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1912年始,鲁迅与北大发生了联系;应校长蔡元培之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是鲁迅为北大留下的最初也是最久的一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努力与前驱者取同一步调,创作了“遵命文学”的作品:在讲台上,洒下了种子,培育了大量人才;离京后两回北京.留下了亲切的回响。  相似文献   

2.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从1909年8月到1927年10月,鲁迅度过了他18年的教学生涯,曾在杭州和绍兴教过中学,后又在北京、厦门、广东的大学执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革新主张和精辟的见解。五四运动后,1920年8月,鲁迅正式受聘到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并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委员。在北大任教期间,鲁迅还为北大的刊物写稿,扶植学生的文学社团,培养了许多人才。现、当代许多著名的作家、教授如冯至、鲁彦、许钦文、章川岛、曹靖华等,都在北大听过鲁迅的课,得到过他的培养。(一)…  相似文献   

3.
1919年9月,魏建功考入北京大学,得到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兼士、马裕藻、黎锦熙等的教诲,原形经多方磨炼,刻苦钻研,终成语言研究大师,但许多论却忽略了另一重要的基本事实,即在进北大前,他在如皋实级师范兼中学附属两等小学堂、如师本科预科、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如皋县立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已有十年语言学习的艰苦历程,师从了众多名语言学家,为其进北大后的学习,为其一生的语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认真回顾和总结魏先生家学渊源,十年语言学习师承经过、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对语言学研究史的撰写必有助益,对有志于学的青年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有着浓厚的渊源关系。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发祥地,从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到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直到在五四运动中冲锋陷  相似文献   

5.
冽玮 《成才之路》2010,(29):92-92
鲁迅的《药聪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文章正告别中学课本,被网友戏称为“鲁迅大撤退”。年轻人是不是真的读不懂鲁迅。或者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喜欢读鲁迅了?为此,记者专访了北大教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他认为,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鲁迅。真正影响鲁迅作品被年轻人理解的,也并非鲁迅作品本身,而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思潮.是教育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本选人了鲁迅的《风筝》这篇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蕴,实非易事。众所周知,鲁迅的思想是极为深刻而复杂的。他的散文集《野草》中的所有篇目.可以说集中了鲁迅深邃而复杂的全部哲学思想,的确不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世不少学  相似文献   

7.
补白     
《学习之友》2010,(5):47-47
“文革”中,北大红楼中已故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办公室被改装成图书管理员毛泽东的办公室,令后人腾笑。孰料,这种荒唐做法至今未绝!北大红楼东侧五四大街上新建起一座五四新文化运动浮雕。浮雕上,毛泽东和李大钊的头像并列居中,李像稍为靠边;蔡元培、鲁迅的头像都偏在边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也在左下角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据《北京青年报》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在北大首届"文学特长生阅读与写作夏令营"上特别提出中学生应该阅读鲁迅,并就如何阅读鲁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近百年来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理解最深的,鲁迅堪称第一人。鲁迅的作品不是简单地叙述,而是带着生命的体验的,他会燃烧你,调动你,感动你,你从中也会发挥想象力来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鲁迅是一位战士,他的作品批判性很强。中学生读他的作品,除了学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观察、了解  相似文献   

9.
发挥优势致力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北京大学教务处一、发扬优良传统,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北大传统之一。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时就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大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而“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他鼓励文理科学...  相似文献   

10.
张一璠 《高中生之友》2010,(6):24-24,25
一次.一位著名的小品演员到北大来给大学生们讲小品表演艺术。他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茅台酒是国酒.红塔山是国烟.北大是国校.”虽然庄严中多了几分调侃的感觉.但认为“北大是国校”也并不缺少依据。而在我看来北大是一篇散文。说它是散文,那是因为它既有如张中行先生所说的“散漫的一面”.又有那种“严正的一面”。我曾在北大进修一年.那一年里,我用探求的目光.自以为认真地、情趣盎然地阅读了这篇散文.这让我感到永远的幸运。  相似文献   

11.
孔巧芝 《现代语文》2006,(10):53-54
历史的年轮驶进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学的欣赏情趣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将放下消遣之,拿起经典名,对鲁迅先生也不例外,因为他的思想和学是一。份不可回避的世纪化遗产。他的意义也将在现实和读的阅读和解释中被创造出来。鲁迅的思想和传述思想的语言符号已成为现代中国思想化和独特性和丰富性的证明,所以我们阅读鲁迅不仅需要对其进行语言和历史意义的还原,更需要有精神灵魂的撞击和生存意义的拷问,并在撞击和拷问中实现思想的去蔽和生命的自觉,在尽可能真实地理解鲁迅的前提下,获得直面自我和人生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重读汪曾祺先生为摄影集《胡同之没》而写的序言《胡同文化》.忽觉文章中隐含一种对旧中国国民精神的思考.可与鲁迅先生《呐喊》里许多文章,如《阿Q正传》.对比起来读。两位大师写作风格不同.鲁迅先生直露,火药味浓些,他以刀作笔,直接解剖国民劣弱的心灵;而汪曾祺先生写的文章调侃味浓些,不愠不火,娓娓道来.殊途同归,也对旧中国国民精神进行了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3.
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基地。自五四时期开始,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就成为北大的一种传统,这是五四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的重要表现。北大的这一传统就其内容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80多年前,在中国的思想界可谓是旗帜林立,如孔孟之道,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等,而北大教授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他的指导、带动和影响下,聚集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不少人成为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是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所敬仰的伟人,他的著作,特别是其中的杂文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鲁迅的伟大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在三十年代初期,甚至还有那么一些“吸血的苍蝇、蚊子”不时地发出嗡嗡的叫声,攻击鲁迅,鄙视他的杂文。一九三一年四月瞿秋白同志写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热情地肯定了鲁迅杂文的巨大价值,准确地概括了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公正地评价了鲁迅在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重要地位。《鲁迅的精神》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所选部分除了第一段是谈鲁迅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15.
<正>北大经济学教授厉以宁,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到北大来是要学什么?很多人说,我是来学知识的,他说不对;也有人说是来学方法的,他也说不对。没有学生能答对,他就说:你是来开阔视野的。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让他看到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1933年5月写的《〈守常全集〉题记》中,一开头就追忆了他和李大钊同志相交的开始:“我最初看见守常先生的时候,是在独秀先生邀去商量怎样进行《新青年》的集会上,这样就算认识了。”他们的战斗友情,主要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建立起来的。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和《新青年》杂志编辑等职。当时,《新青年》是五四时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鲁迅和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同事,他积极参与过《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该刊重要的撰稿人,和李大钊“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他们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互相关怀,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同志作为一个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大钊同志的著作从多个方面研究探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正如鲁迅先生在《<守常全集>题记》中所说,李大钊同志的遗文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本文仅就李大钊同志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革命宣传,探究社  相似文献   

18.
龙琴 《江西教育》2010,(1):90-90
那些杰出的哲学家、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古怪偏执、不合群的人,可鲁迅却深受学生的爱戴、同仁的拥护.这不仅仅因为他有令人仰慕的才学.还因为他风趣幽默的性格。当时北大有一个叫川岛的教授,留了个学生头.绰号“一撮毛”。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鲁迅撰写《中国小说史略》一书出版后。就送给他一本.并在扉页上以诗的形式写道:请你.从情人的怀抱里,暂时伸出一只手来.  相似文献   

19.
<正>北大经济学教授厉以宁,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到北大来是要学什么?很多人说,我是来学知识的,他说不对;也有人说是来学方法的,他也说不对。没有学生能答对,他就说:你是来开阔视野的。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让他看到世界有多大,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让他看到古往今来人类走过了  相似文献   

20.
潘晨光 《成才之路》2013,(15):I0003-I0003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因卖猪肉而出名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日前在北大讲台上哽咽着说出了这句话。这位当年的“北大才子”.因为卖猪肉而一鸣惊人,当过公务员也出过书,却依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混得不好”。而武汉的大学生呼维彬自大二起,每天给学生寝室送桶装水,公司净赚逾百万,他也从受人白眼到受人青眼。尽管学业亮“红灯”,无法按时毕业,呼维彬说他觉得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