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大众传播的成熟与发展,以及广播电视谈话类栏目的备受青睐和遍地开花,嘉宾也逐渐成了传媒界的一个常用词汇。广播电视中由主持人与嘉宾共同主持节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有的嘉宾还因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媒体中而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如经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张路甚至比很多主持人都有名气。所谓嘉宾,广义上说,即指“受邀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各种内容的电视节目(包括广播等其他媒体——笔者注)  相似文献   

2.
贾莉 《新闻传播》2010,(7):40-40
目前来说,国内访谈节目数量实在不少,节目形式也是请名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本文通过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在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两个节目中作为节目嘉宾,研究同一个主持人在不同的访谈类节目中出现时因为节目风格、受众定位不同等原因所做出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节目中主持人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风格引导嘉宾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不少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直播节目聘请嘉宾坐台,凭借其社会地位和权威作用,以增强宣传效果,扩大节目影响。但笔者也看到一些不足,比如某些节目只有嘉宾在扬扬洒洒地发言,往往导致节目枯燥乏味,出现冷场;主持人干坐一旁。另一种情况是节目成了节目主持人独角戏,主持人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4.
“谈话”切忌一哄而起喻家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亮相,电视观众顿觉耳目一新,不止是对节目中涉及的话题的现实性、大众性,而且看中了节目的形式。主持人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评判者,而是以与节目参与者平等的身份出现,使节目更加平易近人,生动亲切.节目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笔者偶尔听到广播喇叭里传来这样的声音——「听众朋友您们好,为您服务节目今天又和您见面了……」。这是一句开头语,听起来似乎还过得去,但细一琢磨总觉有点不对劲,问题出在「见面」一词上。「见面」顾名思义,是彼此对面相见。广播是通过声音来传播的,传受双方都看不见,怎可说「见  相似文献   

6.
时下,广播电视中的各类访谈节目很多,主持人能否把握好嘉宾的思路是决定这类节目成败的重点。主持人在节目中既不会说几句开场自之后就把大段的时间丢给嘉宾,也不会把嘉宾冷落一旁,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而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十分了解,并尽量做到集中全力与嘉宾沟通,在情绪上相互感染,逐渐地引导着嘉宾进入交流的状态,从而让嘉宾在节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节目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变,是指随机应变,意思是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应变在主持人节目中是指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时,主持人的语言的一种反应。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故障性的意外变化主要是指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对节目的干扰,特别是机械的故障,如话筒走音、信号传输中断、现场灯光熄灭、记分屏幕出现差错,以及道具发生损坏等。第二种,非主观性的人为意外变化,即由于人员的疏忽大意对节目造成干扰,既可以是其他人,也可以是主持人本身,如嘉宾坐错了位置,主持人被绊摔倒。第三种,主观性的人为意外变化,指主持人本身,如忘词、错词,主持搭档抢词,节目顺序报错等。  相似文献   

8.
谈话节目以谈话为主,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主持意识对谈话中气氛的营造、交流沟通的完成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倾听意识,给嘉宾以话语权。倾听是交流的基础,这是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第一境界。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面对面》最初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证,在  相似文献   

9.
有一期《背后的故事》节目中,主持人张丹丹访谈前国家足球队主帅徐根宝。面对不善言辞的嘉宾,访谈原本进行得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突然主持人随口说了一声"蚊子",嘉宾徐根宝立即脱鞋打蚊子……  相似文献   

10.
有一期《背后的故事》节目中,主持人张丹丹访谈前国家足球队主帅徐根宝。面对不善言辞的嘉宾,访谈原本进行得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突然主持人随口说了一声“蚊子”,嘉宾徐根宝立即脱鞋打蚊子……  相似文献   

11.
林萧 《中国广播》2007,(3):37-37
近些年,随着节目主持人个性化节目广受青睐,广播电视节目中以“我”为由头来说事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前一段某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感谢替自己上节目的另一位主持,并说了一点自己出差的感受。但后来受到了一位领导的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对听众的不尊重,“在广播中要少拿个人说事”。由此我联想到如何看待说“我”,如何把握说“我”的尺度,如何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是衡量一个主持人节目高下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演艺式”表现是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新现象.它的出现也是源于更多的观众希望看到主持人本身在综艺节目中成为娱乐主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节目的参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阶段,而是要求主持人通过在节目中展示表演、歌唱、舞蹈、曲艺等才艺,使综艺节目与主持人更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既是演员又是主持人的特殊身份.“主持群体”与“团队主持”的概念也是在此类综艺节目中逐渐发展成型的.作为最晚出现但却最具活力的节目类型,演艺式综艺节目主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宁波 《东南传播》2013,(3):135-138
谈话节目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通常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在谈话节目当中,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作为媒介,与受众沟通和交流,媒介的意图、栏目的宗旨,也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达,并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实现谈话节目的进行。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会话文本为实证,解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结构,解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角色,具体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以及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和合作等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如今“鉴宝”类节目全国遍地开花,近看某省台的一次鉴宝节目,其间一个细节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深感主持人真该好好学一点历史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能主持好节目,更重要的是不要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这期节目中,一位“持宝人”展示的藏品,是一顶电视剧中常见的古代将军戴的头盔。这时,一名喜欢表]的嘉宾(外国人)上台,将头盔戴上,摆上一个造型。这时,女主持就一脸微笑地用十分欣赏的口气说:真像是八国联军!女主持“惊艳”完了,男主持也不甘示弱,紧接着也以赞叹的口吻说戴顶头盔做秀的老外像八国联军。将八国联军在电视上拿来赞叹,这样无知的主持…  相似文献   

15.
我们把主持人与嘉宾、观众在演播室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即兴讨论的节目称为谈话节目。近两年,谈话节目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荧屏一大亮点,而林林总总的谈话节目在竞争中积极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那么,风格各异的谈话节目之间有没有“共性”可循呢?本文试图以中央电视台二套在2000年7月推出的演播室谈话节目《对话》为例,探讨谈话节目的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二届全国主持人“金话筒”评选活动也已拉开序幕,中央电视台出台十员大将,《第二起跑线》节目主持人贺斌位居其中。这位被称为“可划人崛起子中国主持人队列里新生代”的主持人,显然成了这次活动的热点人物。  相似文献   

17.
张园 《视听界》2013,(4):86-87
时事辩论类节目本质上属于脱口秀,节目的纪实性、冲突性与竞争性又使其带有真人秀的性质,能够摆脱纯访谈节目的波澜不惊,兼具两种类型的模式,让时事辩论类节目获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然而,人们也注意到,某些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犹如泼妇骂街,问题的症结在于主持人对话题和节奏缺乏把控,强调对抗而不是对话,注重煽情而不是发掘理性。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里,人们看到的"对话场"常常是,嘉宾侃侃而谈,观众跃跃欲试,主持人寥寥数语,几句点拨,气氛就立刻灵动起来。节目主持人胡一虎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挑拨离间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8.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节目主持人及访谈嘉宾围绕共同话题,以人际传播的方式展开交流,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示其交流过程的节目形态。主持人是节目核心,是谈话过程的主导者,通过不断提问和收集信息掌控交谈的内容、质量和进度。因此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否出彩好看,与主持人关系重大,有些节目甚至直接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比如《小崔说事》、《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带有人际交往的特征,但又不等同于日常的人际交往。首先,主持人通过访谈获取事实信息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十分明显。其次,访谈的实现依赖于极其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依赖于一种深沉的"蓄谋"。  相似文献   

19.
宋思霖 《声屏世界》2006,(10):36-36
时至今天,电视谈话节目数量繁多,节目类型也各不相同。本文着重对人际沟通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做一些分析。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是作为一个倾听者、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调动现场气氛,控制话题的行进方向。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能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在现场,更多的时候是怎么能鼓动起谈话对象、嘉宾和观众,让他们畅所欲言,当营造出这个环境以后,主持人的倾听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所有的谈话者都希望得到尊重。但是在一些谈话类节目中经常会感觉到一些主持人似乎缺点什么,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在听,他在问第一个问题时,想的是第二个问题该…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和四套节目播放《曲苑杂坛(37)》,节目主持人把最后一出由侯宝林、郭启儒的原声配戏,说成是“压轴戏”,这是说错了。最后一出戏应该是“大轴戏”或称“大轴子”。“压轴以”则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压轴戏与大轴戏都是一台戏中精彩的折子,都由名角儿挑大梁。笔者幼时在农村乡镇看戏,一开始出台的演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