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已减少到2000年底的3000万,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脱贫效果日益式微,且返贫率居高不下,贫困日益呈现出钢性特征。今天我国要早日消灭贫困并巩固脱贫成果,必须强化对贫困地区人们因自然灾害及家庭成员重病、意外等事件的救济帮助,同时改变制度化了的只重种养的扶贫模式,并通过发展经济、外出打工及改变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建设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与工业化、现代化一致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实现文化、价值等重建,培养起贫困地区人们的反贫困主体精神,在消除物质贫困的同时消除精神贫困,实现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句号。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等相对贫困现象还将在一定历史吋期存在,啃下这块硬骨头,将成为我们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反贫困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症结,相应地,人类对贫困的治理行为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动体系。20多年来的反贫困实践已基本改变了甘肃农村普遍贫困的局面,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甘肃的反贫困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是贫困问题的性质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返贫问题突出。而原有的反贫困模式,既存在着投入的不足,又存在着制度创新的不足,同时还存在着科学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这一切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调整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4.
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应有之义。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但原集中连片特困区在脱贫初阶段还存在经济收入持续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脱贫内生动力和返贫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因此,应构建提高经济收入稳定性的产业帮扶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供给机制、消除贫困文化的内生动力激发机制以及应对返贫风险的后续保障机制,推动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5.
逐步缓解和消除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国家主导扶贫开发战略的双重力量推动下,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贫困人口也取得了较大幅度的递减。随着国家反贫困措施的逐步深入推进,农村贫困的特征、类型和发展趋势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认清这一基本形势,逐步调整我国反贫困战略的政策制定和制度落实,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最终消除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和促进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村家庭的需求压力及其货币化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贫困和脆弱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货币化贫困的概念,认为西部农村家庭的货币需求压力造成了货币化贫困现象。货币化贫困不仅是农村家庭致贫和返贫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且对西部农村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将使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校舍维修改造费用及学校公用经费能否有财政的长久支撑、教师工资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学生能否不再因贫困辍学等不确定因素,逐步从制度上得到消除。然而这个新机制还不能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村补充合格、优质的教师,以及如何提高农村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周大平 《教育》2006,(10):32-36
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将使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校舍维修改造费用及学校公用经费能否有财政的长久支撑、教师工资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学生能否不再因贫困辍学等不确定因素,逐步从制度上得到消除。然而这个新机制还不能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村补充合格、优质的教帅,以及如何提高农村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全覆盖对抑制因病致贫返贫的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回答"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以及"怎么进行针对性帮扶"等难题。阐述第一个问题需要从绝对贫困的定义过渡到发展贫困;阐述第二个问题需要从经济贫困和能力贫困的根源剖析;健康扶贫已经跳出了传统经济贫困的思路,靶向致贫原因,能更好地针对"如何扶贫"提出实施策略。其中,医疗保险制度是健康扶贫的重要抓手,但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在多大程度上助力了"精准扶贫"、"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实证来支撑。以发展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和能力因素为解释变量,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1年追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推行医疗保险全覆盖,对于抑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良好的政策效应;"是否有医疗保险"本身对于贫穷的效应显著为正,拥有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保费开支使得隐藏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显现出来,出现对于贫困的直接效应为正的假象,但综合效果仍然有利于降低贫困;同时,家庭成员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既往病史、疾病类型、疾病程度等变量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建议在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之后,应该适当向特殊病种进行倾斜,提高报销比例;通过扶智来扶贫,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消除贫困;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支撑作用,在政策方面适度倾斜,缓解"税延型"、"税优型"健康保险政策的阻力和压力,通过保单抵押贷款等金融保险创新,抑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保险精准扶贫"、"健康扶贫"。  相似文献   

10.
王飏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6):12-14,36
社会排斥描述的是一种由于制度缺失而导致的诸多社会现象。贫困现象作为其中一种,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我国目前农村贫困现象非常严重。政府一直是消除农村贫困的唯一主体。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身处国家体制外的NGO参与扶贫对于缓解和消灭农村贫困现象、提高农村贫困救助的效率、实现农村贫困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攻坚阶段,职业教育扶贫面临扶贫对象识别如何更加精准、扶贫主体间如何更加协同、扶贫供给如何精准对接需求、扶贫成效如何更具持续性等问题。而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扶贫实践中扶贫对象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扶贫治理机制有待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供给乏力,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培养受限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需要构建基于扶贫对象需求的职业教育扶贫制度保障,完善基于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扶贫治理机制,拓展基于多元优质的职业教育供给内容,遵循基于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东、西部资源、自然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拉大,贫困问题作为中国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重视贫困问题,正视贫困根源,把握致贫原因,寻求合理的反贫困战略,树立长期反贫困的意识,制定科学有效的反贫困措施在当前尤为必要与重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贫困理论阐述了生产资料贫困、生活条件贫困和精神文化贫困等,其中,生产资料贫困是一切贫困的本质和基础,也是其它贫困现象的根源;依据马克思生产资料贫困理论,透视我国生产资料贫困问题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反贫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分析了社会贫困及贫困链的基本成因,指出教育贫困是社会贫困的最重要的根源。要缓解社会贫困,在城市与农村进行反贫困行动,应制定以发展教育为根本途径,将教育作为反贫困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新时代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而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中西部6省18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180余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发现,新时代贫困地区学生还面临六大相对贫困问题:经济贫困、知识贫困、能力贫困、情感贫困、文化贫困、信息贫困。这些相对贫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效果。为此,提出加强创新学生资助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高度关注贫困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坚持内源发展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六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学的贫困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社会学贫困观主要有个体主义贫困观和结构主义的贫困观。个体主义贫困观的代表性理论是贫困文化论,结构主义的贫困观主要有功能主义和冲突学派完全对立的贫困观,以及中间学派的贫困观。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贫困线的测定应该具有相对、动态、多维的性质。贫困指数可以由三个维度和一些测量指标构成的三级指标体系计算出。采用调查研究方式,在安徽全省的农村地区采集个体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高阶因子分析技术检验贫困指数的指标体系,并计算出权重。首先利用该体系计算出每个个案的贫困指数;然后利用相对贫困线确定的比例法求出临界贫困指数,再根据已有数据拟合出人均年收入与贫困指数的回归方程;最后通过该方程即可求出贫困线。用贫困指数方法侧度贫困线有独特的优势,但也需要注意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教育权利与农村长期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阿马蒂亚.森的能力贫困论,针对我国农民教育权利贫困的现状,分析了农民教育权利贫困、能力贫困与农村长期贫困的内在关系,并结合韩国农民教育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农村长期贫困问题应关注农民教育权利的实现,以期为我国农村脱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外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贫困方面。中国城镇中“新”贫困人口在数量上远比“老”贫困人口要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机会。下岗失业造成绝对贫困,收入差距拉大等原因造成的相对贫困问题非常突出,对社会稳定威胁更大。贫困成因主要为转型期的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政府扶贫政策不仅要关注绝对贫困群体,还要关注城镇相对贫困和居民的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