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即为正。风靡全球的美国积极心理学巨著《正能量》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根据这样的解释,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教育中要为教育传播正能量创造条件。教育,不仅是智慧的传承,更是信仰的铸就;教育,不仅是教学生生存的能力,更是给予他们生活的动力。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该为学生信仰的铸就、生活动力的追求提供正能量。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为学生的成长增加正能量呢?满足需要的方式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即为正。风靡全球的美国积极心理学巨作《正能量》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当下中国,教育被广泛诟病,因为教育与每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连,与每个家庭的未来息息相关,所以对排除教  相似文献   

3.
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美向上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精神支柱,是学校发展的正能量。所谓正能量,即正面能量,正向能量。其一般定义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延伸定义则界定为: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工作和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团  相似文献   

4.
正能量     
《初中生》2012,(34):16
正正能量设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正能量比喻一切让人向上、给人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理查德·怀思曼出版过一部名叫《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能量,有正能量和负能量之分。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的定义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对教师来说,正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信念,就是一种朝气蓬勃、把教育作为一生事业的工作态势。对教育的本质内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理解。站在能量转移的角度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相似文献   

6.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意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励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积极向上的一切动力和感情,正如当下网络最热的句子:“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每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一旦正确使用这种能量,就足够成就丰功伟业。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都由于初中阶段的失败,在备受父母指责的煎熬中常常出现自卑、冷漠、仇视的心态,这就更需要班主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发挥一个积极向上班集体的正能量,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7.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学校、教师、职工,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13,(1):4
编者按:正能量,顾名思义,正面能量。书面解释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彤彤姐姐的解释是:能够给人积极影响的人和事。2012年11月2日,多名小学生救助摔倒的老爷爷,这是正能量,它传递了爱心。2012年11月5日,三位小学生帮陌生"轮椅爷爷"回家,这是正能量,它传递了善良。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2015,(2):4-5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理念、信仰,更是一种实践和追求,在追寻中感受和获得幸福,在幸福的状态中快乐地生活和成长。、幸福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努力践行幸福教育,让参与教育过程的学生和教师都感受幸福,并获得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的学生:不仅给予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还要成全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既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又关注学生终生的幸福,为  相似文献   

10.
李英 《现代教学》2014,(5):53-53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初中阶段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承担育人的重要职责。为此,学校在发展中要树立几个核心观念:第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学校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第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学校要给教师创设发展平台;第三,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催化剂,学校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第四,学校管理团队是学校发展的领头羊,要有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教育理想和追求。现代社会对人才和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交往能力需要学校提供滋养;学生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需要学校和教师铸就。我校围绕四个要素展开对学生的培养:想象力、归属感、幸福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李磊  郭祎 《中国教师》2013,(23):24-27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丰台第五小学将“精彩天地幸福摇篮”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不仅为了每位学生今天的幸福,更是为他们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学校要始终立足于培养能够为自己创造幸福,也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新时期,面对各种困惑,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索摆脱困境的对策,要教育学生认识信仰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改进和丰富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形式,使理论能解释现实,进而使大学生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如何挖掘学生这一重要资源,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呢?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进步需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教育的发展也需要这种正能量。在我们的校园里,拥有这种正能量的教师、学生不在少数:"最美学生"龚钰犇、赵甜、谢小利,"最美校长"杨建一、肖开兴,"最美教师"张丽莉……正能量的教育需要正能量的教师,正能量的教师培育、释放、传递正能量。为师有道,积蓄正能量。要想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教师就应该加强师德学习,积聚自身的正能量。"教师不仅在用教材教学生,其自身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相似文献   

15.
周庆锋 《小学教学研究》2010,(12):118-119,121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创造幸福的能力,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幸福、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开展幸福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使人幸福的事业,教师也是一份幸福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育培养幸福人的基础,是教育活动充满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有无职业幸福感以及教师对幸福不同程度的追求,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专业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感和对幸福的认识。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引领、创造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笔者结合自己在蒙山中学的办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教育信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并对教育活动的极度尊重和信服,以之为教育行为准则的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它包括教师的生活信仰、专业信仰、学科信仰和学科教学信仰.教师的教育信仰直接影响到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教育首先应塑造和谐的人。和谐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人性化教育生命性的教育。它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校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内容之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鉴别力、审美欣赏力、审美表现力、审美创造力的教育。学校审美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建立学校教育理念、构建审美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以美示范等。学校审美教育的美好愿景是培养人崇尚和追求高品质的幸福生活,铸就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教育来说他不仅是传递学科知识的工具,更是要追求人的发展和内在素质的提高,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仅重视学生学业,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学有所用。对于数学教育,有些人会说数学教育不会让人的素质涵养提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巧妙融入生活情境,体验情感教育;以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数学教得生动有趣。这篇文章就向大家全面介绍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