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高度概括了教育的价值选择及思维方式,精辟地指出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设备和条件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表现为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从目标而言,教育要根据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杨德广 《上海教育》2012,(27):16-17
"三个面向"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出了明确方向。各类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但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却有各种不同的目标和要求。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提出的人才目标,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向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是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面  相似文献   

3.
杨德广 《上海教育》2012,(18):16-17
"三个面向"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出了明确方向。各类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但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却有各种不同的目标和要求。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提出的人才目标,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向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是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面  相似文献   

4.
文摘月汇     
中国教育学会在北京举行全国第一次教育学术讨论会上对教育的"三个面向"作了探讨:认为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首要的就是要"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课程结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认为中学化学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邓小平教自理论是新时期教胄事业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正是在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下逐渐明晰和提出的。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刻揭示了教育在服务现代化建设、开拓未来进程中的重要地应和历史任务,提出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四有"新人,把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定为教育的目标。此后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国民…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发布,吹响了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明确了方向、目标和路径,同时也系统勾画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教育现代化目标的达成和愿景的实现,都需要现代化的教师队伍。那么,面向2035,教师要具备什么?首先,教师要有"定"的立场。就是说教师要始终坚定"中国立场"不动摇,不褪色,全心全意建设有根、有魂的中国现代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8.
正确掌握邓小平教育理论中的素质教育理论,对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鲜明的目标论   素质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评价学生素质的依据。邓小平教育理论在这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首先,邓小平针对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我国教育同现代化建设严重不适应的实际,在1983年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刻揭示了教育在服务现代化建设、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拓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  相似文献   

9.
施晓红 《语文天地》2013,(16):73-74
历史的车轮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各家对其大义宗旨阐发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活跃了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空气.然而,我国教育究竟要面向什么样的现代化?教育本身应当怎样调整服务方向?"面向现代化"与我国古代教育特别是儒家教育有何关系?这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史研究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说,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中国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应当有自己独特的模式,独特的实质内容和独特的精神风貌.所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不是面向西化,而是面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实现中国现代化为目的的教育,对待中国古代传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流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地利的维特根斯坦说:"对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自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作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之后,我国的教育现代化问题被明确提了出来,并且成为教育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二十多年来,语文教师对这一问题虽进行了许多思  相似文献   

1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同际新技术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针对我国教育同现代化建设严重不适应的实际提出来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也包括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总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必须坚持"三个面向",打破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于1985年5月9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比如说,改革的决定,在你那个地区,那个部门,怎样贯彻落实?校舍和教学设备不够,怎样解决?"邓小平同志这个论述和讲话,其中"教学设备不够,怎么解决?"这就明确地阐述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教学设备,将教学设备与校舍相提并论,说明教学设备的重要,有了教学设备才能说是改革教学手段,否则说改善教学手段就是纸上谈兵;"面向现代化",一方面指的是为现代化事业服务,另一方面也包括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还包括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改善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积极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我国政府作出了"面向203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承诺。为配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省域教育现代化战略设计工作,辽宁教育研究院于年初启动了"面向2030年辽宁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华,其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一思想的提出包含了教育本身现代化这一课题。邓小平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的现代化都有深入的思考,精辟的论述,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指针。  相似文献   

17.
1月23日闭幕的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现代化"成为关键词贯穿始终。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而教育是圆梦的先导。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其中第一个面向就是"现代化"。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比整个国家现代化提前30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教育人没有辜负国家的重托。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由基本实现"两基"到全面实现"两基"。有学者指出,这期间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指数从35.97%跃升到63.60%。又经过4年的努力,离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更近了。2012年,国  相似文献   

18.
于漪 《上海教育》2012,(18):14-1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的词。这一题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三个面向"的价值与意义非比寻常今日再次讨论"三个面向",更是深切体会到其价值与意义的非比寻常。尤其是经过近三十年波澜壮阔的教育实践,更显现其思想光芒。"三个面向",首先是教  相似文献   

19.
于漪 《上海教育》2012,(27):14-1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的词。这一题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三个面向"的价值与意义非比寻常今日再次讨论"三个面向",更是深切体会到其价值与意义的非比寻常。尤其是经过近三十年波澜壮阔的教育实践,更显现其思想光芒。"三个面向",首先是教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肩负着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面向"十四五",江苏教育信息化要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建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江苏智慧教育新生态,持续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为"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