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潘翠玲 《甘肃教育》2013,(21):60-60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由此衍生出生本教育的伦理观、行为观等。伦理观为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在这种理念下,决定了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一般都分为课堂传授和作业练习两大板块,多以“填鸭式”讲授,再进行“一刀切”或“放羊式”的作业练习,因而课堂组织单一,作业效果大同小异,难以跳出封闭式的教育圈子。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创设“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一、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运用开放性讨论的教学策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是…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石家庄市栗胜路小学是桥东区教学工作示范校、全国小学数学教改实验校。学校有18个教学班,学生900人,教职工60人。开展教科研,促“小班化教育”。实施“小班化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老师对每个学生有更多的关照,管理起来也会更精细些。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植树、参加夏令营、同京城小学开展联谊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劳作、生活及交往能力。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还设计了“小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行为习惯与人格量化表”,内容涉及学生基本情况、行为指标、方法措施、综…  相似文献   

4.
学,即人学,学作品本来就是以人为本的。这些年,我们的语教学却背离了学的本质,游离出作品本,去对一些人的既定观念进行诠释印证。一些非常人性化的描写被曲解或任意拔高。一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场景被人为的“陌生化”,一些顺理成章的观念被帖上各种意识形态的标签与一般读隔膜起来。这都是与学的本质、读的审美习惯、学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说是对这种情况的警觉和纠正。在具体的学作品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构成了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由于教师的工作在于“教”,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起“导演”和“指挥”的作用,学生的任务在于学,学什么,学了怎样用,充当“演员”与“歌手”的角色,这就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可能。只有将教与学的行为与内容完全统一起来,才可能获得教书育人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课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做记录,不但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哑巴”外语人才,也不利于育人。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仅仅是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掐尖和择校是一对"孪生兄弟"。对于家长而言,进入一所好学校,就意味着孩子的前途多了一份光明;对于学校来说,多招到一些"优秀"的学生,则预示着在未来的竞争中会胜出。为了招到好学生,各级各类学校各显神通:小升初本不许考试,但学校会和培训机构合作点招;为了争夺生源,各学校争相把招生时间提前、向牛孩作出各种承诺……而近年来,高校之间的生源大战更是硝烟弥漫,高考招生几乎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华约vs北约、复旦与上海交大斗嘴……于是乎,“掐尖”都成了一个颇为时髦的网络流行语。针对这种“掐尖”现象,各方说辞不一。有人以“选拔”的名义,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选拔机制;有人站在教育竞争的角度,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生源竞争,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此类现象一方面源于高校依靠“分数化政绩”提升学校声誉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暴露了高校对“优秀生源”内涵的误解。“掐尖”战之所以从高中打到小学,与这样的认识脱不了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实践训练,使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用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就是人的素质。素质教育,也就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古人颜元曾在《习斋记余》中指出:“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由此看来,教育必须要做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否则,就算不得成功。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理论,轻实际行动的问题,在学生面前仿佛筑起了一堵高墙,将“知”与“行”隔离开来,使“知”与“行”俨然成了两张皮,难以联系起来,难以结合到一起。于是,便使许多学生出现了高…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师应把教育重点由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知其然”为“知其所以然”,善于启发诱导,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创设更多的交流活动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模拟交流活动,从而锻炼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4月9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有一篇文章《农村学校好教师都被选调进了城》,提到每年七八月份,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区),都要选调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作者认为,这样的“掐尖”制度加剧了社会不公,“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中国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到2018年底,已 经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35万所,在校学生5378万人,当年形成的财政贡献超过7000亿元,为国家教育事 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办教育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和民办学校自主办学共同作用的 结果。其中的关键机制是民办教育能够根据市场信号为社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满足了现代社会 发展对多样化教育的需要。但是,2018年以来,“掐尖说”甚嚣尘上,把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的发展归因于 “掐尖”的结果。这既不符合民办学校创新发展的普遍事实,也不符合关于人类理性行为的普遍逻辑。继续 发展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选择,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案例中的李老师“一俊遮百丑”现象是当前“掐尖教育”的一个缩影,具有非常普遍而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文科省制定学校评价标准,促进现场“检验” 针对公立学校学生学力低下、问题行为多发等教育质量问题和家长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重新制定“学校评价标准”,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标准实施对教育内容的“检验”。这样,一方面学校的封闭性将有待开放,而另一方面,也留下设定千篇一律的标准是否会影响到多样化教育的悬念。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笔者观看了某校的“课堂规范表演赛”。比赛期间,学生的每一个课堂行为动作都是那么的整齐划一。整个表演过程几乎包含了学生在课堂上所有的学习行为,而且每一个行为都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乍看起来确实感觉训练有素,然而细想起来不免有些困惑:这种“规定式”的“课堂规范”到底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艰苦奋斗办蝶中乐献余热育桃李梁明有隆安县蝶城中学是一所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学历的完全中学。校园环境幽静,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优良,现有16个教学班,共1100多名高、初中生,是目前南宁地区规模最大、颇有名望的民办中学。几年来,蝶城中学以...  相似文献   

15.
唐朝的韩愈曾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传统思想引领教师数千年,强调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随着礼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从重知识的传授到学生智能的培养,教育活动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教育任务的完成更多地有赖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因此改革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概况起来,教师应成为: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23日,北京古城中学学生代表大会于在古城中学艺术楼一层报告厅隆重举行,大会以“今日学生领袖,明日社会栋梁”为主题。  相似文献   

17.
以农村教育为突破口探索农村中学教改之路怀柔县庙城中学庙城中学是怀柔县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农村与县城交界处。1961年建校。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的教育改革总没有跳出“应试教...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五个新课程实验省都已进入选修课实验阶段,但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与理想状志不一致的情况,教学实施起来有些困难,这其中既有选修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教学一线在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不知如何确立,达成选修课的教学目标。经过观察、分析,笔者正在探索一种相对宽松和开放的教学策略,建议一线教师同仁扭转“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解放学生,让他们更多地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一、“科研型教育”提出的背景 1.起源于纠正学校的“非教育现象”。 “非教育现象”是指融入学校主流教育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损害了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意义的一种教育现象。因其具有隐匿性、普遍性,因此很难被人们认识,而被大众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认同,这种现象后的“非教育行为”对教育的负面影响持久而深刻。例如,全面的数量化教育,把教育的所有内容,从知识技能到个性品质都统统数量化、具体化,学校教育成了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待学优生和“差生”的不同态度,造成“差生”的学业失败和心灵创伤。有些教师“辛勤”地加班加点,频繁地进行应试练习,把教育看成是简单的应试之学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许多农村家长都尽自己所能将孩子送到县城去上中学。这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基本上是县城中学挑“剩”下来的,他们或是对学习没兴趣,或是学习基础特别薄弱,或是多少有些问题的留守儿童。面对着这样一群学生,要想把课上好,还真是不容易。因为班级没有了“领头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