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说过,干记者要种植一片文学与新闻的混合林。自己过去曾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在转入新闻采访后,格外留心这片“混合林”。在逐渐  相似文献   

2.
场灯暗了,银幕上的我正缓缓地向观众走来,捧着我《眼镜里的海》,捧着狂跳的心……歌声响了,眼镜里的大海翻滚着银色的浪花,伴着我涌动的思绪……此刻,新华社大礼堂坐无虚席,人们怀着极大的兴趣赶来观看一个17岁的女中学生的作品,我作为影片的小编剧就坐在观众之中,看着自己笔下亲切的身影,听着自己心中熟悉的话语,感受着观众热烈的情绪,我怎么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好象用整个身心都承受不住这份幸福,这份欢乐和甜蜜。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报道。客观、真实的特性和要求使得其具有很强的理性色彩,不容任何的夸大,不容任何的粉饰,更不容任何的虚构。但是新闻在新闻写作过程中,也存在着感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新闻产生于新闻事实,而新闻事实又有赖于人的灵感去发现。因为除了一些表露性的动态新闻,大部分的新闻贮藏在素材深处。因此,如何捕捉新闻灵感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通讯员关心。这里根据本人的实践和认识,就如何捕捉新闻灵感提出十种方法,供大家借鉴,并与同行们商榷。 (1)走马观花法。就是无目的地到社会上去采访,  相似文献   

5.
张一冰 《声屏世界》2007,(10):28-28
灵感是思维的顿悟。从内容更新、立意奇巧、形式改革、谋篇布局等方面来看,灵感思维在新闻写作中大有用场。  相似文献   

6.
时政要闻主要报道党政领导的政务活动,反映出地方党委、政府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通常以会议、调研、走访等形式进行,是党报的重头戏。长期以来,因为时政要闻体裁单调、形式呆板、写法枯燥、语言乏味,被人们戏称为时政“八股文”,读者不乐意看,领导也不满意。  相似文献   

7.
1995年秋季的一天,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应邀来到鞍山市,为广大的申小学生做了一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本台记者得知这一信息之后,立即前去采访高玉宝。高玉宝虽然第一次来鞍山,但他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并不陌生。因此,如何从这位“名人”身上发现一些新的信息,是记者与高玉宝交谈时一直在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谈话问,高玉宝递给记者一张与众不同的名片。名片的正面是高玉宝的各种职务,而背面则印了一幅题为《我要读书》的小漫画。漫画的内容是:一个正值读书年龄的小女孩在街边摆摊卖茶蛋,眼里流着泪水,手中捧着一本书。书名是《高玉宝》。漫画的下面是高  相似文献   

8.
王金龙 《青年记者》2002,(12):24-24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是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1、新闻实践需要借助文献新闻工作是与文字、图像、图表等文献资料打交道的工作。比如办报,其采、编、排、校各个工作环节都需要借助各类文献来完成。记者采访写作需要了解采访对象所在领域的有关专业知识和其他背景资料;编辑编发稿件需要具备所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检查校对需要比较广博的知识功底,而且手头必备字典、辞典、报纸合订本等工具书和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9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是世界各地媒体的必然选择。在此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强调指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领导干部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9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是世界各地媒体的必然选择.在此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强调指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领导干部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由此向前追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闻宣传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和实践,令人振奋,启人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瀚池 《新闻世界》2011,(8):198-200
新闻发现是新闻学中的一个专用术语,简单地说就是发现新闻。新闻发现是记者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新闻发现中学会感悟,需要的是时间、是学习、是琢磨、是观察、是付出。  相似文献   

12.
何旭 《新闻三昧》2008,(6):46-47
关注新闻作品的人不难发现,经常见诸获奖新闻花名册的精彩文章,无论体裁如何,总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研读,总会有一种有别于平庸之作的灵气;逐字逐段地推敲,会被文章里跃动的灵气所吸引与感染。这些能抓住人眼球牵动人心的作品究竟源自于记者面对新闻资源的时候怎样的一种冲动呢?这些冲动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根据笔者多年从业经验及对各类获奖作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难得收到“大型活动”或“大型会议”的邀请,也不能象专业记者一样经常接到编辑部下达的采访任务。那么,我们手头的素材由何而来,我们笔下的新闻又由何而出呢? 前不久,我在翻阅自己的新闻作品剪报集时,注意到有几十条新闻都是在“东游西逛”、“闲扯聊天”时收集到的,所以,我管它们叫“聊”出来的灵感、“转”出来的新闻。我把这类见报稿的标题拣录了出来:《父与女》、《型号急,他的心更急》、  相似文献   

14.
张玲  罗锋 《新闻世界》2012,(8):42-43
《新闻公开课》是湖南卫视今年元旦期间推出的众多档新节目中率先亮相的一个,与湖南卫视“快乐中国”主打“娱乐”牌不同,这档节目的重心是有些“严肃”的新闻。本文从湖南卫视节目创新理念角度出发,对《新闻公开课》的节目设置等的创新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闻·信息·信息量艾风自从80年代初期把信息概念引入中国新闻界后,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者和新闻界的有识之士,不断地在呼吁要扩大新闻信息量。在国内各大报都已扩了版,少数报纸甚至已扩到每天16版后,但扩大新闻信息量的效果却并不显著,其原因何在?随着我国市场经...  相似文献   

16.
新书预告,大概是出版社发出的关于图书的第一个信息。虽然只有寥寥二三百字,在目前情况下,却是图书征订工作的唯一依据,对图书的印数有着直接影响。怎样写好新书预告,自然就成了编辑必须研究的一项课题。写新书预告,首先应该以海明威为师,而不能学茹太素。海明威是要求自己写得简洁,用他自己的话说,用的是“电报体”。茹太素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刑部主事,一次上了份万言书,五百字就可说清楚的事,竞用了一万七千多字,看得朱元璋大为恼火,命人把他打了一顿。这当然有点“量刑不当”,但由此亦可见出缠  相似文献   

17.
《捕捉新闻灵感十法》一文用“新闻灵感”这一名词,代替新闻学中常用的“新闻敏感”。两个名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差之毫厘,却失之千里,因为这会混淆新闻与文艺创作和科学发明的界限。我们都知道,灵感是文艺、科学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无可置疑,生活是杂文的源泉。但是世界这样大,生活处处有,杂文作者囿于一隅,不可能事事都亲历,处处去生活,杂文创作的源泉不就有被堵塞之虞,它的文路不就有变窄之险么? 其实并非如此。文艺史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大都有自己的生活基地。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故乡绍兴,由于熟知了故乡的人、事,他后来所写的小说,大都取材于那病态的、家乡的人们。晚年,他生活在上海,他的杂文创作也多取材于上海的世态。老舍是现代京味小说的始祖。他的小说、戏剧虽京味浓郁,却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面貌。一粒沙中见世界,在一定意义上,作家愈  相似文献   

19.
新闻·商品·责任孙超新闻事业的发展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伴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是否带有商品的属性?是否以商品性代替客观事实的报道?面对困惑,众说纷纭。近几年,新闻界又有不少对新闻的诠释,其中争议最多的是下面三个观点,也...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络的建成对新闻事业并不是“狼来了”。网络使新闻媒介失去了渠道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拓宽了媒介渠道。网络使新闻媒介更加重视新闻制作本身,注重对新闻的科学分类工作。 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新闻事业似乎受到了剧烈冲击,“狼来了”的警告从四而八方涌向新闻从业人员。信息高速公路建成了,人们可以轻易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消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