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侠 《考试周刊》2011,(62):64-65
现在许多学生都不听语文课,不愿学语文,对语文课失去兴趣。语文为何受此冷遇?因为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少情趣;枯燥无味,缺少理趣,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对语文失去兴趣。语文课要让人待见,课堂教学必须有情趣、有理趣,让学生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肖虹 《黑龙江教育》2013,(Z2):47-48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字——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也会让老师失  相似文献   

3.
冯晓丽 《时代教育》2009,(7):181-181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究各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出发,从效果出发,不摆花架子,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学生喜欢喜欢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走的是应试路线,课堂中自然"讲授味"多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则又因过分追求合作而多了些"活动味"。不得不说,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会让语文课"乏味",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会让语文课"变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富有语文味。一、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多点人文味  相似文献   

5.
进入初中语文课堂,我们往往发现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成人,经常从成人视角出发,预设好教学中的问题,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真问题,教学内容失去童真味。我们应改变教学的机械、沉闷、程序化,把"童真"引进课堂,让每一节语文课陪伴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6.
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美育,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必须把学习语文知识同进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传道"和"授业"能做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里的关键是要从语文课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课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不少学生却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失去兴趣。究其原因,关键是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务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如果语文教学走到一板一眼的规范式教学,那么,她就失去了自己本应该有的生机。多少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语文课要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还要用鲜活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多种激活课堂的形式来丰富课堂,从而给学生一堂"活"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9.
我们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语文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邓静 《教学随笔》2014,(10):20055+55
目前,不少学生厌倦语文课,原地徘徊,进步无望,产生了"语文课学不学无所谓"的思想。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得其法,学生才能乐其学。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一建议明确了语文课要基于"学"来开展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于漪老师曾说,教师要从习惯的从"教"出发转换到从学生的"学"出发,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有句古语:"有得必有失。"当你得到的时候,你不会感到失去的痛苦;当你失去的时候,你却翘首企盼得到时的喜悦。人世间,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得要学会放弃。放弃争吵、放弃虚荣、放弃争夺……凡是多余的,该放弃的都应放弃。  相似文献   

13.
<正>曾有人说:"语文老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做语文老师容易,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却很难,在信息爆炸、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似乎非全才不可。实际上,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就是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离开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参与和评价,教师的优劣也就失去了评价的依据;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吸引学生爱听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一课一得"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语文课堂,由于教师过度依赖教参、网络、课件而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灵魂。为打破语文课堂的窘境,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裸读文本,在与文字的磨合中逐渐感受文章的意蕴和情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搭建相关的认知平台;还应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确定学习目标;最后设置主问题,带动小问题,因势利导,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5.
好的语文课能带领学生解读出文本深层的东西,课要上得有深度,有层次。要善于化难为易,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老师要善于将"平实"的课上得有"波澜",要善于掀起课堂"波澜"。好的设计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批判思维、创新思维。教师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教师要苦练内功,要多读书。教师要有"生本意识"上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阅读文本,努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概括思维、情感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于漪老师也说"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教的语文知识就得要学生掌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泛生活化倾向"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把非语文学科的知识引入语文教学,从而淡化语文特征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实际是对语文教学方向的一种偏离,这种倾向下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语文的教学功能,学生对汉语言和文学的感受更无从谈起。一、语文课堂上"泛生活化倾向"表现:预设脱离语文语文课的预设要围绕"语文",通俗地说,就是要"抠字眼"、"抠谋篇",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的味道。实际  相似文献   

18.
陈伟建 《中国教师》2009,(Z1):386-386
<正>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观念:教师是上课不是"讲"课,教师是主持人不是"讲"师,学生是主角不是观众。从这个新观念出发,得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师要讲得好,学生更要学得好,"表演"得积极、精彩。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语文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语文老师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文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相似文献   

20.
让语文课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似看山不喜平",跌宕起伏,就会使读者兴趣盎然,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须是这样。如果课堂不活,学生就会懈怠、压抑、烦闷,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有起有伏,节奏鲜明,活力四射,语文课就会充满魅力,像蜜,牢牢粘住学生。如何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