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美莲 《辽宁教育》2013,(12):88-89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做”,让学生在“做”中感知、体悟、深化。本文试以“认识图形”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的教育理念,提高“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都是以“教”为中心,并不是以“学”为中心.这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在学,并不是教师在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主体化教育关注学生成为主体如何可能及如何作为主体存在。朗西埃与列维纳斯都关注主体化教育,且分别发现以“学”为核心和以“教”为核心的主体化路径。前一路径强调学生的自我解放,学生基于平等的智力言说自身;后一路径重视培养学生与他者共生,学生在不平等的伦理关系中回应教师。两种思想和路径虽然暗含“学”与“教”的对立,但是,朗西埃和列维纳斯的对话寓示:主体化教育能够以独立共存的方式融合“学”与“教”。“学”与“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回归教育的伦理本色与对话特质,以关系性而非孤立性的视角重思“学”与“教”的内涵——如以不变的不平等伦理关系为教育前提,“学”以“受教”的姿态出现;如以歧义性的师生对话为教育语言,“教”则存在于“受教”之“学”中。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其经典短文《我对教和学的思考》中,更强调"学"的重要性:"我终于感到,唯一能对行为产生意味深  相似文献   

5.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在陶先生看来.“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相似文献   

6.
武荣强 《现代语文》2008,(12):132-134
早在1992年,吕必松先生在论述教与学的关系时就指出:“我个人赞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red)。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也开始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建构主义教学法立足于“学”而不是“教”,主张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目前中级汉语口语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教材是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教学做合一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三者,做是中心。他曾多次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一代新人的正确途径,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三者,做是中心。他曾多次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一代新人的正确途径,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而美好的现实生活又离不开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成,教是为了学,即“会学”和“学会”。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也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0.
顾红梅 《双语学习》2007,(6M):58-59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与学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对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教与学分家现象的尖锐批判。他在“教学做合一”中强调: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先生要边教边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真学。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简言之,“教是为了不复需教”。可见,善教者,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能否“相机诱导”,也就是说好教师不在于“使学生学会”而在于“让学生会学”。然而,现今许多教师并不完全明白这个道理,从小学到中学以至大学,一般都采用“老师台上讲,…  相似文献   

12.
陈霞 《教师》2010,(12):36-3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把“先生”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只会教书,第二种是教学生,第三种是教学生学。这样的三类“先生”其实就是三种不同的课堂状态。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3.
来文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对“一课一得”进行探讨,认为教师上好一堂语文课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魏述和 《考试周刊》2011,(62):90-91
数学方法学习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方法指导问题是数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反之学生会视学习为苦差,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相似文献   

15.
“教”与“学”是教育的两个基木要素,“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的基木问题之一。对教与学的规律做出的正确理论诠释,必将给教学实际工作以巨大的指导作用。规律同然重要,但揭示规律发现的过程Ⅻ样苇要,它为说明规律的真理性提供了历史依据。本文拟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对于教学规律的新认识进行追述,息在做到古为今用,为当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辅以历史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花萍  龙英和 《课外阅读》2011,(11):153-153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定关系,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17.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下面本人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一谈对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相似文献   

19.
教学。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要想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才更为科学,还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才更有成效。“教”和“学”就像一只鸟儿的两只翅膀,只有两只翅膀同时扇动起来了,这只鸟儿才能高飞云天。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知行合一的实干家。要实现教育中的“知行合一”,就要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行动,来掌握知识,增长才干。身体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实现“真学”,获得“真知”。阳明学注重身体的修行,强调实践的作用。通过对比研究显示:中日阳明学的教育启示主要体现在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修己对应“身学”,治人对应“身教”。“身教”与“身学”,即聚焦于身体的“教”“学”双向活动,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在实践性上体现了统一。通过“身教”与“身学”,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才是教育界的良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