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支虎     
2007年5月,科研人员通过红外监测相机,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中国第一张野生印支虎的照片。2009年2月就发生了"村民食虎"事件:西双版纳的村民闯入保护区,打死一只印支老虎,随后更是将它清炖吃了。这次事件之后,再没有人在此处发现老虎的踪影。难道中国最后一只野生印支虎已死?一时间,印支虎的命运变得悬疑纷纷。  相似文献   

2.
通过指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开展的多项具有实效性的措施,在促进保护区建设的同时加强了与当地社区的紧密联系,和谐发展,因地制宜地实施集体林租赁政策,探讨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社区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作为三江平原的主要湿地分布区,已被国家列入首批湿地恢复项目示范点,通过此项目建设,逐步扩大保护区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本文介绍了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及保护项目主要内容,并对项目实施后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结果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4.
《云南科技管理》2019,(5):14-17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基地。天然橡胶产业是西双版纳州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对西双版纳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拓展天然橡胶产业链、促进产业质量整体提升的思路,探讨了西双版纳天然橡胶产业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进程中担负着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平衡等重要作用。由于我省保护区经济发展滞后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致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本文探讨了我省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农用地分等的目的、思路及内容,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基本农用保护为例,得出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洪河自然保护区各方面的评价来体现保护区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德国将生物圈保护区融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个模范的生物圈保护区体系,成为维护国家生态系统稳定、探索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社会发展模式、繁荣地方经济及开展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的重要平台。德国的经验体现在:具有深厚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历史积累;官方及民间深刻理解认识到“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理念及生物圈保护区价值,并重视相关传播普及工作;国家及地方从政治法律、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支持有力;充分体现生物圈保护区的示范价值;在生物圈保护区的申报和阶段性评估中有所创新。基于德国的经验,建议中国有关部门:提升MAB及其生物圈保护区的公众认知度;强化国家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模式”的打造;推动生物圈保护区被纳入新时期自然保护地法制化体系进程;制定申报和阶段性评估的国家标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不同国家间差异化的生物圈保护区发展模式,以有助于开创MAB发展新局面,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得到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还是保护区面积都已位居世界前列,奠定了中国以自然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然而,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管理体系、制度和技术方面的瓶颈性问题,严重制约着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分类分区的现状与问题出发,从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入手,系统阐述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及保护等级、功能分区及管理目标,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保护区"类型划分、管理分级和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案,提出建立"可监管、可报告、可预警"的保护区分类、分级和分区管理体系,以期促进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郑杰 《青海科技》2007,14(1):8-11
青海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进程中担负着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平衡等重要作用。由于我省保护区经济发展滞后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致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本文探讨了我省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马古山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1999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设立以来,当地政府和保护区管理部门加大了不会工作力度,较好地保护了这一珍贵的地质遗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以改进。本文在对保护现状进行严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现行保护区划分的相关文件和规定,运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对青岛市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阐述。对合理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献薄 《资源科学》1994,16(3):62-64
本文介绍了保护区的基本目的和要求,讨论了保护区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以及在区域规划中的作用,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相应见解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支付意愿,研究文献中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使用意愿调查评价法,在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选取300户农村居民,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对纳板河保护区周边居民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从认知到行动尚有一定的差距。保护区居民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依赖型"特征。不同支付方式所揭示出的居民环保支付意愿存在很大差异。纳板河保护区居民更愿意以劳务的形式来为自己所享受的环境服务"买单"。以付费方式得出的总样本的平均支付意愿为46.88元/年,占户均收入的0.36%。以劳务的形式揭示的受访者的平均支付意愿为249.24元/年,占受访者户均年收入的1.94%,显著高于以付费方式表达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我国正式建立了第一批国家公园,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我国国家公园基本上在已有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建立,仍存在治理模式单一、社区参与度较低、保护与发展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第一个旗舰项目,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该计划的重要实施平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管理治理模式探索、定期评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文章系统总结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理论和实践,并结合我国国家公园实际情况提出加强传统文化融合运用、提高社区参与、探索多元治理、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综合评估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定了2030年保护30%海洋的系列目标,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框架目标协同增效成为重要议题。文章从适应国际趋势、履行国际公约责任、维护海洋权益和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从国家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和海洋综合实力支撑等方面探讨了可行性。总结梳理了我国海洋保护区规模小、发展慢、与国际差距大,管理理念上以陆管海、未实施陆海分类管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技术标准落后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完善海洋保护区管理体制、优化整合近海保护区、推进南海国家公园建设、关注全球海洋保护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11,(4):33-34,F0002
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主任、动植物关系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的陈进十分重视环境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并亲自分管环境教育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西双版纳植物园通过在环境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环境教育平台与解说系统建设、相关活动的举办、环境教育作品的创作、网站和电子杂志的创办、环境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州冬闲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州冬闲田面积大,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优势作物,在西双版纳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发展冬闲田马铃薯产业,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应用技术研究、调整品种布局、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开拓马铃薯市场等。  相似文献   

19.
在刚果(金)RN4-LOT2000标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经过PK242-PK363段世界性国际级OKAPI动物保护区,该保护区有其自身的环境保护规定。正因为此,承包商在未进入动物保护区前,出于对保护区相关规定的尊重,由业主代表、保护区、承包商三方成立了一个专门协调小组,专门对保护区区域内的施工进行协调,但由于不了解情况的村民对此进行了举报,致使承包商不得不在世行的要求下停工待处理。为此给承包商造成了实际的经济损失,而引起了该索赔。此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土地利用格局与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保护与饮用水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规范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基于3S技术,本文对广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空间配置及其与饮用水安全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结论为:①广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饮用水安全,但仍存在滞后与跨区协调等问题;②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不一,前者建设用地面积最大,耕地次之,后者正好相反,暗示不同区域采取水质保护措施时,应关注不同的污染源;③景观格局特征显示,各保护区土地利用的特征或者特征某一方面不同,如凝聚度和分维数指数的差异较小,多样性和破碎度则正好相反。结果还表明,已有的保护区内仍有较强烈的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