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军人物,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主要领导者。综观其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逝世后被人们尊称为国父。其主要贡献表现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辛亥革命前发动系列武装起义、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与创立中华民国等。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列宁密切关注中国的局势,他充分肯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和行动,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亚洲以至于世界历史的重大积极影响,对帝国主义列强破坏中国的革命给予了尖锐的抨击,对袁世凯的反革命本性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驳.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是在学习欧美的基础上超越欧美,建设一个全民共享幸福的共和制的中国。围绕这个目标,孙中山在有生之年不断回顾与反思辛亥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问题,前后观点有重大变化。前期,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已经取得了铲除专制、确立共和的目的,剩下的任务是如何进行社会改革以超越欧美。后期,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廷,却没有铲除专制;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却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和。对辛亥革命成败看法的转变与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策略的变化发展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海外洪门为国内的一次一次武装起义出钱出力,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肯定。然而,海外洪门的革命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孙中山广泛动员的结果。革命之初,海外洪门对革命的态度并不积极,为了动员海外洪门支持革命,孙中山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动员措施,从挖掘洪门的革命历史进行民族主义宣传到爱国主义教育;从亲自加入洪门获得身份认同到利益回报许诺,终于使海外洪门从不理解革命转变为积极参与革命。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民生观,是孙中山关于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民生理论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纲领的集中体现。他的民生观与他的民族观、民权观是有机统一的,也与他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内在统一。孙中山的民生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思想和理论财富。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时,研究孙中山的民生观,对于传承和发扬他的"以民生为重心"的精神、加快推进我们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特点和文化特色。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领导者,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的观点,首次界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这些结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是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称谓变化。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一直根据国共关系的变化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不断更新对辛亥革命现实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带来前所未有的解放,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作为辛亥革命旗帜的孙中山先生,他一生献身于民族振兴、国家统一大业的高尚情怀和伟大品格,今天在海内外华人中仍然有着极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的探索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文章从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期间对提高政党的组织纪律性的探索出发,阐述了他对政党组织纪律原则与其对通过提高党员素质来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方面的探索,力图说明辛亥革命在这方面失败的原因,希望能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巨变中的两位伟人,他们都曾提出过赶超发达国家的战略思想。他们的赶超思想蕴涵着很大的相同点,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不同,他们的战略思想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论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对国情的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而提出的政治主张,对辛亥革命有重大影响。因此,探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国情的认识,研究其对国情的认识与辛亥革命成败的关系,对于深入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并研究了毛泽东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对辛亥革命的阐释,认为这是毛泽东思想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时期的观点正是对早期共产党人辛亥革命观的扬弃。这一扬弃,不仅反映了毛泽东辛亥革命观的渊源流变及背后蕴含的时代背景,见证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探索中的突出贡献,亦充分验证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承继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与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在创立自己理论学说的过程中,继承了孙中山思想中不少有价值的合理因素,并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力图通过探讨毛泽东继承和超越孙中山思想的必要性、方法和具体内容,以合理说明孙中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本论述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与严复理想社会模式的形成过程,两之间的异同及从中得出的几点启示。认为他们的理想社会模式都是其爱国思想的逻辑发展;他们都把现代化和均平作为其理想社会的主要目标,但在均平的侧重点上却有所不同;他们都论述了社会主义兴起的原因,但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认识上则有差异。章最后指出,他们的理想社会模式属于超前意识,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孙中山拯救国家、振兴中华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以及民生主义.其中"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进步的反帝爱国思想.孙中山的反帝爱国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并对其反帝思想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推翻270多年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起共和国,引起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以崭新形象呈现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着手选择新的在华代理人;亚洲各国人民则深受鼓舞,切实地推动了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的深远历史意义至今仍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探索中,孙中山,邓小平三人主要思想各有所侧重,具体来讲,孙中山的主要思想是均权思想,毛泽东则是扩大一点地方权力,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邓小平则是权力下放,中央必须有权威,三人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建设强大的国家,其中邓小平的思想是对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毛、邓二人的思想与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和计划经济密切相关,三人之中,由于孙中山的构想带有理想化色彩,加之当时孙大权旁落,未能付诸实践,而毛泽东主要靠非制度化手段来实现其思想,邓小平则是通过制度化手段来实现其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孙中山和毛泽东大同思想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探讨,指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被毛泽东所批判地继承并加以发展,从而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代伟人 ,孙中山对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 ,结束了肇自秦始皇的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帝制 ,创建了从西方学来的亘古未有的民主共和制。他的学说博大精深又充满复杂性 ,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 ,孙中山思想研究一直是历史研究的热点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海内外公开出版的有关孙中山的论著及史料汇编总数近 60 0种。虽然当代的孙中山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但研究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总的表现为“繁荣有余 ,争鸣不足”。在新千年开始之际 ,茅家琦教授等八位先生又推出了 72万字的新著《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