,依赖于发出命…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曾指出:“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是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6页)所谓道德是道理和德行的合称,它源于拉丁语,意指风尚,习俗。我国古籍经典《论语》中讲“志于道,根于德”,《孟子》中讲“尊德贵道”,都是指道德,它是指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想行为规范或准则。  相似文献   

5.
三、道德思维道德思维也称伦理思维。它主要反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善与恶、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关系,但也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国哲学家施韦兹认为,对生命要给予极大的尊重,应该将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之间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道德思维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以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3):I0005-I0005
第十三讲 社会思维的具体类型(中) 三、道德思维 道德思维也称伦理思维。它主要反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善与恶、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关系,但也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国哲学家施韦兹认为,对生命要给予极大的尊重,应该将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之间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道德思维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以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7.
师德建设中几个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它以善恶为标准,评价和调整人们的行为,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等发挥作用。今天,人们在研究道德问题时,已承认道德行为不但具有为社会谋利的外在价值,而且具有完善人性的内在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传统的利益观、效益观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内容正面临挑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正逐步形成。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讲求效率、平等竞争、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日益…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师德呢?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要讲师德,首先要讲道德,因为师德是属于道德范畴的。大家知道,道德和法律对于社会是重要的,它们从不同角度维系或规范人的行为,维系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当然,法律与道德有所区别:法律是他律,是外在的,是强制性的;而道德是自律,是内在的,是自觉的。  相似文献   

9.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按一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基本要素。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是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道德情感是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也就是人们心理上对于某种道德规范所产生的爱憎、喜厌、荣辱、美丑等情感的体验;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或外部标志,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共性及其道德功能的局限性。道德法律化无论是在我国当代立法还是西方国家立法中都有重要的表现。法律不是万能的,道德和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尽相同,有些社会关系只能依靠道德来调节;法律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它一般只调节人们的行为;法律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阶段普通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所能接受的程度;对法律的过分依赖可能造成道德的弱化。这些因素使道德法律化存在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道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小学道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些缺失,亟待改进。本文拟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新形势下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缺失和重构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道德和道德教育道德一词,古已有之。它一般是指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等组成。其特点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它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道德规范;靠人的内心维持、自…  相似文献   

12.
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被称为道德。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它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社会主义社会,提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其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其主要内...  相似文献   

13.
谈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包含多方面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等,而社会公德教育则是诸多方面中最基本的内容。虽然社会公德教育只表现于个体选择,似乎是浅层次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然而它同时又是个体较高层次道德观念的表现形式和外在行为。公德状况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基础,从个体道德状况可以窥见其道德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序。公德状况也直接影响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及其它规范的养成,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社会公德与思想道德其它方面内容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一个人不讲友爱、文明和礼貌,…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道德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可以使人不断追求崇高;也可以使社会详和、环境优美、经济良性运行;更可以使政治稳定、国家安定强盛。因此,“以德治国”是新世纪我国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所谓道德 ,就是以善恶为衡量标准的 ,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信念来维持的 ,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尽管随着高校扩招和中职生就业不景气的影响 ,导致了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 ,但我们的学生对于道德含义的理解 ,对于基本的道德行为的判断依然是正确的 (从试卷上可以体现出来 )。可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却发现了这些行为 :有的学生对着防火门踢足球 ;有的学生在楼道里打篮球 ;有的学生进教室、宿舍时用脚踢开门……由此可见 ,学生所掌握的道德知识与其外在的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婚姻暴力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道德问题。研究我国婚姻暴力应该首先从道德问题入手,即从根深蒂固的传统婚姻道德观念、追求功利的婚姻道德思想、自由泛滥的婚姻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全社会对于婚姻暴力问题的关注,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潘云华  陈勃 《教育评论》2014,(3):102-104
信息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尤其是社会不公信息非常容易从信息海洋中凸显出来,成为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刺激源。社会不公信息的摄入,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存在许多调节因素。基于当前的现实环境,政府、学校以及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克服社会不公信息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负面影响,创造有利于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道德进步是一个从一种外在要求变成人的内在需要的过程。源于自然威慑的道德、源于社会契约的道德和源于人的内在需要的道德标志着人类道德从外在要求变成人的内在需要这一过程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行为是否遵从既定的道德规范,取决于在他们的价值观天平上,作为道德观念根据的价值与行为本身所带来的价值的比值。社会的道德建设是一个在道德行为方面谋求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通过教化引导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发展以及通过操作完善规章制度两个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信息传播环境下,广告伦理是研究广告活动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广告行为主体的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道德规范维系的、协调广告活动涉及的个人、组织及社会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广告活动本身进行评判的原则规范、道德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称。它是广告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追求,具有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和规约功能,也表现出自觉性、多层次性及广泛的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活动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社会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在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礼仪教育就是一定社会集团根据礼仪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的系统道德教育活动。目前,我国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说明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全面提高人的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各个方面都得到完整和谐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展示“才”的同时,注意“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