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与生命意义的关注。以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为目的的教师培训关注的是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生命成长。人文素养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对教师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其次,有助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实现。教师人文素养培训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是研究生培养和导师岗位职责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其意蕴内涵包括:树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担负给予他人友善与关爱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关怀关系;积极自觉的关怀行动等。在实践中,导师应建立并维护师生良好的关系,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人文关怀氛围,掌握必要的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履行人文关怀职责。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历史教学都是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而言的,其首要的任务应是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倡导"有生命的历史教育",倡导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发掘人的价值为出发点.有效的历史教学本质上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渗透人文关怀,全面落实和实现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概念分析,人文素养的核心在于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人文素养相对而言反而被忽视了。就社会发展趋势而言,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人文素养作为一个人的基础内涵,往往在个人综合素养中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高校素质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更应强调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理应成为其永恒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者要树立人文教育意识;作为被教育者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要营造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班级小环境及人文校园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发展的人本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人学是大学教师发展需要依据的哲学基础与基本前提,为我们理解作为"人"的大学教师及其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性的视角。通过人本反思发现大学教师发展具有功利化和工具化倾向,人本关怀下的大学教师发展观变革应以大学教师的主体需要、生命体验、人文关怀和自我超越为核心内容,应在职业生命、自我关怀、自觉发展和实现主体价值等方面促进大学教师发展,彰显大学教师发展以人为出发点和以人为目的的人学理念。因此,对当代大学教师发展的人本诉求进行探讨,具有极强的现实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在人文关怀视域下,"三观"教育的要素、过程及学生主体性要求均不同于传统的"三观"教育。人文关怀视域下的"三观"教育,追求的是以学生"三观"意识的主体性、"三观"品质的个体性及情感、精神健康发展为价值目标。因此,需要通过强化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方法以及人文关怀能力等途径实现"三观"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以往的知识技能学习培养不同,人文素养教育更重视人内在精神、品质的培养,它以人文关怀为目标,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在这方面,文学活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广州市少年宫为例,探讨以"少儿文学活动课程"促进人文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正>"要做学问先学做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教育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什么是德育?一切与"德"相关的行为教育、养成教育都可以视作为德育,它将人的内心修养通过行动展现于外,在法律与环境的约束下,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并上升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素质、素养。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我们的中学德育必须注重以生为本,倡导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德育必然会选择人文关怀,这是以生为本,完善学生价值取向的必由之路。德育必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个世纪初,我国开始独立设置语文学科,迄今为止,语文学科的教学已经有一百多年,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同时,语文学科也肩负着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多年以来,在语文教学前辈的关心呵护下,语文学科开始逐渐展示出它的蓬勃生命力,在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关怀着人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界开始重新重视"教育与人"的研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也逐渐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并将人文精神素养的培育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煤炭行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研究生培养观念、教师队伍、教育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合煤炭行业研究生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煤炭行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令人担忧,如不提高势必影响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创建研究生团队是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它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是认识、把握和分析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论文在建立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我校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培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吉首大学为例,从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统计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提出优化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以提升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复杂性来自于两个方面:内在认识上,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至今尚无定论;外部环境上,师资力量、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均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将创新过程理解为突破原有的限制而进行的"新组合",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与思维以及环境这两大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思维发展是实现新组合的基础,环境建设则是实现新组合的条件。具体操作时,应当充分推进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着重加强有利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环境建设,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础,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研究生教育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观念、机制、模式的创新,加强研究生导师素质和能力的创新,强化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创新氛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校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与未来我国科研的创新水平息息相关,它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采用问卷发放的形式对我校环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论文探讨了我校环境类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弊端,并从多方面出发,为更好地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构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程渐进式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实践能力不够强已成为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将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分解为基础性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三个层次,并提出了相应的三类培养方式:开设教学实验模块(Experiment module),开展综合实践项目(Project)和组织研究生自主创新实践活动。最后,按照教学科研相融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理念,提出了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渐进式培养模式,并通过完善教学科研优势互补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支撑体系,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培养环节和要求,来构建该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问卷法和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创新能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培养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普遍要求,属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范畴。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通过特定的就业指向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结构和学术水平加以体现,不宜空泛化和自足化。学科前沿知识的研讨、试生产和创新属于知识创新,其基本形式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体现为学科前沿领域的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