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只要仔细翻阅屈赋便可发现,原始宗教的表现及影响是很突出的。屈氏心态的深层内蕴,纵横无涯的神奇的想象力,都可上溯至原始宗教,找到灵异的种子。正是由于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的观照并与诗人屈原的艺术精神相结合,才构成了这些诡谲神异、溢彩流光的浪漫主义诗篇。  相似文献   

2.
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丰富多彩,在服饰色彩方面,既重"正色"又重自然界的颜色,服饰图案与祖先崇拜、动植物崇拜、生活记录及美好祝愿等密切相关,配饰则以大、多、光亮为美,体现"勇敢""富贵"等含义。  相似文献   

3.
屈原在诗篇中多次提到“法度”一词以及它的喻词“规矩”、“绳墨”,例如“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惜往日》)、“偭规矩而改错”、“循绳墨面不颇”(《离骚》)等。一般解释为指法家的“法制”或是具有改革性质的“新法”。但仔细考察作品的内容和史实,这样理解似不妥当。  相似文献   

4.
对屈赋中彭咸身份的厘定关系到屈原之死:是否投水自杀?关系到屈原的思想:是否有浓厚的"神仙"观念?也关系到上古的民俗神话等。虽然对于彭咸到底是何神人?历来颇多猜测,但都没有一个较为可信的结论。笔者从宗教神话学的角度出发,考量彭咸的神话质地,通过对巫彭、巫咸、咸池、玄冥等的比较,发现"彭"、"咸"是先秦时期广为人知的神祇,并且当是巫者之宗主神。而"咸池≈玄冥(幽冥)"其实就是宇宙瀛海,也是灵魂的归所,同时也是彭咸所居之处。因此屈原"从彭咸之所居"沉渊而死,其实就象征着魂归玄冥——这一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之流。  相似文献   

5.
赵燕梅 《考试周刊》2010,(23):32-34
德昂族创世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被史学界称之为“未开垦的处女地”。认识《达古达楞格莱标》形成的原因,发挖德昂族原始审美心理的形成,可为我们了解德昂族找到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屈赋命题纷呈多采:有的采用旧曲名,有的倒文命题,有的用数字、地名取题,也有的继承《诗经》传统标题方式,也有的以天神、地祗为题,更有特立题目表达主旨,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运动中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和了解体育所具有的美学内涵以及美学在体育科学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目的是在新时期体育发展中应用和把握审美意识和尺度.使体育运动更好地进行美的创造和显现。  相似文献   

8.
正文学艺术的较高境界就是能给人带来审美感受,在绘画、舞蹈、建筑、文学等领域都讲究审美的层次。我们写的文章,如果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感,那可谓是加分项。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增强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所谓“美”就是“美感”,是同审美活动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是所客观事物的美的体验,是人们审美观点的具体表现,而美感能力即审美能力,它是指审美心理籍以活动一种能力,由于审美并不单指静观美,从广义讲也包括创造美,因此,审美创造办亦可包括在审美能力中。  相似文献   

10.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否能成为现实的存在,这还要取决于欣赏主体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所谓“美”就是“美感”,是同审美活动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美的体验 ,是人们审美观点的具体表现。而美感能力即审美能力 ,它是指审美心理籍以活动一种能力。由于审美并不单指静观美 ,从广义讲也包括创造美。因此 ,审美创造力亦可包括在审美能力中。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上 ,鲁迅先生王国维、蔡元培之后竭力宣传并身体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主要倡导者。他一生写过论述美育的文章近百篇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不遗余力地从事大量艺术审美启蒙教育活动。在“美术之目的与致用”一节中 ,鲁迅认为真正的审美教育 ,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  相似文献   

12.
屈赋拾诂     
论道《离骚》:“汤禹俨而抵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古今楚辞在家训释其中“论道”一语,凡有三说。王逸《楚辞章句》云:“周,周家也。差,过也。言殷汤夏禹、周之文王,受命之君,皆畏天敬贤,论议道德,无有过差。”由是观之,王氏是以“论议”训“论”,以“道德”训“道”的。后世朱熹,刘良等均从王说。另一说以洪兴祖为代表。洪氏《楚辞补注》云:“道,治道也”。汪瑗、聂石樵等均从洪说。还有一说,如马茂元《楚辞选》云:“论道,议论政治上的道理。”陆侃如(其著有《楚辞选择》)等人亦有此说。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意识之于声乐艺术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会直接影响表演者的风格。歌唱家作为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者,应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审美意识,并从歌唱技巧的审美、音乐心理感觉的审美、情感的审美、形象塑造的审美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赋予演唱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也应该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译文应力求传达原作的内容并保持其艺术形式的感染力,具备文学特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本文拟就文学翻译的审美意识,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审美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智力性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性活动。化学教学中运用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知情统一,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是增强教学过程审美意识的重要内容。法国杰出的科学思想家彭加勒在《科学与方法》一书中写道:“我们喜欢寻找星体的巨大轨迹;我们喜欢用显微镜细察那极其细小而又浩瀚的东西;我们  相似文献   

16.
一、神话于屈原创作的意义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中国神话极其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神话于屈原创作的意义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中国神话极其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类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表现方法,跟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①“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离骚》)②“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离骚》)  相似文献   

19.
屈原所处的战国时期,正是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年代,因而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屈赋之所以能突破前代,蔚为奇葩,就是这一新的政治形势在楚国文坛上的深刻反映。加之,屈原“博闻强志”,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娴于辞令”,具卓越的语言才能。故发而为“惊彩绝艳”的瑰丽诗篇,开拓了“修辞立诚”的广阔境界,在中国诗歌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刘勰曾谓屈赋“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在继承方面只说他“取熔经意”,未免拘墟之见;从创新方面深赞他“自铸伟辞”,实属破的之谈。本篇即拟对屈赋绚烂多彩的修辞艺术,发凡起例,试阐其精义,略抒一得,就正于高明。  相似文献   

20.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屈赋篇制宏伟,风格独特,它所含的丰富内蕴成了历代诗人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由于屈原生于楚国,屈赋产于南方,因而屈赋是来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还是在必然具有南方部分特色的同时又对中原文化作了充分吸收?这成了探讨屈赋成因及特色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屈赋研究史看,自汉代至清末一直延续着屈赋是否继承了经书传统,是否具有儒家思想的争论①。清末民初,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