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怎样当好记者,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有几句精辟的论述:多数人能够想到、能够做到,你却想不到也做不到,你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你也能想到、能做到,你可以当记者,但那只是一般的记者;只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却能想到、能做到,你才能当一个好记者。多年来为了当个好记者,我勤于实践,努力思考,虽无多大建树,却有相当  相似文献   

2.
华静 《出版参考》2006,(35):48-49
已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唐师曾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一名当代中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他既想到了,也做到了;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他不仅想到了,做到了,而且做得让人击节称道,让人"高山仰止",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3.
华静  小浩 《出版参考》2006,(12):48-49
已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唐师曾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一名当代中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他既想到了.也做到了。  相似文献   

4.
创新到永远     
新闻姓“新”。每天有成千上万份报刊发布着各类新闻,如何从无边的报刊之海中一跃而出,“抓”住读者,让他一见就不忍释手?这需要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功夫,需要时时创新的意识。立意新。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当独树一帜的思维导向、主题  相似文献   

5.
创新与问号     
一般说来,新闻的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生的事本来就新,另一种则是需要记者深入挖掘,反映其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深刻内涵,也照样能出新。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专家型记者。很多人这样评价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惟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才能当一个好记者。今年5月,淄博市多家媒体以“品牌之重要”炒作“蓝海集  相似文献   

6.
当名记者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水平。文字表达能力是重要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给郭超人提了个问题:请您用最简练的语言来回答,什么人不能当记者,什么人能当记者,什么人能当好记者?郭超人回答说:一般我能够想到能够做到,而你想不到做不到,你不能当记者;一般人能够想到能够做到,而你也能够想到能够做到,你可以当记者,但这只能当一般的记者,不能当好记者,只有一般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却能够想到能够做到,你就能当个好记者。郭超人说的话很对。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想到能够做到,而别的人不能够想到不能够做到呢?这里很重要的问题是个认识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当记者整整12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有1篇作品获得1986年全国好新闻奖,两篇作品获得自治区好新闻奖,8篇作品获得《新疆日报》年度好新闻奖。回顾走过的这段路程,在好新闻的背后也常有苦恼和困惑。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即好新闻的三条边:苦恼+思索+突破。怎样才能想到、做到“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 著名记者郭超人说过这样三句话:即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想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也能想到、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可能是一般记者;唯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你想到了,做到了,才可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始终把它奉为我做记者的座右铭。我自愧不是一个好记者,但总向往着郭超人所  相似文献   

8.
什么人可以当记者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尽相同。有人做了形象地概括: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你没有看到没想到,那么你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的想到的,你也看到了想到了,你便能当记者;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你看到了想到了,你能成为好记者。这个命题说的就是记者素养问题。在当今各种媒介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优势越来越小,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主流媒体的地位,提升党报的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新时期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也就不是好记者。如果你想当一个合格的记者,你就首先要有当名记者的意识和愿望。 做名记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方面很高  相似文献   

10.
徐海波 《新闻窗》2009,(4):20-21
美国汤姆斯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中有这么一段话:“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永远无法强迫它喝水。当你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做新闻的也有一句话:“好题一半文”。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精彩的标题,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有进一步读下去的欲望。有了醒目的标题就可以抓住读者。现在流行说“抓住眼球”。一篇内容较一般的文章可能会因为一个出色的标题而提升很大档次,而一篇可读性强的稿件也许会因为一个平庸的标题而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  相似文献   

11.
【观点摘要】——记者的精神就是自由的。我很认同陈寅恪的一句话:"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一个人只要坚持了这点,就是在流浪,在寻找自己精神的方向,精神永远都是在动态当中。——转型期的这头二三十年,各式各样的乱象、怪象层出不穷,超过欧美新闻爆发量的一百倍。在这个社会巨变、乱象不断的时代,最好的研究是做记者,跑一线,而不是做媒体老总。——将记者的工作放入一个大的社会人文框架中,你就能发现新闻的历史功用,单个散见的新闻报道就可以分门别类地形成一个学类、一个专项的深入研究,一种参与推动历史或部分参与历史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冷静旁观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郭焕香 《中国广播》2007,(11):13-15
当记者十几年,我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做人”在前,“做记者”在后。做人,首先是人品,人品包括正义感、责任心、上进心等。一个人,品格好,人气高;私欲膨胀者,注定不会有好人缘。而一个记者,要建立信息网络,开掘新闻源头,写出精品佳作,更离不开好品格。  相似文献   

13.
自问     
你还愿意做新闻记者并成为一个真正的名记者吗? ——我愿意。中国比需要有良知的作家更需要有良知的记者。一个有力量的新闻记者远比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对现实的中国富于意义。尽管当一个好记者不是个人一厢情愿的事,我依然对此充满了内心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记者应该务正业,如今不少记者的问题正是不务正业。记者的角色,在记者这个名字中已经做了非常好的定位:记录事实和真相的人——你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而不是表演者,不是评论者,不是代表者,不是演说者。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位专栏主编在大学里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养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以当好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6.
在场     
很容易想起那些当你作为一名记者,那在你面前侃侃而谈,接受你的采访的人。他们有话要说,而当他们有话要说,他们遇到了记者;而你作为记者,适时地在场。在场是人生中一种恩惠般的境界。许多事我们因为无法在场,而心生遗憾。而作为记者,我们自然地拥有了在场的优势。你可以倾听,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智慧     
进入新闻媒体大门,人人都想做一个好记者、好编辑、好领导。可多变的社会现实往往叫你事与愿违,文章写不好,稿子编不好,干部当不好,群众有意见,领导不信任,自己也是一肚子怨气。文章认为,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要想做个成功的记者,必须开发生存资源,善用人生智慧,闯出事业新路。  相似文献   

18.
李鹏飞 《今传媒》2010,18(10):128-129
面对记者的采访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戒备心理,对方一般都会说一些他愿意说的而回避他不想说的,而这就要考验记者的采访功力了。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有的记者干脆就按照事先罗列好的问题一个一个来问,其实这样做有时候会失去一些能出彩的回答,有的时候采访对象的回答只要记者再追问下去就很能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商品交换中,有一种诱惑,会诱使一些人丢掉人格,把自己也当成商品出卖,现在,我们新闻队伍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人。这种人,只要你拿钱来,拿物来,他可以把广告当成新闻发。只要你拿钱来,拿物来,质量差的产品,他可以在新闻中吹它的质量如何好。只要你肯出高价,甚至可以把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15,(1):22-23
领导点评 翟惠生(中国记协党组书记)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记者在讲述本人故事的同时,他和这个时代的命运连在一起,能讲好故事的人,应该是一个最朴实的、最真实的记者,而朴实真实恰恰是我们新闻的生命.新闻界应做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他们所讲的故事,实际上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当一名好记者,讲好中国故事是职责,也是追求.只要记者眼光向下,就能发现更多的中国好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激荡人心,留得下、传得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