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新闻是易碎品。因此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读到所关注的新闻的方方面面,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种新闻的“一次性消费”方式,目前正为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运用。它不但能满足读者“详知”的需要,也成了各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何为新闻的“一次性消费” 所谓“新闻的一次性消费”,就是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全部价值进行一次性报道。这种处理新闻的新操作方式,近年来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是对新闻体裁资源的更进一步整合。 新闻一次性消费处理形式,也是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一定基础上出现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消息要“一事一报”,对新闻事实“只取一点,不及其余”,进行简要介绍。但随着受众  相似文献   

2.
灾难新闻报道是指对给人类造成灾难事件的报道。因而新闻尤其是灾难新闻报道对人类有着极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纵观中外新闻发展历史,灾难新闻报道一直是新闻活动的焦点,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从泰坦尼克号撞船到“9·11事件”,从唐山大地震到“非典”流行,正反两方面经验都告诉我们,如果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不能有所作为,那么媒体就失去其本身的功能与作用。当地时间2004年10月23日17时56分左右,日本新潟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截至当地时间24日23时,日本新潟地震已造成22人死亡,2000人受伤,591栋住宅和1000栋建筑受到不同程…  相似文献   

3.
1899年10月14日,20多岁的伦敦《晨邮报》记者、骑兵团中尉温斯顿·丘吉尔第四次奔赴战场。不久,他在前线战斗中负伤被俘。12月中旬的一个深夜,他趁机逃出,经过60个小时的磨难获得自由。那一刻,他立即向《晨邮报》发出一份描写他从战俘营逃跑的详细报道。这篇报道使他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报道被当作惊险小说来阅读,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后来,英国新闻界在论述这一事件时,称之为“丘吉尔形象”,认为其特点就是:记者不再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完全投身到新闻事件中去,并且成为它的部分。“丘吉尔形象”值得引起我们思考。应该说,我们众多的记者和遍布各行各业的通讯员,是有条件投身到新闻事件中去的,其中还有许多人本身就活动在形形色色的新闻事件之中。但是,为什么反映在报纸版面上,我们却很少见到自己的“丘吉尔形象”呢?我想无非是两点:一是长时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提采访“像蜜蜂  相似文献   

4.
罗文斌 《当代传播》2003,(3):84-84,93
今年3月21日,《乌鲁木齐晚报》又一次改版。这是在以往几次改扩版的基础上的一次全新改版。新改版的报纸仍是32版,但内容有了根本的变化:前16版以动态新闻为主,强调信息量,力求时效性,讲求覆盖面。在新闻编排上,放弃了传统的以时政、社会、教育等新闻类别划分版面的做法,以区域性结合重要性来组合版面,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多信息,并且通过版面编排让读者体会到晚报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观点。后16版主推新闻杂志——从周一到周六,依次为地球七日、影视娱乐、财富经济、都市生活、时尚消费、晚报周末。新闻杂志每日以7个版的容量,通过对新闻事件多  相似文献   

5.
杨江 《青年记者》2012,(1):36-38
沉默半月后何以成新闻 5《底层的懦弱》是我发表在2011年第45期《新民周刊》上的报道,聚焦了2011年10月22日发生在深圳市宝安区河东社区的一起“联防队员”强奸案.我在文章的开篇中就提到“这起强奸案从三名涉案当事人命运发生交集开始就在沿着一条不太正常的轨迹发展”,其实,回顾这起新闻事件发酵的过程,我们亦可发现,这个新闻从媒体介入之初开始也在沿着一条不太正常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景 《视听》2016,(12):95-9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模式,公众言论的自由化、便捷化以及传播平台的扩大,都使公众言论在网络舆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近几年来,新闻反转频频发生,不仅是公众言论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折射出新闻媒体公信力的缺失。新闻反转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新闻事件的认识,舆论的引导经过新信息的曝光,有可能发生反转,从一方导向另外一方。本文将以"成都女司机遭暴打"事件为例,分析网民舆论与新闻反转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新闻反转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严仁 《新闻三昧》2003,(12):31-31
媒体公开报道业内整顿情况是加强三项学习教育的好办法。《四川日报》10月23、24日连续报道四川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整顿情况。10月23日的该报追述说,今年7月中旬开始的全省新闻系统职业道德教育整顿活动,规模和力度之大为以往所少有。这一活动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为核心,以禁止  相似文献   

8.
毋庸讳言,用照相机作为采访工具,记录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通过媒体反映出来的新闻,所反映的每个新闻事件都是经过拍摄者筛选,都是一个新闻事件的重现。因此,拍摄者在记录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着事件的发展规律,真实记录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再现本来面目,这样的记录过程就是我们新闻摄影中不断倡导的抓拍。然而,在信息化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9.
深度调查是新闻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在强调新闻短平快的今天,深度调查并没有失去市场,而是大有作为。因为,深度调查新闻能让受众了解到某一具体新闻事件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走势,能对新闻事件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便是深度调查新闻存在的价值。自2010年3月3日金华日报在《记者调查》版推出专题深度调查《垃圾处理,一  相似文献   

10.
有关“550万天价医药费”事件的新闻传播,一时间可谓铺天盖地,从众多媒体即时而又热烈的关注使这一事件成为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热点与焦点合为一体的社会事件。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一社会事件首先是一个新闻事件。这不仅是因为这一事件通过从新闻报道到新闻评论得到了纷纷扬扬的传播,并且以不同的新闻话语形式率先触及到与整个社会保障体制密切相关的现存医疗弊病;更是因为这一事件从电视新闻到网络新闻的传遍天下,在不同形态的媒介传播中显现出新闻传播在网络时代的重大变化,从而揭示了网络新闻传播以其媒介传播的现实优势促动新闻…  相似文献   

11.
经常见到一些新闻稿件中,用“日前”这个词表述某件事情发生的时间范围,这似乎很正常,但实际上是不妥的。传统的新闻学理论要求在采写新闻时一般要有五个要素,新闻发生的时间就是其中一个要素,若按字面理解,昨天、前天、大前天、上星期、上个月、上半年,甚至上溯到今天以往的所有时间,都可以称之为“日前”。在新闻稿中使用“日前”显然是一种模糊的时间范围,这也容易让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我们注意到,在许多优秀的新闻稿件中是不用这个词表达时间范围的。比如,人们在读或听新华社发的新闻稿时可以明显发现,即在文章开头都是“…  相似文献   

1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朱文丰和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记者姚斌华合写的这篇文章《对〈纽约时报〉假新闻事件的反思》从汲取教训、改进工作的角度,对去年10月至今年5月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时报》的一起假新闻事件,作了客观公正地解析,并紧密联系我国媒体管理教育工作的实际,就如何更好地防止假新闻事件的发生,提出了3点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涉及到新闻批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群众参与媒介批评的机制、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等重大问题,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浙江省农民卖蘑菇难这一事件的采访、报道。我们体会到:问题性事件进行正面宣传是一种有利社会,有利人民的好形式,大有可为。记得一位新闻界老前辈说过,新闻往往可遇不可求。然而,遇到重大题材的新闻,尤其是批评性题材,怎么把握,这也是一大难题。《省长解决农民卖蘑菇难》就是一例。蘑菇是浙江省大宗出口产品之一,1988年,由于国际市场蘑菇好销,十多家单位争相抢购,鲜菇价格哄抬到每公斤五元多,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蘑菇生产的发展。但1989年10月下  相似文献   

14.
李鸿建 《视听界》2006,(2):17-19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是明天的一页页历史。这也就是说以真实性、即时性为其生命的新闻,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既然记录的是变迁,记载的是历史,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自然就得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我们就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到历史的流程中去考察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高屋建瓴地去挖掘其新闻价值。一、以历史的眼光,去透视新闻现象,观照新闻事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今天的新闻在明天…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19日,江西南昌发生“余于籍农民工抬车救人”事件,用实际行动证明人心不冷漠,与10月13日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形成鲜明对比.江南都市报持续了半个多月的系列报道反响强烈.在这次系列报道中,我们身沉、脑沉、心沉,全方位沉下去,多角度采访,与报道对象心贴心,挖到了一座新闻富矿,找到了营造都市类媒体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翻开报纸,或在广播电视里,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新闻:它既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叙说,也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而是环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由多个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新闻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与很强的指导性,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类别的划分上,如按照新闻事实的时差性与事件特性来划分,便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两个品种。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宣传中最为常见的两个重要品种,事件性新闻历来为新闻界所重视,这自不待言;非事件性新闻也越来越多的受到…  相似文献   

17.
翻开报纸,或在广播电视里,我们常常便会发现这样一种新闻:它既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叙说.也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而是环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由多个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新闻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与很强的指导性。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类别的划分上,如按照新闻事实的时差性与事件性特征来划分.便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两个品种。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宣传中最为常见的两个重要品种。事件性新闻历来为新闻界所重视.这自不待言;非事件性新闻也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8.
丁萍 《青年记者》2004,(2):52-52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面对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大大小小的媒体无不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客观因素决定了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几乎没有哪家媒体就这一事件的某个重要信息能够拿出真正的独家新闻。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的报道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只不过是由新闻本体的竞争转变为策划、处理的较量。应该说,报道的完整、全面  相似文献   

19.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千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新闻事件的核心事实周围总是存…  相似文献   

20.
所谓非事件性科技新闻是与事件性科技新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以所包含的内容不具有明显的事件性而区别于事件性科技新闻。 非事件性科技新闻在我们当前科技报道中占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新疆日报》1995年元月1日至3月31日刊登的16篇科技新闻为例,其中非事件性科技新闻就占71%。同样《新疆科技报》在同一期间刊登科技新闻68篇,非事件性科技新闻就占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