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而争论的焦点又在于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在阶级存在的社会中,社会科学是有阶级性的,而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人们对社会科学真理的认识和运用是有阶级性的,但这并不等于社会科学真理具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2.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必须回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曾进行过长时期的争论,多数人认为,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情况有了改变。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陈伯达之流在一篇社论中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真理。”“四人帮”一伙炮制的《哲学小辞典》更是公开鼓吹“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并且武断地说:“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反映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总的说来,同样也是具有阶级性的。”由于林彪、陈伯达、“四人帮”在学术上搞文化专制主义,扼杀“二百”方针,在他们控制宣传舆论阵地的一段时间内,报刊上千篇一律地肯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此,真理具有阶级性的观点就占了绝对的“优势”,好象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相似文献   

3.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方针的指引下,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学术界曾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其中有两种主要的不同观点。这本来是正常的学术民主。但是,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专横地下了一个所谓“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真理”的结论。从此,这个问题成了不可逾越的禁区。今天,继续贯彻“双百”方针,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  相似文献   

4.
5.
<正> 长期以来,在真理是否具有阶级性的讨论中,之所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键是由于对真理和阶级性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不一致造成的。如果要统一认识,首先必须统一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做到概念明确,使用概念前后一致。否则,分歧是无法清除的。  相似文献   

6.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由于林彪、“四人邦”在真理头上贴了阶级性的标签,结果使这个问题成为理论的禁区。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正> 一、真理的阶级性真理是否存在阶级性的问题,在我国哲学界争论了几十年,曾出现好几种观点。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真理也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是有阶级性的,人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时,必然从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出发,使反映出的真理为本阶级服务,因而真理是有阶级性的。从上述两种对立观点出发,又派生出与上述两方观点有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几种观点。诸多观点各持己见,无法统  相似文献   

8.
林彪、“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目的,以两面派的手法,全面地篡改,修正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真理的问题上,他们一方面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量贩卖反动的实用主义;另一方面否认真理的二重性,反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真理。他们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说成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是当代的“顶峰”,要人们“永远按既定方针办”。谁要反对这种极端的形而上学观点,就给谁扣上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大帽子,置于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他们名曰树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树他们自己,要把“首长指示”、“春桥思想”、“文元意见”封之为  相似文献   

9.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优良学风。探讨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必须坚持这个原则,遵循这种学风。文革期间,“四人帮”强调“任何真理都有阶级性”是脱离实际的,错误的。因为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有的社会科学的真理,如语言学,也无所谓有阶级性。对“四人  相似文献   

10.
本刊陆续收到一些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稿件,现将这些来稿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论据综述如下,供研究参考。一、关于真理的定义大多数同志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有的同志提出自己的看法说:真理就是真正的道理。真理在人之外,在客观事物之中,是真实地存在干客观世界的道理,即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在我们没有认识它之前,它是自在的、暗昧的;只有当我们认识了它,它才变得明白了起来。这种对真理定义的解说,是为了把客观性和主观性加以区分,说明真理不是认识,不是理论、思想,而是认识、理论、思想中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的客  相似文献   

11.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不外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第二种认为有的真理(指一般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性,有的真理(指自然科学以及语言学、逻辑学等真理)没有阶级性;第三种认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我是持第三种看法的,我认为:真理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阶级性的。下面围绕讨论中主要分歧之点谈四个问题。一、真理究竟是主观范畴还是客观范畴? 我在去年八月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提出了真理属于客观范畴的看法,许多同志表示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前,理论界对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方的意见尚不一致。分析各种合理的观点,进一步探讨当前讨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以便求得统一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编者在本书的“说明”中告诉读者:“它适合用作高等师范院校政治教育系哲学课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文科哲  相似文献   

14.
学报1979年第三期刊载了孙显元同志的文章——《评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该文主旨在于阐明真理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又还有阶级性的一面.读了颇受启发,不过基本观点不敢苟同,特提出几点商榷意见. 一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教学与研究》发表了李秀林、郑杭生二同志合写的《真理不能有阶级性》的文章(下简称文章),深入批判了林彪,“四人帮”鼓吹的“阶级的真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又否认了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并说谁主张真理有阶级性,谁就很难与上述谬论划清界限。其中道理,没有想通,略谈浅见,以供讨论。文章指出,在“四人帮”那里,“真理的阶级性等于阶级的真理”,它“只能意味着各阶级有各阶级的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再有别的解释。”应该说,这与真理有阶级性的观点是根本不同的,但文章似乎把两者完全混同起来,理由有二。第一,文章说真理本身有无阶级性与真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内涵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第一生产力的双重意义。科学发展史和生产力运行史一再证明,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通过为自然科学创设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机制或桥梁而使自己成为第一生产力。同时,社会科学还通过对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全方位提高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的质而使自己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有些社会科学如管理科学自身就是直接的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只有借助于自然科学,才能完成其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社会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具有表现形式的二重性(生产力属性与上层建筑属性的辩证统一)、转化环节的多重性、转化过程的长期性、转化效应的深远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外显形态的模糊性、定量分析的不确定性等特殊性。长期以来,人们有意无意地将其排斥在生产力大家庭之外,陷入“意识形态性是其唯一属性”的认识误区,使屡受冷落、相对滞后的社会科学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致使社会科学与生产力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走出认识误区,还社会科学以第一生产力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对真理的具体属性作具体分析,应该成为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真理论有两大问题:一是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二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唯物地又辩证地回答了这两大问题,指出凡真理都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一切真理共同的,普遍的和本质的属性。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根本不是真理的普遍属性,而只是某些真理的特殊属性。因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都从来没有作出“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无阶级性”的普遍性结论。坚持具体真理具体分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严格科学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科学,科学性被阶级性取代,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的”社会科学。只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才实现了两者的真正统一。二、我们认为,社会科学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学科群,并不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只是一些属于上层建筑的学科才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三、随着科学发展一体化趋势的增强,自然科学将溶入阶级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上,林彪、“四人帮”炮制了种种奇谈怪论,造成了极大混乱。现在就这个问题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于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中的“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而广义的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进而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生产力的结构、为自然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为自然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创设机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为生产力的发展化解阻力等方面论证了“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文章最后强调:在重视自然科学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