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生活的分裂与变动特征,促使时代意识内化为自我认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打破了时代意识与自我认同的内在关联,从而使得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认同成为了一个需要不断反思和重建的问题。现时代的自我理解以及现代主体的自我认同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哲学的主体形而上学思维,它要求确证自我的主体地位。意识哲学范式的穷竭使自我认同走向相互认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理论可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并不局限于清算形而上学的思想谱系,而是深入发掘和揭示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据。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之所以屈从于形而上学的思维范式,是因为它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原则的最充分的表述,其核心的内容就是"资本逻辑"的统治。资本逻辑和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范式具有同构性。在其统治下,"抽象对人的统治"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说。历史科学思维具有三个层次:按历史本来面目研究历史、将研究结果历史地理解历史、将研究结果进行对现实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历史科学的实践与思维具有科学同一性。历史科学思维是实践批判思维,形而上学是抽象思辨思维。实践批判理论作为历史科学还通过对形而上学的语言独立性观点的批判而确立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社会科课程在美国相关课程理论的影响之下,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社会启蒙、社会改革、个体发展和智识发展四大范式.本文介绍了这些范式的发展历史及具体内容,并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了四大范式在实践中相互联结和相互重叠的复杂关系.近年来,加拿大在内容知识、批判性思维、信息收集与报告、个人与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与集体行动等5个方面尝试建立了说明性目标,体现了对不同范式共时存在的认可,也体现了加拿大为消除多种范式造成的范式混乱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韦伯官僚制理论范式的危机在于其延续了传统科技哲学思维的工具理性,要超越官僚制范式,必须从哲学方法论层面入手;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语境分析基础,它以主体间性、人际间的对话、沟通、协商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认知一工具理性、道德一实践理性和审美一实践理性的有机结合为特征,超越了韦伯的官僚范式研究的主体哲学、意识哲学、命令、指挥、控制以及工具理性等为特征的单向度制度构建,建构了适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范式思维,为组织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别分析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反映社会各种问题的社会思潮理论的思维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这几种社会思潮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其不足的原因正是根源于它们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并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7.
对存在本质的追问是古代形而上学的理论旨趣。在近代 ,形而上学以认识论的形式得到新的发展。传统唯物论、经验论、怀疑论和唯心辩证法等从不同视角批判过形而上学 ,但受理论优于实践的思维方式的束缚 ,未能克服形而上学的局限。马克思将传统哲学的存在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变为人的社会存在问题 ,实现了实践先于理论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社会存在是人类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人的社会存在是异化的存在 ,探索改变异化生存状况的途径 ,是马克思社会存在理论的旨归。  相似文献   

8.
形成、发挥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技术的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的问题不仅是建构、推演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点”,也是当代教育哲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前者把学生当作客体,后者把学生当作主体,但是其教育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一致的——“主体—客体”思维范式。在这一思维范式的引领下,虽然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形成,但是又把学生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的是学生客体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在“主体间”思维范式的引领下,在“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因此,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必须以合适技术支持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为基点进行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基于价值思维的师德教育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体思维影响下所形成的师德教育的"培训范式",导致了师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去生活化和功利化,使师德教育陷于困顿.从实体思维向价值思维的转变,开启了师德教育范式的变换.在价值思维中,师德教育的范式应从"培训范式"转变为"交往范式".与实体思维下的培训范式相比,交往范式凸显了主体的生命意义.其转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价值目标定位上,要从社会本位为主转向社会需要与生命意义的兼顾;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对生命的处置方式上,要从规训与抑制转向对生命的尊重和激发;在师德教育方法上要从独白转向对话.  相似文献   

10.
传统翻译理论中,隐匿译者的看法是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写照,"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主体地位的思想根源于现象学以及阐释学关于意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思潮革新。翻译研究思维方式的进步有利于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西方空间观念循着形而上学、主体-身体、科学主义和文化符号四条逻辑线索依次演进,然而,西方空间研究大都割裂了真实空间与精神空间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实践之于空间研究的重要意义,未能揭示空间背后隐含的政治经济学意蕴。马克思主义基于实践的社会空间理论的提出预示着空间研究范式的转变,社会空间理论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空间研究的论域局限,也是走向统一空间观念的唯一合理出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哲学史和认识史的回顾,力图揭示;西方形而上学文化传统对意义生成问题的回答囿于形而上学的范围,它只能以新的表现形式重复形而上学的诘难,虽然每一次重复都深化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但脱离实践这一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基础,是不可能跳出形而上学的循环的.本文结合语言学、符号学的理论,进而深入到思维结构和思维发生机制的微观领域,从意义生成和思维发展的层面上拓宽了对实践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分权与行政主体范式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我国有大量的行政性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甚至企业组织都在履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传统的以国家行政为主的行政主体范式遭遇挑战。为回应这一挑战,就必须对行政主体多元化现象进行研究,发展行政主体理论,丰富行政主体内涵,并以此为基点重构行政行为、行政权力、行政诉讼理论,构建行政主体新范式,推动行政法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生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在科学,哲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存在其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5.
个体主体是基于"原子式探讨"的分析方式所形成的以个体为本位、以对物的单纯占有为目标的主体形式.类主体是对个体主体的辩证发展,它突破原子式分析的片面思维,把人看作在各种关系中和谐统一的类存在,它所成就的是真正自由、完整的人.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和危机要求主体由个体主体转向类主体.这种主体范式的转型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由"原子式探讨"到生态分析的转换;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从个体本位到类本位的转换;在价值目标上实现从"单子式个体"到"完整的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社会有机体是以人类的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实践为理论根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高校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根深叶茂地发展。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经验总结范式和理论建构范式两个维度,形成了系统工程论、生态系统论、学科理论系统论、社会系统论等代表性观点,呈现出鲜明研究特征。注重历史与逻辑分析统一、理论与实证研究并重、多学科与多范式研究共存、学术系统研究范式和行动系统思维方式同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今杰  包烁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36-41,108
马赫认为,思维经济是科学发展的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和反对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他的思维经济思想影响了很多现代科学家,其思想有其合理性和内在缺憾,对我们今天发展科学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新范式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突破历史教学思维旧范式,培育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解放思想,掌握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反向思维、相似思维、分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善于搭建自主思维舞台。  相似文献   

20.
俄苏文论代表洛特曼与巴赫金基于现代性同一思维范式的批判立场,从人的主体中心困局切入,以对话哲理为理论基石,主张多重独立思想差异共存。内在理路是将对话置于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历史根基,摧毁传统形而上学实体本体论,还原人的现实存在;同时以存在的"他者性",释放同一逻辑下单向度的人,构建人的多元存在;继而彰显异质要素同时发生,打破非此即彼的形式逻辑和合主客的思辨逻辑统摄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幻象,重塑人的差异存在。此类差异美学范式,更新人文主义,在现代性与后现代交错格局中,既接轨西方解构思潮,颠覆同一,激活差异,又力避不事建构、一味颠覆的极性思维,在当前后现代进入全面反思期,提供了具有未来面向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