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情境产生的“独特体验”.是发展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主动体验,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他们对文本情境的体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呢?杜长明老师在《摆渡》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体验中的自主创造高中新课标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文本进行交流、沟通和对话。而且,学生的阅读体验对文本意义有着建构作用,即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的阅读体验中才能生成,学生的体验会赋予文本以新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是学生在体验基础上的自主创造。体验只能是自我的,体验只能是主体的体验,体验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有了体验就会有自主性,就会主动探究,就会有发现和创造。因此在对话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  相似文献   

3.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阅读教学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互动。文本的“意义”,是读者凭借“视域”和“前理解”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后所产生的意义,它具备空白性和未定性的特点。阅读教学中可通过体验式阅读、补白式阅读、比较式阅读和质疑式阅读等对文本意义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主动走进文本,构建内在阅读体验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以选择恰当的“联结点”来建立学生与文本的联结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因此只有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为基础来选择“联结点”,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激活阅读思维的活力,加深情感体验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存在不少观念上的误区和偏颇。笔者认为:要真正演绎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为其提供路标,指明方向。一、个性化阅读的根本——尊重文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珍视”学生多元的感受、体验,使课堂生成精彩,对学生游离文本、曲解文本的知识“生成”或不置可否,或大加褒扬,忽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引导,导致文本的失落。尊重文本是个性化阅读的“根”和“本”…  相似文献   

6.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的体验过程,搭建生本对话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可持续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寻生活足迹生活体验,是指个人的经历、阅历,所涉世事的体会、认识和感想。学生的生活体验是理解文本的仓库。…  相似文献   

7.
一、鼓励思维的多元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的思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经历及情绪体验等等的不同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学生既可以对文本产生认同、共鸣 ,也可以对文本进行质疑、批判。所以 ,阅读命题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要求 ,提倡多角度地阅读 ,创造性地阅读 ,在阅读中展开想像和联想 ,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创新 ,以形成最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如 :“读了《滥竽充数》这篇课文 ,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可以答“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靠骗人过日子太不好”;也可以答“我…  相似文献   

8.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的体验过程,搭建生本对话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可持续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阅读教学,粗浅阅读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认为记叙类文本阅读可以“感动”为突破口,在发掘文本的感动因素中,激发学生的感动体验,通过捕捉事件的“不凡”之处,品读词句,归纳人物形象,拓展体验等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阅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11.
刘延凯 《时代教育》2009,(11):235-23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要确立教师的主导性,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营造良好阅读氛围,重视学生的情感融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张扬个性,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要关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触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解读,文本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思考、感悟的客观条件,而学生也从文本的解  相似文献   

13.
英语阅读模式强调通过大文本的“阅读体验”和“人际交流”,促进外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实验表明,每周400页左右的大文本阅读体验和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明显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阅读体验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把感官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内化的复杂过程,其育人的功能十分强大,重要性日益彰显。阅读体验是施教的基础,也是育人的目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发端和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体验,这一点非常重要。阅读体验要关注阅读安全,阅读要依序进行,不断生长;阅读中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语文教师做个“多情人”非常重要,作为“多情人”,首要任务是激发情感;其次是引导学生体悟情感;最后要帮助学生泻情,形成审美是最终目标。通过增强学生的文本阅读体验,让学生自主感悟阅读的乐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因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审美体验等的限制,在阅读文本时,会对文本产生深浅各异的理解。作为教师,就是要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自己与文本对话中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与学生分享,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直觉或顿悟,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世界参与意义建构的结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珍视学生不同而“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使不同的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不同建构。  相似文献   

17.
<正>文学阅读情境化教学,简言之就是教师以情境创设来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深入进行文学式阅读,促进其个性化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文学阅读情境化教学之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与文本的“相遇”与“对话”中建构个性化的审美体验,生成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简言之,文学阅读情境化教学是教育学场域下知识观的进一步下沉,具有着鲜明的语文学科指向。  相似文献   

18.
王莉 《教师》2012,(6):75-75
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呢?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面对文本时的“入”与“出”过程。“入”就是解读文本,就是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出”就是感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文本实现真正的参与、真情的体验、真切的感悟,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赖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各种“感觉”资源,引发联想,联系文本的现实内容,进行再加工改造形成新的表象,从而真正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主题阅读”指的是围绕一个主题整合一系列内容主旨相关联的文本资源,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文本材料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不断地与文本深度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